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以自主性学习为导向的 《“4+1”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 周 凌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黄河路小学)


【正文】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们的教学中存在三大难题: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积极性不高;三是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相比同学段孩子较弱。
  破解三大难题,观念是关键。观念指导行动,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对于教学观念的转变,虽然我们“唱”了好多年,但对一些教师来说,似乎还是有些“纸上谈兵”。在教学中似乎还显得有些以“教”为中心,学生虽有自主、合作学习,但有搞形式、走过场之嫌,没有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由此观之,在我们的脑海里应来一场转变教学观念的革命,彻底的、真正的转变教学观念,真正的树立起新的教学观:即树立以生为本,真正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实现自己潜能的主人的教学观;真正的树立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学习观。且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服务。
  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必须构建符合教学规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即充分内化和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动”起来,自主去学习新知,自主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作适时的引导、点拨,以实现课堂教学时间有效地运用,高效地运用,从而避免教学的微效劳动和无效劳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对此,不少教师为之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收效不甚明显。究其原因,一是有的教学模式的建构与运用有悖于“以学定教,以学导教”的规律;二是没有设计好学生“先学”(或预习)这一关键环节;三是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足够的自学(或合作学习)时间;四是有的对学生的“学”引导、点拨不力;五是有的教学模式化,不能活用、创新模式。那么,构建运用怎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这一目标呢?我校开展的《“4+1”教学法》课题将对此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我校受生源影响,很多学生习惯于“师讲我听”的被动式学习方式。因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提升教学质量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基于我校的教学班级少,班级人数少,教师队伍年轻的优势,我们就是要通过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学习和借鉴杜朗口教学改革的经验,洋思中学的教学经验,邱学华的尝试教学等,改变现行课堂上“一言堂”现象,重讲不重学的现象,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强化其自觉学习的内驱力,促成学生在课堂上的三动:动脑、动口、动手,激发学生的潜能。让那些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们能主动地自觉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并且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和幸福,为他们一生的成功奠基。我们选择这个课题,就是要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模式,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落实新课标精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实现减负提质,轻负高效。
  三、课题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本课题终极目标是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具体目标有四条:
  1.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
  3.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4.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学的整体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4+1”教学法》的课堂操作模式:如何达到合作互助的最佳效果,如何先学后导,如何高质量的完成当堂训练任务;
  3.新授课型的教学基本模式;
  4.教师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彻底转变;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黄河路小学“4+1”教学法》课题涉及“合作互助”、“自学”、“交流”、“再导”、“达成”等主要概念。所谓“合作互助”,就是以合作为基本组织形式、以互助互动为基本动力的教学策略。所谓“自学”,即是学生在教师新授课之前进行自学。它不是指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指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相关自学要求和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自学相关的内容。所谓“再导”,即是启发引导。它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实践、合作探究、合作学习。对于学生都不会的问题,教师再进行点拨。所谓“达成”,就是在“先学”与“后导”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进行及时训练,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强调爱、创造性、自我表现、自主性、责任心等心理品质及人格特征的培育,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积极倡导人的潜能的实现。人本主义教学关注的不仅是教学中认知的发展,更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过程中由老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学习。
  2.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是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从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来看,合作学习大致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员互动以及师师互动等几种基本类型。王坦先生认为:“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为评价基本手段,已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践[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10)
  3.?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只有发现并根据学生最近发现的学习问题,或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或通过同学的帮助、相互的启发,老师的点拨,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达到有效、高效的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将教学内容目标化,活动化,在活动中教,在活动中学,根据反馈信息,调节教学策略,进而达到自主参与,主动学习并学会学习的目的。在研究过程中要求教师将实践和反思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反思后进一步研究实践,通过不断地调节,完善研究。
  2.调查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通过调查研究和个案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兴趣所在,找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点,能自学的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3.文献研究法。运用网络手段,广泛收集、学习相关理论资料,借鉴先进经验,进行归类比较,吸收有用的成分,给课题赋以新意,不断改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五、课题研究成果
  (一)教师发展性成果
  1.在“4+1”教学法的课堂上,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注重学生的活动,如小组讨论,学生板演,相互纠错等,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五大转变:①教师角色上“主讲”变“主导”;②教学手段上变单一的“师生互动”为多边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③学习方式上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④课堂参与上变“部分参与”为“全员参与”;⑤教学效率上变“课后暴露问题”为“课上暴露问题”。
  2.教师有了明确的“三观”。①教育观:教育即“人学”,是“从儿童出发”的对学生的尊重、发现、认识、接纳、包容;②教学观:以“学中心”来围绕学、设计学、服务学;③学生观: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学生是“第一”教学资源;一切的学习都是自学(自主学习的简称)。
  3.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不断的更新:教师的主要责任不是“上好课”,而是要点燃学生的学习的激情,激发学生的潜能。必须“认识”学生,一切“从儿童出发”;保卫学生的好奇心和展示欲,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4.教师对好课的标准有了新的认识: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好课堂呢?我们是这样认为的:自学的课:自学即自主学习的课;动静结合的课,三动:身、心、神俱动;注重展示的课堂:大展示与小展示结合;有这样流程的课:自学、展示、交流、反馈;师生相长的课堂:生教生、生教师;情感的课堂: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能达到这些要求的课,可以称之为好课。
  (二)学生成长性成果
  1.学习的兴趣得到有效的培养,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好转。










  2.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完全由以前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现在基本上都能做到主动预习、上课专心听讲,做到不懂就问,能大胆登台展示,能主动帮助同学共同进步。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学生特别喜欢上这样。




















































  3.课题实施三年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达 200余人次。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4+1教学法”虽已在我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尚有不少需要探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只要我们不放弃,不徘徊,其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渐广远,一定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