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 张学慧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龙结镇中心学校)


【正文】数学产生于现实生活,但数学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方法会使数学课堂变得索然无味,兴趣全无,学生学习的效率不高,课堂教学质量低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究“如何将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接受”这个问题。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巨大动力,因此,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一定要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狠下工夫。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导入新知识的这一环节,诱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地求知欲望。《教育学》告诉我们:小学生正处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发展过程,新奇有趣的事物特别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无意注意。介于此,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征,精心创设好教育情境,聚焦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方能给课堂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要在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们切身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中,数学出自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爱上数学。
  教学数学《分类》知识时,我把课堂移到了学校附近的购物超市,让学生在超市里自由地购物,我只负责监管学生的纪律,要求学生做到井然有序地购物,学生可到超市各领域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孩子们的购物热情非常高,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激活了,学生在购物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知识的认识。这种生活情境的教学,学生不仅能用眼进行观察、而且能动手进行操作、动脑进行思考。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能做到多种感官并用,以动促思,以思促学,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思”的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二、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电教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学生们对生动、形象、具体的实物很容易记住,而对没有动感色彩、枯燥乏味、抽象的数学知识不感兴趣。因此,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重视了教学的直观原则,使用多感观教学法,让学生耳、脑、口、手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积累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逐渐产生对数学的兴趣,爱上数学。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有了热爱,学生就会成为知识的集大成者。我教10以内数的认识时,都是通过实物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动手摆小棒、画图形、学生站队等活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的概念,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教4的分解时,我指导学生拿出4根小棒,一只手拿1根,另一只手拿3根,合起来就是4根,让学生看着自己的手一起说:“4可以分成1和3。”再让学生一只手拿2根,另一只手拿2根,让学生看手说:“4可以分成2和2。依此演练,5、6、7…学生很快便掌握了数的组成分解和数的加减法。
  再比如,小学生几何知识的学习更是需要直观教学,直观的演示几何形体,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教学,我就地取材,让学生从家里找来纸箱、圆柱形茶杯、积木、球等,然后请学生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进行分类,学生分类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形体的特征,于是学生在头脑中对这些形体就有了较明晰地轮廓,并让学生例举出日常生活中的这些物体。由于这堂课使用了直观教学,并紧密地联系了生活实际,学生兴趣盎然,学得生动活泼,便很快掌握了这堂课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质量高是不言而喻的。
  三、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课堂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如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我请学生仔细观察1-9这9个数字的形状,并让他们说出每个数字分别像现实生活中的什么?学生们众说纷纭,说出了不同的答案,最后我引导学生总结出:1像木棒,2像小鸭,3像人的耳朵,4像小红旗,5像称钩,6像口哨,7像小锄,8像小葫芦,9像直立的蝌蚪。用这些形象的实物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小学生觉得数学很有趣,教学效果非常好。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实际,人为的赋予数学内容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去,从而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与兴趣。另外,我在教学中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自编游戏、歌谣、顺口溜等,努力给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目的,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生学习目的是否明确,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是决定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学习目的可以转化成学习动力,学习目的也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数学教师要利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契机,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施予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重要价值和实用价值,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学生的智慧和学习潜能。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做到让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学生就会真实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数学无处不在。教师要多设计一些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则能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二则可体验到数学学习的重要和乐趣,以此激发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我在教学“重量单位”时,先让学生掂量数学课本的重量,再用秤称,看谁掂量得最准确。我还让学生目测书桌的长、宽、高,然后让学生用尺子准确地测量它们的长度等等。这无疑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自然高涨。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加上老师的言传身教,学生便会渐渐明确数学学习的意义,并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更能在经后的数学学习中,保持能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通过教学手段去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需要数学教师的精心培养和细心呵护,更需要教师在数学活动中尽可能多的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多发掘数学中的有趣因素,使数学课堂精彩纷呈,妙趣横生,学生就会学得津津有味。这样的教学活动就能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枯燥乏味的负面特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学生就能体会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从而达到“有趣的数学”,“快乐的学习”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