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议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作者】 付勚生

【机构】 (贵州省都匀市第三中学)


【正文】摘 要:当今社会科技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教育行业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能力也越来越重视。我国新一轮课改将基础教育的总目标落实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文章就高中信息技术这一门课程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施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信息技术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学科教育中逐步形成的可以满足个人终身需求及社会需求的一种核心必备的能力,其本质是一种当代社会需求素养,其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这要求当前的教育体制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概念理解,结合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谈谈我的相关的策略与方法,具体如下:
  一、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的内容组成的。这四个内容统合,指向学生在接受信息技术教育时,个人逐渐对信息技术与知识的看法和观点形成独特的理解。(1)信息意识的内容是学生对信息能够带来的真实价值所需要具备的敏感性及相应的判断能力,具备信息意识,要求学生有发掘周边信息变化的能力,并可以合理获取与判断信息。(2)计算思维是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技术的过程中运用的思维,要求学生学会合理运用其处理计算问题。(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学生学习使用数字化工具,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利用数字化工具对学习过程及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管理。(4)信息社会责任是指学生在个体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当自觉遵守规定,有维护信息安全的意识和能力,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律精神、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理性的判断能力。
  基础教育核心素养的落实,主要渠道是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学生品格形成、生命成长的地方,是学生由自由人向社会人发展的重要场所。
  落实核心素养最根本的是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要实现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向服务于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方式转变。具体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就是要做好课前准备,转变教学方法,改变课堂评价方式,努力上好每一堂信息技术科。
  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老师对我说:“你们信息技术课老师轻松、好玩,没压力,课也最好上,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又喜欢上玩电脑。”我只好一笑,可心里想,要是真的好玩又能让每一节信息技术课轻松愉快就好咯,那这个信息技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五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信息技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课后我都在思考: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信息技术课呢?怎样才能真正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在思考的同时,我主动在远程教育里找答案,看有经验的教师上课,学习他们的实践经验。自己也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认为落实核心素养的主要渠道是课堂,落实核心素养最根本的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转变,具体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上,就是想上好信息技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课前的准备
  信息技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课件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数据库管理》这一课里,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模拟了一场简易网络购票活动,这个活动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也加强了学生对数据库的认识。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信息技术课往往不需要学生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电脑作品制作课,需要几个学生合作完成,学生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理论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入了互动环节,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信息技术课不需要学生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创作。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上课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学生的个性,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结合指法练习课,可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金山打字通》里有一些指法练习,可以从最简单的练习开始,然后在全班进行一个比赛,比赛谁的成绩好。然后老师再进行标准指法讲解,掌握好了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学生就学得很认真;电脑绘画作品制作课不妨将制作的作品打印出来美化教室、寝室的环境,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作业的评价
  在教学评价时改变传统用“一个标准”去套学生电脑作品的内容、形式,作品评价不作硬性统一,因人而异,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教师点评时语言要幽默、精彩、风趣,让学生把你的点评听进心里去。
  每个人都渴望获得奖励,获奖的事情往往让我们终身难忘,利用奖励可以加深学生对成功的体验,这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进一步肯定,对学生今后的长期学习有巨大的推进作用。但在奖励的同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奖励的范围要尽量宽,奖励可以简单一点、少一些,奖的人却要多一些,其中要多给后进生奖励的机会,而降低奖励对他们的负面影响。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奖励的机会,有利于营造班级的学习气氛。二、在学习的不同内容上设奖,让学生各方面的特长都能够得到展示,也给更多的学生获得奖励的机会。三、奖励方式多样化。作为信息技术课,可以把奖品和学习做联系。比如奖励贺卡做得好的同学,可以把贺卡打印出来。全班同学提前完成学习任务,可以集体奖励玩一节课的游戏。
  三、结语
  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需结合这一学科的教学特色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和信息社会责任感,形成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上的核心素养。注重引导学生树立信息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信息的巨大价值的同时,教师应该也应该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创设情境教学,转变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评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广德,魏雄鹰,黄荣怀.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7(01):33-37. 
  [2]魏雄鹰,肖广德,李伟.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测评方式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7(05):15-18. 
  [3]樊秀芬,孙庆光.基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提升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7(62):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