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略谈小学思品课活动教学策略

【作者】 黄位国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骝马镇小学)


【正文】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教学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们知道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教学中学生是一个个需要点燃的火种,是一颗颗需要激活的苞芽,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从真实的源头出发,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一定要以活动为纽带,引导学生全程参与活动,全体参与活动,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局面,充分创设氛围,调动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真知,促进自我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达到教学目标呢?我认为教师应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设计各种有趣的活动,引导他们进行体验和感悟,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活动化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突出地表现出活动的特点。教师的教体现为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发展兴趣和特长,学习知识。学生的学体现为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取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如《品德与生活》课程中《认识新朋友》一活动是针对刚入学的小朋友的心理设计的,当孩子们怀着不安与渴望走进小学的大门时,他们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首当其冲的是与同伴建立亲密的关系,体验到学校生活的愉快。怎样才能让他们很快地融入这个新的环境和新的集体快乐地成长呢?于是,我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我们都是好朋友”的主题活动。活动前我让孩子们把平时自己最喜欢吃、最喜欢玩的东西带到学校来,并准备一个自己最拿手的节目。活动开始时,我们一边唱歌一边“猜歌名”,猜来猜去猜到了“找朋友”这首歌。我们一起玩了找朋友的游戏,孩子们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我说:“大家都找到了好朋友,我们把自己带来的好吃的、好玩的拿出来大家共同分享吧!”在这个过程中,我又激励、引导孩子们大胆的表现自我,把自己最拿手的节目展示出来。整个活动歌声、欢笑声不绝于耳,充满了儿童的朝气和欢乐的激情。我们不难看到孩子们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已经互相接纳,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为了促进孩子们间更进一步相互了解,我又不失时机引导孩子们:“通过游戏你认识了哪些朋友?孩子们他们都长得什么样?你能不能给他们画张像呢?”接着,同学们回到了教室,在座位上平心静气地思考了一会儿,拿出了绘画的纸和笔。教师在组织这些活动时,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让活动深入、延续,通过活动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和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
  二、灵活运用各种活动,让课堂充满活力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难度适中、新颖有趣的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直接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如游戏、讨论、交流、欣赏、参观、访问、实践等,让全体学生真正走进活动,通过与周围的人、社会、自然发生实际接触和相互作用,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1. 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我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外,还根据本课程的特征,放飞学生,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实践,在生活中学习。让教育与学校、社会、家庭之中,让品质在老师、学生、家长的互动中形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授《金色的秋天》“秋天的消息”一课,可以通过室外教学,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找秋天、发现秋天,再带学生回到教室画秋天。
  2. 准备活动
  品德与生活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教学方式以活动为主,许多活动需要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做一些准备工作。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教育寓于学生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学生的生活中形成。
  如执教二年级上册《金色的秋天》“我们去收获”一课前,请家长利用双休日,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带孩子去“秋游”,并且协助孩子收集好具有秋天特征的一些实物。这个单元的教学,由于家长的积极参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亲人的带领下出去秋游,学生有的拍摄到了许多秋天的美景,有的收集到了许多秋天的树叶,有的收集了许多秋天的果实,还有的学生参与了田间的劳动。少数父母不能陪同秋游的学生,则在家人的指点下到了公园和市场上调查,从家里带来秋天的果实。由于家长帮助孩子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在合作交流活动中,学生能讲、能说、能画、能做,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3. 情景表演活动
  运用情景表演体验教学,能让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表现方式更灵活,学习兴趣更浓厚,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扮演角色和观看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往往事半功倍。如教《困难面前我不怕》“遇到困难的时候”,遇到困难时该如何去做?利用生活事件、运用生活问题等,去引导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又进一步“学会生活”。
  4. 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既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是师生最受欢迎的活动方式。但是,假如老师操作目的不明确、调控不当,游戏只会流于形式。怎样让游戏活动真正为目标服务呢?在教学《我和小伙伴》一课中,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找朋友和网小鱼的游戏,低年级的小朋友很活跃,很积极。虽然刚开学他们有点胆怯,但一听说是做游戏,马上变得活泼了。在游戏中,几个胆大的小朋友通过游戏介绍了自己,也带动了很多原本胆小的同学。通过游戏,他们成了好朋友,也知道了如何介绍自己,怎样和小朋友交朋友。在品德与生活的课堂中,多提供这样一些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带上你的“童心”一起去玩、去学,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活动应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综合、动态地对儿童及其活动进行支持、合作与引导;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化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