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标下体育教育质量的研究

【作者】 凌浩钧

【机构】 (广西兴业县第二中学)


【正文】摘 要:中学是学生身体发育成长的重要时期,中学生对体育锻炼有了自己的认识和喜好。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以及学生认识水平的普遍提高,对中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体育教师要深入研究学习,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顺应时代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提高;质量 
  随着全民锻炼时代的来临,身体健康、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认识。身体健康是人身最大的财富得到了广泛认可,中学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对学生身心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再适合教学实际,体育教师要转变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通过竞赛等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身心健康的全面素质人才。 
  一、转变思想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安排学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另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师生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对体育锻炼不重视。由于受以上教育观念和教育政策的影响,一些学生出现了不喜欢体育课,逃课的情况,而一些对某些课程喜欢的学生得不到专项指导,进而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多年应试教育的弊端已经显现出来,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学生身体素质的普遍下降。随着社会对健康的需求,以及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社会、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忽视身体素质的传统教育,已经不适合教学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师首先要实现教学思想的转变,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因材施教 
  中学生在体育爱好、身体素质、体育世界观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差异,传统的统一式的教学法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要了,在新课标下,体育教师必须因材施教。要做到因材施教,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新课标教学目标。体育教师首先要精心钻研新课程标准,精心研究教材,精心研究学生。教师要根据新课标课程标准,在教材要求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中学生发展的科学的教学目标。 
  2.了解学生。教师其次要摸清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基础、身体素质等做到全面的了解。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体能测试、体育竞赛等方式进行了解调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调查的方式方法要科学,男生女生情况要区别对待。还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所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以动态的观点来观察学生情况,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综合能力的评判,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变化,因人因时制定,调整教学方法与要求。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体育教师要根据新课标教学情况和学生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例如通常,在学校9月份以后的学期时间较长,气候也由热逐渐变冷,一般学校会安排秋季运动会、冬季长跑等大型比赛项目。因此教师为配合体育比赛,可在重点安排田径运动这类的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如短跑、长跑、铅球等。这样就能实现训练与竞赛的有效结合,能使学生对中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到了春季学期,温度升高,气候适宜,教师可安排一些如篮球、排球、体操等事宜室外活动的课程。 
  另外,男生往往喜欢篮球、足球等运动量大、竞争激烈、需要团队协作的运动项目,而女生大多喜欢羽毛球、乒乓球等需要技巧和灵活度的体育项目。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出发点,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体育竞赛 
  体育比赛是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积极性的有效办法。中学生都有很强的好胜心理,体育教师通过设置竞赛项目,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可以激发学生的竞赛精神,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的上进心。进行体育竞赛需注意以下几点: 
  1. 时机的选择。进行体育竞赛一定要在合适的时机,如果时机选择不当,不但得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反而会起到反作用。通常来说,进行体育竞赛一般可在选择在以下几个时机:热身活动时、学生情绪低落时、课程完成时、大型竞赛开展前夕等等。、 
  2. 项目的选择。体育教师的目的是,加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形成学生终身发展。因此在选择竞赛项目时,切不可选择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难度过高、不利于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项目。 
  3. 竞赛方法的选择。不同的比赛项目可以采取不同的竞赛方法,同一项体育项目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要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情况合理选择。例如对于篮球项目,可以进行个体投篮比赛,也可以进行三对三或者五对五团队比赛,有重基础的竞赛,有偏重于培养团队精神的比赛。 
  4. 合理分组。因为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一样,身体基本素质、教学中学生主体的接受能力、体育基础、兴趣爱好等等都存在差异,如果在进行竞赛时,特别是在团体竞赛项目中不注重均匀分组,使学生的不同情况得到合理分组,不仅不利于竞赛的顺利开展,还有可能打击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合理分组非常重要。
  5.班与班比赛
  可以组织两个班级进行排球比赛,选出每个班级中擅长打排球的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安排好每一个学生在排球比赛中所占的位置,其他的学生是拉拉队的选手,采取三句两胜制,这样一个排球比赛,看似简单,但其实对学生影响是很大的,在赛前学生会进行必要的练习和准备,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技术,在比赛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感受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也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在比赛后还可以帮学生总结不足之处,下次改正,更好地发挥。
  四、素质教育 
  新课标提倡提高所有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是所谓的要推行素质教育。体育教学肩负着素质教学的艰巨任务,以往或者很多体育教师往往都重视体育项目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其实学生的健康包含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两个方面的内容,中学时期是学生情绪不稳定,容易发展极端情绪的时期,这个时期如何不对学生心理加以疏导,很容易造成学生心理偏执,以致出现青春期犯罪的情况。在教学中体育教学科研通过:(1)利用体育明星的成功案例,吸引学生参与锻炼,培养学生的上进心;(2)通过设置一些有难度的竞赛项目,锻炼学生的意志平品质,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中学生尊重自强心理都很重,通过传授一些易于学生接受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4)进行团队协作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总之,中学体育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标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观念,掌握和灵活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出发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金洁.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J].学生之友 高中版:下,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