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职学校教学诊改机制探讨与实践

【作者】 田 景 钟 勇 张爱标 何 涛

【机构】 (湖北省十堰高级职业学校)


【正文】  摘 要:教育部提出的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通过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完善了职业教育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促进了职业院校形成常态化的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有利于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本文对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中的机制进行探讨,提出了上下协调的联动机制、明察秋毫的监控机制、重于鼓励的激励机制、数据说话的信息机制和质量为本的常态机制,以所在诊改试点学校的实践作为示例,探讨这些机制的形成、运行与完善。通过探索和实践,对中职学校的教学诊改工作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教学诊改;中职;机制;试点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下文简称教学诊改)教育部2016年正式提出,是指职业院校依据其目标,聚焦学校诸要素,进行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高职院校教学诊改的探索和实践较中职学校为早,中职学校通过国家、省、市渐次指定试点学校的形式将教学诊改逐步推向深入,通过试点,探索“管办评”分离办学模式,发挥学校办学主体的作用,形成内生动力和机制,促进办学质量的提升。本文通过所在学校的教学诊改试点实践,探索中职学校教学诊改机制及运行,借此对教学诊改工作的深入开展进行研讨。
  一、上下协调的联动机制
  教学诊改依据是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聚焦的是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管理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那么在中职学校里谁最清楚这些呢?谁对这些因素有完全的把控和决策权呢?当然是校长,还有较分散的具体参与这些工作的部门及教职工。因此,教学诊改首先是一把手校长工程,另外,它也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工程。如果将教学诊改认为就是某一个具体部门的事,那这个学校就没有搞诊改或者是不全或者搞偏了。教学诊改一定是学校全要素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它的侧重点在教学,教学诊改的顶层设计思路一定是:校长—中层—全员,学校发展规划—诊改文件精神—学校具体的诊改方案。具体工作可以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牵头,成立诊改办或质量办负责具体事务,它的逻辑是:顶层发动,中层鼎力,全员参与,形成一个各司其职、上下协调的调动机制,这样才能将中职学校的教学诊改工作真正抓起来。
  在试点的过程中,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教学诊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顶层设计,由校长任主任全体中层干部和督导委员组成教学质量内审委员会,负责教学诊改政策和措施的推进落实,成立了质量办,协调负责具体诊改事务。这样三级机构形成了有效的搭配,在试点的过程中,我们不是全面推进平均用力,而是逐步用力分层推进,第一年(2017年起)主要是调研学习,进行顶层设计,抓校级领导诊改意识培训,制订学校诊改方案是重点,第二年着力进行中层培训和五层面(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的宏观教学诊改,建立和完善两链(“目标链”“标准链”)是重点,第三年在全员培训和学习的基础上,推进了教师个人诊改和2018级学生个人的诊改,重点是全员参与。目前,学校“目标链”和“标准链”框架基本形成,任课教师个人参与教学诊改率93.2%(190人任课,177人参与教学诊改),2018级学生参与诊改率100%,上下协调联动的教学诊改机制初步形成并发挥效力。
  二、明察秋毫的监控机制
  有位专家说:质量是改进出来的,这个观点十分有道理。诊改的16字方针是“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要有效的改进,必须发现问题,问题诊得准,改进才高效。如何将问题诊出来并且诊得准?这就要靠监控,形成事前、事中和事后监控机制,对诊改8字螺旋全环节的动态监控机制。监控机制因校而异,但是都可以进行的,可以是初级形式简单制度加人工为主,也可以是高级形式智能化的形式和监控制度体系,但是都可以对学校诊改起到明察秋毫的作用。
  在教学诊改试点过程中,我校发现并紧盯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形成有效的教学诊改监控制度。在诊改试点之初,正值学校完成国家示范校建设之后,学校发展因两校区分散办学,硬件紧缺的问题十分突出,于是向上级作专项报告,批准后,历经3年完成了新校区建设。在新校区日常教学中,以教学监控为重点,借助于网络化实时视频系统,制订了专门教学监控制度,安排专人对教学过程(从上课到自习)全程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每日通报。还有与教学直接相关的对教师、领导参与集体备课制度的执行和监控,考试监控等等。此外,每学年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填报,从这些数据中分析发现问题(每年整理后大约有十几个问题),找出短板,然后由质量办进行分析和进行部门责任划分,提交学校党委讨论,通过后由各部门作为下一学年的整改重点,进行改进落实,因为监控到位,问题判断准确,改进有效有序,极大的推进了学校教学和服务质量上的提升。
  三、重于鼓励的激励机制
  通过诊改要形成学校内生动力和机制,必须有较好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学诊改工作常抓不懈。激励机制可以在原来激励制度基础之上做些延伸或补充,也可以单列出来,以教学诊改专项进行。可以采用发质量通报的形式来表彰先进或鞭策落后,重在鼓励部门或个人完成诊改工作,控制质控点,也可以采用专项考核或竞答形式进行,还可以采用积分制。激励制度的制订应依据诊改的复核工作文件及本校的诊改工作方案,立足长效,对于诊改工作作得好的,其实本身是其职责内事作得好,考虑在评先晋级聘任中加分,并且在公开场合予以表彰。
