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郑建梅

【机构】 (山东省安丘市兴华学校)


【正文】书读白遍,其意自见,而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多数教师怕学生读不透文章思想内涵,存在少读多讲的弊端。一节课师问生答,学生完全被教师的问题所控制,超不出教师事先划定的圈子,说的方式也往往是老师规定的思路。即使在语文改革下,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也注重读,但好多是无目的机械的重复读,读归读,问归问,读与问存在分家的现象。那么怎样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机械问答的说读为创造性的说读呢?
  一、读中质疑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上,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先提出问题,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就指名回答。一个学生没答上来,或回答的不完全,既看不到教师启发他重新回答,也不做适当的评价,又叫另一个学生回答。刚有同学勉强地回答出来,下一个问题又提出了出来,如此轮番提问,提出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大的小的、有思考价值的或无思考价值的、与重点难点有关无关的,显得过于频繁和琐碎,还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其结果,大多数学生来不及动脑筋思考,或者即使想了解一下也来不及组织好语言表达。这样会使个别尖子同学得到发言的机会,但应急于回答,有时语无伦次,啰嗦话多,而大多数同学由于跟不上趟,索性就不再去想。造成课堂上“一人干活大家看”的局面,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我认识到以上弊端,知道质疑就是思维的开始,在学习中,只有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才能发现疑点提出疑问,才能主动地进行新的探索。于是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读中质疑。读中按教学顺序可分为讲前质疑,重难点处质疑,课后质疑等。
  首先谈讲前质疑。质疑就是让学生先读课文,把问题读出来。如教《蜜蜂引路》一课,让学生先读课题,读题后问学生有什么感想?学生纷纷说出蜜蜂给谁引路?蜜蜂为什么引路?蜜蜂如何引路,这样等系列问题,引入课文。利用学生的提问,形象的板书以及课文中的插图。展开阅读讨论最后与蜜蜂真的能当向导吗?为什么?进行论述,总结全文,进而概括出文章的思想内涵。难点处质疑。一篇课文的重难点处,学生不易提出来。需要经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如教学全神贯注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并同时画出描写罗丹如何工作的句子。但并不着急要求学生对句子,提出问题,而是问学生如果我们经过努力做完一件事情后会有什么表现?学生议论纷纷之时,教师通过读句的语气变化,抓痴痴的微笑。轻轻的余一口气,等关键词,引导学生注意,罗丹做完工作后的异常表现,最后引导学生质疑,对罗丹这些异常表现,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经过思考后纷纷举起了手,质疑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课后质疑一堂课上完后有的同学提出不懂的问题可让学生相互讨论和教师指点解决。查多数课文本身就留有让学生质疑的余地,学生会产生各种联想。
  二、读中想象
  读中想象在阅读古诗时尤为重要。古诗语言高度凝练,多处留有艺术空白,留给读者回味无穷的余地。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古诗教学目标是陶冶性情和培养想象力。”小学生思维活跃,正处在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利用这一优势,我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如教学《所见》中的“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一句时,我让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动作怎样?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能想象出牧童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小脸绷得紧紧的;他掂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抬起,做好捕捉知了的准备。他盘算着怎样才能捕捉知了。这时,学生脑海里一个欲捕鸣蝉的牧童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仿佛自己也身临其境,产生了“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这样边读边想象,有一种美的享受。
  三、读中有悟
  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悟性,也就是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感受力和联想能力。要让学生深入地读课文,寻找课文中能使自己产生联想的句、段,细品课文,植根于课文中,想象与书外。教师不要怕浪费时间,不要怕不着边际,不要给予简单的否定,要多给学生以鼓励,让学生联想的积极性高涨起来,联想的翅膀张开来。如学习《白杨》一课时,有人对“孩子们听了爸爸的叙说,多了一点知识”仅理解到孩子知道新疆有许许多多的白杨树。经过我进一步引导:“从爸爸说的话去想想,孩子们还知道了什么?”学生反复诵读了上一段后,纷纷说出自己的新见解:“孩子知道爸爸像白杨树一样坚强,新疆需要爸爸,爸爸就在新疆扎根。”“许多像爸爸一样的建设者也像白杨一样,边疆需要他们,他们就在边疆扎根了。”“孩子们还懂得,边疆也需要孩子们,孩子们也会在边疆扎根。”这就是学生的读中所悟。
  四、阅读形式的多样化
  以读为主就是要给学生阅读以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去读书,不走过场,不能简单重复地读。只有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的具体做法:
  初读阶段,侧重学生的认读感知能力训练。主要训练内容有学会生字新词,要求学生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词义;多读几篇课文,要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精读阶段,侧重按摩品味。看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没有读懂的地方用笔画下来,进行小组讨论。学生讨论还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再读书,经过再思考,然后再继续讨论、作答或由老师指点作答。在讨论中,已对某个问题有较好的理解时,不要急于转入下一个问题,而是及时地提出朗读的要求,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刚刚获得的认识、体验到的感情,去朗读有关的语言文字。这一条尤为重要,它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关键词、句、段以至篇的理解,又可以提高有感情地诵读的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重在阅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课文时我重点培养学生运用以上几种阅读方法,读中质疑,读中想象,读中有悟,并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