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作者】 刘国花

【机构】 (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高级中学)


【正文】摘 要: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思想政治学科育人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思想政治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体会。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发展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为目标,力求将学业质量标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综合性学习。围绕学生的活动体验这一重要途径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素养。 
  一、内容活动化,变学习内容为活动内容
  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总在变化,其根本原因是:必须不断跟进理论创新成果,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提法,不断充实课程内容,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使命,是课程体现时代特点的重要标志,也是课程终究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为此,在教学中力求“学习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一方面是知识性内容的教学通过活动来实施,另一方面使社会活动设计承载知识性内容的教学。比如开展政治课前时政演讲或时评,在上课前,可组织学生进行3-5分钟时政演讲,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前新闻播报的教学活动,让他们讲自己关心的时政新闻、社会现象和国际形势等。学生通过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时政新闻进行分享,在增强了课堂趣味性的同时还能让学生认真倾听同伴的演说并对演说内容进行点评,对社会热点的关注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升政治素养的同时也为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平台。也可以选择一些反映国家成就的纪录片如《辉煌中国》等话题,让学生在对社会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中得到启迪,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而获得普遍的政治认同。通过这种教学活动的开展既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效率,又增强学生对于我国政治的认同感,强化高中学生政治认同,逐渐形成法治意识。
  二、强化辨析,选择积极价值引领的学习途径
  这里所说的争议问题指的是问题具有两难性、辨析性,为使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发展而进行研究、讨论并解决的疑难、矛盾或重要点、关键点。争议问题理应是高中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重难点,包括法治如何让生活更加美好等,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何让公民活得有尊严,从而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甚至展开争论。因此,教师所选择的争议问题要达到重要性、开放性、探究性、生活化等标准,避免问题无法探究或缺乏探究价值。教师要按照课程标准,联系学生实际与社会热点,可利用教材中的争议问题,也可自主开发争议问题。比如,在学习《民主监督:守望共同家园》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兴趣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通过默读等方式找出里面的关键信息、重要内容以及提出自己所发现的问题等。比如,谁监督?监督谁?民主的监督方式有哪些?行使监督权的要求有哪些?等约定时间一到,教师便可以让每个小组的代表发言,阐述其所在小组的“劳动成果”。在全班同学的监督下,教师与大家将重点和问题汇总,并针对以上内容做出补充和完善,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教会学生如何行使自己监督的权利。最后,教师与全班同学共同选出表现优异的小组给予一定奖励。在课程的学习接近尾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简单列举身边存在的一些与民主监督相关的新闻事件,以加深他们对该知识点的理解、认识,让学生一定程度上有了公共参与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争辩中学会理性思考和理性思维,明白了一项工作的开展,要有法律的依据和保障,从而慢慢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意识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三、走出教室,增加学生社会参与感和参与度
  学生长期处于学校的课程学习中,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是极其有限的,年深日久,他们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校园环境中很容易与社会产生严重脱节。因此,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们一定要极尽所能地将学生从课堂的束缚中解救出来,组织学生参加改进社会公共问题、保护地方文化等志愿者活动,引导他们关注公共事务、服务公共事务,理解问题的复杂性,认识社会差异,社会矛盾的长期性、现实性,从而让学生学会尊重文化差异,能自愿承担社会责任,形成理性思维、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比如:在高中学生中开展“热点时事播报与评论”、“学生百家讲坛”、优良家风、家训调查报告等课内活动。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小论文比赛,开展“我为家乡脱贫摘帽建言献策”、“春节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进行调查”、走近政府——了解运行机制及职能、走近人大代表——了解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向人大代表建议并提交提案、设计班级主题活动和班级管理制度、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等课外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和社会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为重要。为此,可以通过内容活动化、强化辨析、走出教室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从而使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成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
  [2]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