  在教学诊改试点工作中,我校一直在探索和调动部门和个人参与教学诊改工作的积极性。起初,在一些人的认识中,认为这项工作上级布置了,有政策但没有直接配套的资金,而且面广难度大,不如示范校或有资金支持的项目有效益,工作中不配合甚至有怪话,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诊改不象以前上级来评估,他们认识不到重要性。因此,这中间,我们一直鼓励培训,走出去,请进来,更多立足校本培训,从诊改高层、中层再到个人,培训计入学时,每年培训600余人次,普及认识,提高诊改工作方法。在具体的诊改工作进行中,如健全“目标链”“标准链”建设,填报学校学年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参与培训和作的诊改工作计入学时,计入绩效,另外在专门的学校诊改工作QQ群或学校QQ群中予以定期通报。于今,进入更高阶段鼓励机制,试行积分制办法,将教学诊改工作的核心要素分几个大的方面分项细化,试行部门和个人积分,将五层面的诊改工作纳入其中,进行定期公布,将积分同部门或个人评先晋级等挂钩,目前这个试点效果较好,大家诊改的积极性极大的提升,通报出来的问题,部门或个人马上去诊去改。
  四、数据说话的信息机制
  教学诊改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信息化说课、信息化课堂设计、网络空间搭建等一些项目为近年来考察一些职业学校的师生信息化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一所职业院校信息化能力的风向标。无疑,教学诊改必须要采用信息化手段,以每学年的数据填报为例,65张基本表,中等型学校几百项教师数据,几千项学生数据,用手工的办法短时去完成基本是不可想象的。不可否认,地域经济条件不同,对职校支持程度差异,导致中职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如高职,各地各校差异也很大,这是事实。但是,各中职学校可以采用因地制宜的信息化机制作教学诊改,可以搭建基本的信息化平台,配置专用的诊改服务器,可以较好的完成学校每学年的人才状态数据填报,通过导出该系统学校的人才状态数据,进行横向纵向比对等数据分析,找出学校存在的问题。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学校的视频监控系统(借助物联网)发现和分析教学和管理中的问题,更高一层次的,可以试探性通过自身或和软件公司合作,针对性的开发一些教学诊改的平台,通过这些信息化手段,依数据说话,使诊断的问题准,改进更有效。
  借助示范校建设的机会,我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了基础的投入,新校区建设也对信息化作了较好的规划和基本设施建设,这样教学诊改有了一定信息化基础。为更好实现教学诊改的数据支撑,学校投入了专项资金用于建设数据采集专用服务器,为了保证数据的客观真实,学校对数据来源进行了统一划分,如学生科负责学生数据、教务科负责教师教学数据,党办负责教职工基础数据等,质量办根据校情对数据采用自制编码和使用采集规范,每学年进行专门数据采集培训,进行严格合理分工和分但责任,采集分网下和网上两阶段,保证按时真实高质量完成每学年的学校人才状态数据采集工作,连续三年将采集数据进行了分析,整理后列出了每学年的整改问题,由学校在下一学年相关部门进行整改,目前,大部分问题得到了解决或阶段解决。数据填报的结果也在年度质量报告中如实加以反映,如学校专业发展不平衡问题,学校采取关并和限招某些专业措施进行了有效调整,使专业发展生态更好。我校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还较好的使用了视频监控系统、安防系统,履盖了教师和学生生活的校园每一角落,使教学、安保、师生校园生活一目了然,质量办专门负责教学督导监控责任,进行每日通报,校园还实现了一卡通服务,就餐喝水出入学校等实现刷卡,使用了智能化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和云办公服务,实训基地使用了互联网和智能题库等,质量办汇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信息化顶层设计方案及学校一系列信息化管理制度,这些信息化设施和管理办法提升了教学诊改的效率。
  五、质量为本的常态机制
  树立现代质量文化是职业院校教学诊改的根本方向。学校全体成员都要树立质量意识,反思意识,认同学校的质量价值观。“时时、处处、事事”都为质量负责。如作为教师,要常问自己“我们是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每节课是否都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而教学诊改只有进行时,没有终结时,指的是教学诊改常态化,它不同于评估或做项目,一次性的。教学诊改是实现常态化动态化螺旋式的改进、提升和发展。教学诊改复核是对学校内部质量保证能力的评价,是内在的全过程的,其目的是为了改进,促进教育教学系统优化和取得更大的实效。建立质量为本的常态化诊改机制,就是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从学校的全层面全方位去着手,建立制度、加强监督、及时反馈和改进提高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使员工的质量意识反思意识改进意识植根于日常学校生活之中 。
  早在提出教学诊改工作之前,我校就提出了“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文化引领、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不懈地为此奋斗。借助教学诊改试点区域组长学校之机,学校强化了办学理念,将教学诊改工作常态化。将教学诊改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如每周的教研备课讨论议题,定期的专业系部联系会和教学例会,联考质量分析会,每月的行政例会,学生的每周班会,每月的月考核量化及整改,教代会对学校制度的讨论修改,教职工大会……,根据学校的工作和部门性质,将教学诊改分为日常性诊改、周期性诊改和专题性诊改,这样学校工作和教学诊改工作融入一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正的教学诊改效果得到了社会认可。我校连续三年来,技能高考上本率和技能大赛等指标在区域名列前茅,今年学校招生提高了录取分数线,仅三天时间就招满计划,实现了让学校的发展更有质量,向办人民满意的中职名校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参考文献:
  [1]任占营 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思考 [ 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08期
  [2]周俊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实践思考 [J ]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26期.
  [3]刘雨华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几点思考[J]学园 2018年年03期
  作者简介:田景,1966年,男,湖北麻城,现在十堰高级职业学校从事计算机应用专业课教学及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中学高级教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及教学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