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转变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 李建江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红旗中学)


【正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更多的体验和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必须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如何做到这一点,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必须转换角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作为组织者,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教学中,阅读、独立思考、倾听、动手实践、交流、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精心选用合适的形式组织教学。例如:在《图形认识初步》的教学中,就必须让学生先想象,再师生动手、观察,最后在多媒体上演示,这样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如果只是老师讲解、操作,那么就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而在《有理数》的学习中就更加需要学生亲自动手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交流进行加法运算的体会和感受。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不是学习活动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进行有目的、有趣的学习。学生的知识、能力不够时,不可能让他们一开始就当主人,而需要教师多指点、引导。引导是引而不发、开而不达的引导,引导不是指导。当学生“迷路”时,发现“火花”时,交流发生争执时,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直接指引方向,而应引导他们辨明方向、找依据、找理由,多鼓励。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教师。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使课堂生动、充满诱惑力,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数学的严谨、简洁、抽象等特征,巧妙的安排在教学活动中,尽量的展现数学的美。在教学中,还可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举办一些讲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中蕴涵着丰富的美学知识,如数学符号、算式的美,黄金分割及比例美,千姿百态的曲线美,几何的公理、定理及推论组成的井井有条的统一的有机整体,给人以多样统一的形态美的享受。
  2、注重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他们必须具有创造性。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注重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素质教育不是艺术、体育或社会活动的专利,事实上,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还是学科教育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
  数学教学不仅教人以知识,授人以智慧,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使人懂得如何做人,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例如:各种数学公式、定理与证明,以及各种数学问题的解决,无一不是前人血汗的结晶,有些甚至要付出几代人的大量艰辛劳动。在学习中各种知识的掌握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充满着艰辛。在数学教学中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使学生经受失败的考验,在挫折中不断总结,在“爬坡”中循序渐进。这样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和熏陶,就会使学生具有坚忍不拔的品质、百折不回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三、教学中要“用活”教科书
  首先,充分利用教科书,创造性的设计教学。
  现在的教科书,不论从课题、内容、过程、习题等,还是知识结构,与以前的教科书有很大的区别,给了教师很大的想象、创造的空间,甚至给了教师开发、改动的权利。例如《月球上有水吗》、《你今年几岁了》等课题,给人以深思、引人入胜的感觉,教师就不能单纯的讲“今天我们学习什么”,这样就显得枯燥无味。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教科书,根据学习需要、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其次,立足于教科书,但不拘泥于教科书
  在数学新课程的视野中,教科书绝不就等于课程,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教学内容是灵活的,是动态的,可以是教科书中的,也可以是教科书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教师应立足于教科书,但千万不能受它的束缚,不能拘泥于教科书,而应该合理的利用教科书来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应大于教科书内容,而学生的发展不同也决定了教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数学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这是保证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
  四、倡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不仅要考虑让学生动起来,还要充分考虑动什么、为什么动、怎样动以及动的效果怎么样等问题。比如在《图形认识初步》中,为了让学生明白正方体的截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我让学生用小刀在准备好的萝卜、冬瓜、土豆上动手切截,学生告诉老师截出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有的同学甚至截出了梯形,接着又抛出了这节课的难点问题“能否截出五边形呢,六边形、七边形呢?”,引导学生观察他们切得的截面边数与正方形表面个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又经过反复动手操作以后得出了正确答案,从而突破了难点。学生的动手操作不能忽略目的是为了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到“做数学”的方法,最终为学习数学新知识服务这一本质。
  我欣慰地发现,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动局面,过去“一言堂”的教学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生气与活力,还时有学生冒出真知灼见。现在,我已不习惯课堂上鸦雀无声,不指责学生多嘴多舌;在讲课过程中,学生可以不举手申请而直接站起来发言,可以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也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找合适的同学交换意见;在发言时,如果需要演示,甚至可以随时到黑板上板书,课堂呈现开放性。这看似小小的变化,其实却是一个质的飞跃。透过这种民主的、充满个性的、思维活跃而快乐的课堂,才能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