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再悟兴趣 助力识字

【作者】 尹桂琴

【机构】 (湖北省房县白鹤乡孙家湾小学)


【正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实际操作上,因为只有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大量识字,才可能大量阅读,才能高质量的表达。?因此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低年级教学的难点。
  现在的孩子年龄小,特别是农村孩子,缺乏学习的氛围,一进入小学就要认记这么多生字,确实有一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对语文教师来说,识字教学也成为了一个难点,识字教学本身就很枯燥乏味,再加课时安排又紧,该怎样解决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的难点,该如何培养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该怎样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中我尝试做到: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把握兴趣,形成习惯;把兴趣培养贯穿学习的始终。   
  一、把激发兴趣放学习首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注意选择了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我将生字形象地称为生字宝宝,识字叫认识新朋友,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让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得亲切自然,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如看图猜字,猜谜语,摘苹果,找朋友等,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二、让兴趣润色课堂内外。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动,爱玩。根据这些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学习中,变换学习形式,活泼多动,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
  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我找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如在教学新课程一年级上册《影子》这课时,我穿插了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再到室外玩一玩踩影子的游戏,认识“前后.左右.影子.黑狗”等字词。把课堂延生到课外,使学生主动地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余时间,开展读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识字愿望。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7周左右,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我一边课堂上教学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再见到学过的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但开始时,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拔高要求,否则将“弄巧成拙”,扼杀学生阅读的热情。在具体操作中,我采取了“分层要求,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优生借助汉语拼音阅读,能直呼的就直呼,要求复述故事的大意;中等生先读生字,再借助拼音一段一段地读,不求快,但求读音准确;稍差的学生阅读比较困难,便引导他们“找朋友”,即从书中找出自己学过的生字,并用铅笔在其下打一小点。这样,人人都在“阅读”,人人都能“阅读”,包括“找朋友”的学生也“读”得兴致勃勃。日积月累,打点的字越来越多,学生便可以自由阅读了。这一过程,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读”中有所得,在“读”中获得发展。
  三、重方法,加强识字兴趣的培养。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习惯的养成最为重要,将影响孩子的一生。良好的习惯是学习兴趣的加固剂。
   注重养成课前预习,独立寻疑的习惯。预习时,让学生把生字、生词在文中圈出来,以强化学生对生字读音的第一印象。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检查预习效果时,把生字连词用卡片、投影、电脑等手段单独突现出来。这一环节又可分两步:带拼音读,去拼音读。检查读的形式也要多种多样:如自读、“开火车”读、指名读、领读、同位间互读、齐读等。在检查中,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做好及时补漏的准备。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语文学习的各项能力如识字阅读习作等至关重要。在识字教学中,课前就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主拼音、组词说话,看自己会不会;用查字典、查资料或询问的方式,想办法解决不会的。一切变主动,给学生心灵放飞的自由,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浓厚的兴趣将与日俱增,进而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联系生活,反复出现,让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识字的习惯。??我在教学《小小的船》这一课时,??先板书课题“小小的船”后,我先让孩子们借助拼音读准“船”的字音,然后出示各种船的图片,问:你们认识这些船吗?图片激发了学生对“船”的兴趣,在他们说对了各种船的名称后,我则随机在图片旁边出示:“帆船”“轮船”“游船”“渔船”……就在孩子们认识各种各样的船的同时,“船”这个生字也反复在孩子们面前出现了十几次。
  利用图片,加强汉字“船”与事物的联系,让孩子们在认识各种船的同时,也记住了“船”字。
  接着,在学生读准、读通课文后,我创设情境: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跑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学生跃跃欲试,大声说:“能!”于是,我出示课文中带有拼音的生字词,让同桌一起练习读,孩子们在互相帮助中不知不觉地和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接着,我出示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说:“生字宝宝真调皮,又从词语中跑了出来,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孩子们在自由练习读、“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中反复与生字宝宝见了面。接下来,我又将生字的拼音去掉,说:“生字宝宝没有了拼音,你们还认识吗?”此时,孩子们已经能熟练地认出被我打乱了顺序的生字了。我趁热打铁,设计了游戏环节——“摘星星”。我指着已经布满“星星”的黑板说:“天上的星星说:‘小朋友,只要你把我们摘下,读出写在我背面的字宝宝,并且给它组词,我们就是好朋友了。’谁想摘下这些星星,和他们交朋友呢?”孩子们的手迫不及待地举起来了……
  在各种游戏活动中,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玩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生字,巩固了生字。
  学习快结束了,我再出示一篇短文,说:“生字宝宝要跟我们捉迷藏,它们藏在了这篇日记里,谁能当‘识字大王’,读读这篇日记,把它们找出来。”针对没见过面的,可以猜一猜,也可放一放。藏在日记当中的见过面的生字虽然没有了拼音,而且还换了一个语言环境,但因为有了前面的“反复见面”,孩子们已熟练的认识这些生字宝宝了。                                                                                把识的字,编成句子、儿歌、短文,让学生在读中巩固识字,从而逐步达到在本课中会认,过渡到在其它语言环境中也能认识。生字的复现,让学生识字达到“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朋友”的效果。
  3.善于总结, 加强能力的提升。  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换一换”、“分解法”、“组合法”、“形近字”、“编故事”、“猜谜语”、“找朋友”、 “象形”、“会意”、“联系生活实际”、“造句”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得轻车熟路。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以兴趣培养为主线,培养识字习惯,从而达到教师从“教”到“教会”再到“不教”,学生从“学” 到“学会”再到“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