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应用情境创设,提升数学教学

【作者】 王 华

【机构】 (陕西省兴平市教育局教研室)


【正文】  数学伴随着人类生活而产生,经过无数数学家的苦心研究,数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直至今日,数学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备的教学体系,供我们现代学生借鉴和使用。可能是以往的教学观念过于古板、死守,使得现代学生缺乏批判精神,只知道照搬书上的结论,而没有掺与自己过多的思想,对书本上的知识坚信不疑,这必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不到多大的帮助作用。现在培养出了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这难道和现在的教学观念没有一点联系吗?学校只考虑升学率的高低,而不会认真思考如何将知识的根源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只是一味的教学生如何应付考试,如何做题。我们这个时代不需要考试机器,而需要真正的人才。然而,在今天数学作为中学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引导学生学习,达到有效教学呢? 
  创设情境,是现代教学设计中的一个亮点和难点。首先,我们可以设想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一个是教条的将课本的知识内容一字不差的灌输给学生,让学生不加怀疑的全盘接受;另一个则是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一个问题,带动学生积极思考,引出新课,使学生受益匪浅,记忆深刻。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哪个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呢?结果可想而知。那么,创设情境又有哪些方法呢?
  (1)故事引入
  故事引入是创设情境的很好题材,如果教师能够将故事和这节课很好的衔接起来,那么这节课将成功一半。因为故事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情,吸引学生注意力。如果在本来就比较枯燥乏味的数学课上讲一个有趣动听的故事,那么,学生很快就会提起精神,很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举一个例子,教师在讲高一上册“数列”第一节课时,没有单刀直入地给学生讲述数列的定义。因为数列是高一课本中独立的一章,与前后知识联系不大,因此,数列的概念便是一个新内容,如果只是单纯的给出数列的定义,那么学生很难理解数列的定义,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给学生就先讲了一个关于“国王要奖赏象棋的发明者,并答应给他颗麦粒”的故事,让学生通过观察可以看到其中的一些规律。然后通过教师的点拨概括,引出本节课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列的美,这些罗列出来的数字之美。
  (2)游戏引入
  我们经常在体育课堂上玩游戏,还没有听说过,数学课堂也能玩游戏?当然,就有这么一位中学教师,在给学生上坐标系这节课之前,他给学生两条不同颜色的带有标度的绳子,然后让学生报出自己所在位置的横纵坐标所对应的数字。教师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很好的认识了坐标系,掌握了坐标系的概念。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成知识的探索者而不是观察者,成为发现者而不是验证者。
  (3)名人轶事引入
  我们现在从课本中看到的都是那些大数学家经过长期研究之后总结才得出的结论,而让学生们直接去运用这些理论,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好,可以省去相当多的时间,但是细细想来,假若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而只是一味地积累他人经验成果,这样的学生不会有太大的提高和发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了解一些名人是怎样发现数学规律,如何得出结论的,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可以继前人脚步再造辉煌。例如可以讲高斯小时候是如何计算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再例如讲丢番图的生平:“上帝让他的童年时代占一生的六分之一;又过了一生的三十分之一,他开始长胡子;再过一生的七分之一,上帝为他点燃了婚礼的烛光;婚后第五年,孩子活到父亲一半的年龄时,残酷的命运之神把他带走了;他花了四年的时间用数的科学抚慰自己的悲伤;之后他就去世了。”丢番图到底活了多少岁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丢番图的年龄设为,再让学生将此问题转化为线形方程,得出最终结果,让学生不再间接获取知识,而是亲身体验成功的乐趣。把教学认识活动看作是学生主动变革现实客体的过程,是主动探索事物由
  (4)师生互动
  以往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和学生并没有太多的交流。因此,久而久之,教师和学生便产生了隔阂。课堂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是需要学生参与,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的一个整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但并不明确给出固定答案,让学生自己探讨,并且鼓励学生开动大脑,发散思维,集思广益,选出一个最佳答案讲给大家,让学生们将最佳答案和自己的想法做比较,找出之间的各自的优缺点。教师在这堂课中只起到了引导者的作用,师生互动,共同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
  (5)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在各种比赛中屡见不鲜,但在课堂上却见之甚少。按有关资料提供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法,教师把学生按成绩差异、性别、性格等因素分成若干组,并制定小组长。组内异质使不同性别,性格差异优势互补,达到最佳效果。组间同质使组内各成员发挥自身长处,公平竞争。在小组内部交流之后,得出一个统一结果后,再组间交流,共同合作,最终全班派出几个代表发表意见。
  小组合作的最大优点便是弥补思维的局限性,使思维开阔,考虑问题周全。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合作性的人才,而不是“闭门造车”之人。倘若一个天才想制造一架飞机,他有很好的设计样本,但是他却没有造飞机的零部件,那么他的想法再好也只是空中楼阁。但是他如果能够和有充足零件的人一起合作,共同制造这架飞机,那么,他的那个天才想法一定会实现。
  以上所述,就是我个人在日常教学中对“创设情景”教学的点滴做法和思考,希望能对同道中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