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加强文化渗透 增强文化自信——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作者】 许才勤

【机构】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平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正文】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那么在具体教学中有哪些有效的渗透策略呢?笔者结合自身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从加强诵读教学促进文化感知、创设文化情境增强文化体悟、设置文化写作深化文化教育、组织文化活动丰富文化体验的角度入手,探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关键字: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文化渗透,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呢?笔者结合自身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进行了探析和阐述:
  一、加强诵读教学,促进文化感知
  诵读是将文字转化为语言的过程,它能够将读者的理解、想象和感情融入声音当中,让文字的韵味变得更加具体可感。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传统文化作品,如诗歌、文言文、经典神话等,可读性非常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诵读教学,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
  比如,在进行《岳阳楼记》的教学时,文章描写了岳阳楼的四个季节的不同景色,教师可以让学生诵读,通过语气、语速等的变化,感受不同季节景色的特点。比如,第二段描写的是晴天开阔的景色,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浩浩荡荡、气吞山河的气势,第三段描写的是一种阴雨霏霏的景色,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缓慢的语速读出低沉的语气。这样,通过反复的诵读,学生就能够体会出古诗文中描写的意境和蕴藏的情感了。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诵读,是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师要注意加强传统文化作品的诵读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创设文化情境,增强文化体悟
  情境教学法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将学生置于某个特定的场景当中,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相关文化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文化的氛围当中,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悟。
  比如,在进行《渡荆门送别》的教学时,本课是一首古诗,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李白渡船的行进路线,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设自己就是李白,现在要远行会是怎样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想象的画面,进入时光隧道,感受当时的意境,与古人达成思想上的共鸣。再比如,在进行《天净沙·秋思》的教学时,诗中一些词语如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非常凝练,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图片给学生创设直观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词义以及古诗表达的思乡之情,从而增强学生的体悟。这样,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了当时的氛围当中,促进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文化欣赏能力。
  三、设置文化写作,深化文化教育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思想认识的总结和升华。如果学生在写作时只是写一些自己的观点和事迹,难免显得力度不够。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引入经典文化作品以及历史文化等,既能丰富写作的内容,增强文章的厚重感,又能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比如,在励志的文章中,学生可以引入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来表达自己奋发进取,永不停止的决心;比如,在写人的文章中,学生可以引入“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屈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等人物,这些文化名人都具有高尚的人格,不仅会使学生的文章增添色彩,更能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再比如,在写“月”的文章中,学生可以引入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给月亮赋予了灵性,形成了一种“月文化”。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灵活地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自己的文章当中,深化文章的主题,进而提高学生的认识。
  四、组织文化活动,丰富文化体验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仅靠阅读和写作教学还是远远不够的,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是因为传统文化根治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贯穿于我们的生活点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辟第二课堂,组织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
  比如,端午节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我国的“粽”文化,了解屈原的故事,学习他的爱国精神;中秋节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中秋节古诗词赏读活动,让学生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再比如,在教学完《范进中举》后,教师可以举办“古代科举制度”的探究活动;在教学完《爱莲说》后,教师可以举办“莲文化”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荷花的象征意义;在教学完《马说》后,教师可以举办“马文化”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马”的象征意义以及有关马的成语、俗语、诗句、文章等。此外,教师可以举办专题讲座、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优秀历史人物故事演讲比赛、文化艺术节、每周一诗、文化探究活动等,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提高学生的文化涵养。
  总之,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的文化感知,增强学生的文化体悟,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并采取各种措施,深化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让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其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付会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学周刊,2018(25):50-51.
  [2]李玉琴.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J].学周刊,2018(21):48-50.
  [3]严杰.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