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有效解读小学数学文本的研究

【作者】 田玉莲

【机构】 (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第三民族小学)


【正文】  摘 要:对于小学数学文本的有效解决,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小学数学文本的有效解决”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为进一步做好对数学文本的解读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解读;小学;数学文本
  一、引言
  小学是学生教育的起点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对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和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教材作为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载体,其作用不容忽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对其进行正确解读,展开合理应用成为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小学数学虽以一个“小”字当头,但它的作用与地位却一点也不微小,反而它对学生取得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对小学数学文本进行有效解决的研究与分析
  (一)正确解读教材才能让学生学到新的数学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是教书匠,培养的学生只会接受学习,能力如何培养?新教材、新课改推广以来,我们通过许多学习和研究,慢慢从“教书”慢慢转变为“培养人”;从“教教材上的数学”慢慢走向“用教材去教数学”。我们渐渐理解了教材是实施教学的载体,而不是惟一的标准。在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和驾驭现行教材 ,正确地解读新教材,才能让学生学到新的数学。
  那么,正确解读新教材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教师要力求做到要精读课标、深钻教材、细研学生。
  案例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例题教学片断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师:看准信息和问题,快速解决。(学生的回答不统一,速度放慢。)
  其中有一个学生提出:这个问题不需要计算得那么清楚,只需要算个大概就可以了。
  师:那你准备怎样算个大概呢?
  生:我把32和28看成了30再乘。
  师:你能将两位数估成最接近的整十数再乘,这就是估算的方法。
  师:还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吗?(其他学生受到这位学生的启发后,纷纷想到了另外几种估算的方法,教师引导进行几种方法的整理。)
  师:看来,这三种估算的方法都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三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都是把两位数看成了最接近的整十数再乘。
  师:你们觉得我们通过估算得到的结果,是比准确字数多呢,还是少呢?
  (有的学生说少,有的学生说多,有的学生说差不多。)
  师: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把32看成30将因数看小了,所以估算的结果比准确结果要小。
  师:真的吗?我们来看看!将28估成30,估高了,因此最后结果就比准确字数大。如果把32估成30,估低了,最后结果就比准确字数小。
  那么将28和32都估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所得到的结果,你觉得和准确字数比怎样?
  (学生一起反映:差不多的。)
  师:为什么会差不多呢?
  生:因为一个因数少估了2个,另一个因数多估了2,扯平了。
  师: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有许多估算的方法,用哪种方法解决还要看具体什么问题。
  事实上,在小学阶段,随着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这些估算的方法对于学生而言不是难事儿,学生在这节课上可以说你不用教,他们都会去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学生在这节课里需要得到的是什么呢?他们需要发展的是什么呢?
  学生需要得到的是学会在估算的过程中合理地分析比较,从而使估算发挥自身的意义和价值——真正地能够解决好问题。因此,例题的教学,笔墨除了放在学会乘法估算的方法上,更要根据具体问题引导学生针对具体的估算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从而得出该问题所需要的答案。
  学生在形成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同时,分析能力大为提高,在面对新问题的时候,学生的思路的打开需要良好的分析能力作为支撑。而数学课上要培养的不仅仅只是一项分析判断的能力,这也是有别于老教材的一个亮点,新教材丰富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点,学生将学到新的数学,学生的能力将全面而服务于生活。
  (二)创新使用教材才能促进学生能力得到发展
  数学课就要有数学味,教材解读不正确或不透彻就会让新的数学课堂走味。所谓的数学味就是一种理性的思维,如逻辑思维、分析判断、空间想象等。这些能力是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必备的重要能力。要想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还需要教师创新使用新教材。教师能教得创新,学生就能学得有味,学数学只要学味十足了,能力自然也就逐渐形成了。
  以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的整理与复习为例,谈谈为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师如何对教材进行创新使用使用。
  案例剖析:“表内除法(二)”的整理与复习
  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活动: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学过哪些表内除法的算式,学生说的时候,老师就应该将这些算式在黑板上板书,而且这些算式的位置就应该表内除法表的位置,比如学生说出24÷4=6,我就把这道算式板书在第6行第4列;学生说出8÷8=1,我就把它板书在第1行第8列;学生说出12÷4=3,我就把它板书在第3行第4列……在许许多多算式的列举中学生现会觉得老师怎么乱写算式,东一个西一个,后来慢慢发现了规律,会准确猜出老师会将这道算式板书在什么位置,是为什么。在此过程中,全班的积极性是高涨的,因为其中带有一些猜谜语的味道,这会让学生觉得很简单的算式变得神秘起来。并且在完成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归纳、整理、猜想、推理、列举等一系列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学生自己归纳出:当被除数和除数相同的时候,商为1;当除数为1的时候,被除数和商一样;除数是几,被除数就是商的几倍;商是几,被除数就是除数的几倍……学生的这些归纳性的语言是让我备课的时候没有想到的,我的预设是让他们经历这样的归纳与整理的过程,并从中去感受就可以了,用他们自己儿童化的语言表述出自己的理解就可以了,但是学生这么多精辟的归纳让我大开了眼界,说明学生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的时候是高效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得到了全面的提高的。
  三、 结语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正确解读新课标,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科学有效解读小学数学文本尤为重要,教师要强化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断开创小学数学教学的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周昆.浅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解读文本[J].吉林教育,2016,21.
  [2] 丁学明.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极值问题[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3,12.
  [3] 陈北平.对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两点建议[J].中国民族教育,20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