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读书播种文明 育德收获未来——通过课外阅读工作开展德育的的几点经验

【作者】 任延华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第一小学)


【正文】读书使人发展智能、发现并发挥自身的潜能,指导学生学生进行“海量”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促使良好思维的发展,促使形成学生的良好意志性格特征的形成,更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无数先哲的智慧告诉我们:读书是在播种文明的种子,文明的种子萌发后会长成“美德之树”,会收获孩子们的美好的未来。
  正如美国雷夫老师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所说,要“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孩子需要大人的指导”。在指导学生进行读书活动的过程中我曾经走过弯路。
  在学校没有要求老师进行亲子共读活动之前,我曾经尝试过进行同学共读会的建立,因为很多孩子在周末时间补课学特长,没有多少空余时间来共同进行,再加上家长并不能督促到位,致使我的这个计划以失败告终。
  所幸从大前年起,学校要求班主任做每日读书和亲子共读工作,我发现进行亲子共读活动能够促进学生读书活动有效、有序进行并长期开展下去。“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携手共同付出爱心和行动,在此我把在指导亲子共读的过程中的做法与感受与大家分享一下。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这话一点不假,父母决定了孩子的智商、情商和逆商,家长的影响力是一辈子的,所以我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开展并通过“亲子阅读”工作来形成家校间的合力促使德育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为了让家长孩子们通过阅读来认知自我、思考创新、塑造美德,我经常在班级群里发关于教育孩子读书的文字,利用微信用转载和我的原创文章宣传家教的正确理念和读书的重要性。
  同时进行以下工作:
  一、向家长和孩子推荐适合家长文化程度和学生年龄特点的书籍,利用微信进行读书指导
  每学期向有阅读能力家长和孩子各推荐一本适合他们家教方面的好书。经过近两年的磨合,那些原先囿于成见、不理解支持学校教育的家长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和错误,努力督促读书,个别家长也在读书,和孩子一起改变。
  通过“书香家庭”的创建活动,每学期我会推荐适合小学生的书来指导亲子共读,却发现孩子们不够认真,读后茫然无所得。我就指导孩子们按照一定顺序读书——先读“作者、故事简介、序、目录”,再读全文,观察插图,合理想象。为了能让亲子间及时交流心得体会,寒假期间我将?糖河镇的孩子们?、?石榴灯的秘密?这两本书按章节出了阅读题,家长们督促孩子们口头或手抄报的形式做了阅读题。家长们表示读完这两本书之后,心情特别激动,她们含着泪把各自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大大增强了亲子共读的兴趣。
  二、坚持记录阅读情况,多种方法鼓励同学读书,培养孩子有担当、有责任心
  其实我也没做什么。我的做法是:
  1.每天记录和统计孩子们在阅读群的阅读情况。2.无论多忙,我都坚持每天记录班级孩子们的阅读。3.发现有不爱读书的孩子,微信私聊劝他多读书。4.及时表扬那些坚持读书的孩子。那时,班级有一半的家长孩子们读书的目的正如雷夫在《奇迹》中所提到的处于品德发展的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所以他们多数能基本做到每日阅读。但是并不能全班长久坚持。
  3. 家长替我记录并带动自己的孩子,亲子合作促进班级阅读工作的开展及隐性德育工作的完成。雷夫在《奇迹》一文中提到道德发展的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为了激发孩子长期读书的热情,我自己掏钱买小礼物鼓励同学读书,这种行为感动了家长,家长们也照着做。当我自己掏钱为阅读的孩子们买小礼物时,我们班邓诗琪的妈妈说:“不能光让老师付出,作为家长,我也很想为孩子们做些事情。”她就与邓诗琪商量:“我们要共同拿钱为阅读群的同学买奖品。”邓诗琪可高兴了,攒钱为同学们买读书小礼物,其实孩子们都很喜欢为班级做点有意义的事,这点积极性家长表示“必须鼓励”。两年来,她们为班级的读书活动做出了很多工作,付出的时间和爱心感动着班级每一个人。在帮助老师促进亲子共读、班级共读过程中,其他少数同学能够达到雷夫在《奇迹》一文中提到的道德发展的第四阶段:我能遵守规则。邓诗琪和她的妈妈已在帮助他人读书的过程中,逐渐进入了道德发展的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从每日阅读单的统计来看,现在孩子们已经能够自觉遵守班级的读书规则,理解师长和同学们的辛苦付出,做到用实际行动体贴他人。不需要礼物刺激也能坚持每日读书的人数达到30人左右,每月10-20天的孩子达到20人左右。他们从道德发展的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过渡到第四阶段“我能遵守规则”、 第五阶段“ 我能体贴别人”这两个阶段。
