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者】 仇玉梅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实验高级中学)


【正文】摘 要:德育成为教育工作的首要内容,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知识,培养学生道德素养,成为衡量当代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关键词:高中教学;历史课程;德育素养;思想渗透
  将德育渗透到高中历史教学中,不仅能为高中历史教学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还能够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使学生能够成长为综合性应用型人才。新课改背景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思想渗透现状
  新课改将“以生为本”作为出发点,一切从学生身心发展视角出发,一切教学活动均为学生实际所需服务。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尊重学生客观发展规律,关注学生个性成长,培养全方位发展人才。三维教学目标的提出,历史新课标对学生德育发展更加关注,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宣讲传统美德,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开展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创新思想教育、全球发展教育,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树立爱国意识、国际意识、全球意识以及创新意识。新时期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但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思想渗透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忽视历史教学德育思想的渗透、在历史教学中缺乏充足的德育材料、现有历史材料利用不充分、德育资源开发不足等。这对学生的后期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同时制约历史教学改革工作长久进行。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的有效途径
  1. 正确认识德育培养目标
  历史教学中,教师长期运用传统教学模式,以直接将历史德育思想直接灌输给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忽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导致学生的人文素养难以形成,导致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反而变成了教师与学生的负担,德育渗透工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呈现一种不足的状态。例如,“四有新人”是指“拥有爱心、道德、知识与能力的人”。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经常会提出“四有新人”这一概念,但没有与历史教学结合到一起,导致德育与历史知识缺乏联系,学生对“德育”与“历史”的认知也相对比较孤立。
  在历史教学德育渗透工作需要从历史新课标培养目标着手,将学生自身素质积累、德育资源的运用作为突破口,根据历史课程实际的教学内容,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专项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之间具有较强的协调性与统一性。为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增强德育教学引领能力、德育资源的挖掘能力以及德育内容的创造能力,逐步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好学生成长中的引路人。
  2. 丰富德育培养内容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人为本”战略成为高中历史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时,需要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根据历史新课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同时,准确把握历史教学内容,从多渠道、多手段入手深入挖掘历史教学中所蕴含的德育资源,积极做好学生的教学引导工作,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开发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在高中历史课堂营造良好的德育教学氛围,教师需要做好“重教学”到“重素质”的转化工作以及“知识”到“情感”的转化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增强教师的理论素养,使学生能够在教师专业化的教学引导下从历史知识与技能中汲取道德力量,使学生均能够感受到“人性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学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整个历史教学过程需要将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置于同等发展地位,注重历史教学的启蒙性、开发性与创新性。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应尊重历史,崇尚科学,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重发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发展意识,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3. 灵活运用历史材料
  高中教师想要在历史教学中做好德育思想的渗透工作,需要灵活运用历史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态度与价值观教育。首先,教师应尊重历史材料,用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对学生开展思想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在开展历史教学时,教师不仅需要坚持批判继承原则,还需要坚持厚今薄古原则,以及古为今用原则,在整个历史教学中做好德育教学内容的穿插工作,为学生传讲一些喜闻乐见的信息,将历史教材中空洞、抽象的信息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内容,在整个历史教学中应辩证的看待问题,将德育作为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迎合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中的实际需求。其次,教师应抓住历史中的典型人物,对学生开展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工作,使学生能够拥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教师在整个历史教学中具有“去伪求真”“去恶扬善”的作用,使学生能够通晓历史,积极需求歷史中的经验与教训,在后期的发展中以史为鉴、少走弯路,为学生的后期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如学习“辛亥革命”一课时,有位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孙中山先生把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使袁世凯顺利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历史为何还要肯定他呢?于是我先表扬这位学生敢于提出质疑的探索精神,然后对其正面开导:孙中山先生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他一生毕竟为革命耗尽了毕生的精力。笔者启发学生:“孙中山一生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这样使学生终于明白孙中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共和制观念深入人心。笔者再点拨,虽然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但孙中山为捍卫共和制还作了哪些努力?学生最终水到渠成地认识到孙中山确实值得我们肯定。
  综上,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正确认识德育培养目标、丰富德育培养内容、灵活运用历史材料,将历史知识与德育素养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切实做好学生知识的迁移工作,使学生能够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参考文献:
  [1]陈士志.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探析[J].才智,2018(24):131.
  [2]李玉彬.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17(07):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