  三、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大声读书
  我常对家长们说:孩子们大声读好处多,能开发右脑,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能改变学生的性格。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有很多好处。我也发现坚持大声读书的孩子们每天都在进步。所以我总是请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每天默读,还要抽出时间大声读朗读。
  四、将读书与写作结合起来,引发孩子们对自身德行方面的思考,促使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1.利用好升旗仪式中的“国旗下的讲话”这一环节,指导学生写好讲话内容。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中梁俊老师谱曲的300多年前《苔》,指导我们班李雨涵同学写的《绽放生命的光华——国旗下的讲话稿》,指导她将这一话题与她因“身材矮小而自卑”的心理变化历程结合,让她学习“苔”,让孩子们学会“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当她她在国旗下用清亮的声音大声讲到“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让我们像苔藓一样,和同龄人肩并肩,努力绽放!即使遇到茫茫黑夜,也要手拉手,一起穿过黑暗,走出迷茫,走向天亮!”孩子们无不动容,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从学校生活中寻找灵感,引导同学们就同一话题展开对品德的思考,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教育,将事件和反思记录成文,如《一把笤帚的命运》、《一把笤帚引发的关于“缺德”的思考》等,对教育学生起到了较为良好的作用。
  五、重视读书品质和生活体验结合,读书中促使孩子们建立自身与身边事物、身边人还有这个世界的联系
  雷夫在《奇迹》一文中提到道德发展的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但是有一天孩子不想再取悦谁时,他还有做事的动力吗?所以如果孩子仅仅是为了老师的好感而读书,我也要鼓励他们。
  很多小事中可以看出人的层次和格局,这届孩子上四年级时“为瞪一眼哭一小时,生气怒骂半小时;为一块残缺橡皮吵嚷半天……”以上种种可以看出这届孩子非常自私,做事完全从自我出发,冲动易怒,完全不会考虑他人感受。个别家长也很自私,我要让孩子通过读书,培养同理心共情能力,进而带动家长孩子在道德上获得成长。
  同理心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我告诉家长,孩子们之所以缺乏同理心,最大的两方面原因一是大人给予的物质刺激多到孩子心安理得享受而不知感恩的程度,要相信孩子们通过这一年的读书,已经明白了读书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最大的奖励,所以我不让家长再准备礼物了。二是缺少生活体验。所以我让孩子帮助打扫教室,为老师分忧。三是家长言传身教力度不够。今年二月份和九月份我号召家长们和孩子们一起举行共读联谊会和农村采风活动,我们提前一个月在群里献计献策、出力忙活。 “联谊会”和采风活动在我的指导和家长们的帮助下,顺利开完了,看到家长们更加文明,孩子们获得了更多的自信与快乐,我很开心。开心的不只是这些,更重要的是孩子们通过读书,更好地认识了自己,了解了他人,从而看清和热爱世界,我的德育目标“把阅读和世界联接起来”已初步达成了 。
  六、鼓励孩子们要树立终身阅读的信念,要形成并用美好的品德来笑迎生活中的一切苦乐艰辛、是非成败、得意失意,更要将美德传承下去
  让课外阅读帮助完成隐性德育工作目标,收获德美少年,德美少年美己美人,共同用德美文化立人立国,方能到达美好的未来。
  个人认为,现在国家提倡全民阅读,形成全民书香氛围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发展国家的教育科学文化,达到“立德树人,以德立国”的目的,这是我对课外读书工作的个人解读。
  我像书中人一样坚信:读书就像播种,种下的是文明,成长的是美德,而收获的是孩子们的未来。在每一个指导阅读的日复一日里,付出的爱心一定会收获到孩子们的未来。
  我经常对孩子们说:你的言谈举止中藏着你读过的书、爱过的人、走过的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经历,大家不要小看自己的读书经历,不要小看亲子共读这个活动,终有一天,我们每天读的书、思考的文字会变成我们生命当中的精气神。她会凝聚成精神,变成推动我们每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变成推动这个时代发展的澎湃动力。
  引领学生读书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幸福。希望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能引领教过的每一个学生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让每一个力求上进的孩子都能通过读书去播种文明,去形成美德,去收获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