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用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 叶琼珍

【机构】 (广西灵山县新圩镇漂塘小学)


【正文】摘 要: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目的是要我们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以创造性的劳动,以崭新的科学的指导思想,以数学知识本身的艺术魅力和教师的真挚的情感来粘住每一位学生的心,来促进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创设主动积极的探求新知的条件,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愉悦和谐;萌发求知欲;诱发创新;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主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育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目的是要我们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以创造性的劳动,以崭新的科学的指导思想,以数学知识本身的艺术魅力和教师的真挚的情感来粘住每一位学生的心,来促进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创设主动积极的探求新知的条件,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愉悦和谐,促进“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
  在课堂上,往往看到两种不同的场面。有的课堂,教师满怀激情、生动传神,学生情绪热烈,兴趣盎然。教与学双方都沉醉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而有的课堂,教师呆板的教法,学生木然置之,毫无反应,整个课堂尤如一潭死水。学生学得吃力,教师教得辛苦,这就谈不上什么教学效果了。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四十分钟,教学效果却截然不同呢?我想这与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里可以看出教学环境的创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萌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敢于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对学生中具有独特创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为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求知欲望的强弱,决定着学生获取意识的高低,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往往自疑问开始。为了萌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就必须十分重视每节课的导人,视它为“艺术”。
  1.以疑激欲
  例如,在教学正方形周长这节课时,用了实际生活中最常见的正方形镜框包边,精心设问:“要在这个正方形镜框的四周镶上美丽的包边,需要多长的包边呢?你们知道吗?”这样的导人即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联系了实际,又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以趣激欲
  数学知识本身蕴藏着一定的吸引力,我们应用这种艺术魅力去感染学生。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思维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讲“比例尺”时,教学中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李叔叔看到地图,不用实地测量,就可以知道北京深圳的实际距离;王师傅看到图纸就可以制造出符合要求的零件。是谁暗中帮助他们?”然后板书课题:比例尺。尽管学生对比例尺还不理解,但从刚才的谈话中,他们已经感受到了“比例尺”神奇的力量,从而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引导探索学习诱发创新灵感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习,促进其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圆的周长”测量圆的周长时,我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绳子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我用这种方法,你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我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学生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四、以语言艺术,激励学生探索新知
  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节课的成效。教师的语言科学、生动、形象、风趣,充满情和意,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激励和鼓励。
  1、讲解
  教师讲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应用生动的事例,直观形象的语言让学生在语言产生的视觉效应下唤起表象,产生联想和想象。
  例如:讲正方形周长的“周长”这个概念时,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周长的含义,我采用了动像教学法,在屏幕上出示了学生喜欢的动物:小蜗牛。让它爬行一周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并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蜗牛爬行的路长就是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从而类推出什么是一个图形的周长。
  2、提问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而深刻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的一把金钥匙。例如:正方形的周长这节课,在概括周长这个概念时,就是通过层层设疑的提问,使用直视教具,动象教学,让学会说呢过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量一量、算一算等多种感官活动,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去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概括出周长的含义。
  五、以练习设计艺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
  1、课程练习十教学过程的组成的部分,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措施,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极好时机。因此,教师的精心地、创造性的设计课程练习,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件,达到促进积极主动发展的目的。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新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用一根长20厘米的毛线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7厘米,宽是3厘米。现在把它变成一个正方形,先演示图形,然后提问:这个图形的什么在变?什么没变?你能计算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吗?这题在对题目的观察、分析中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变中有不变,不变中存变”的观点。培养了学生要“透过表面观象,看到问题实质”的辩证思想。在对题目的解答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用“逆向思维”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加深了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刻性和全面性,达到了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2、课堂练习中,要善于培养创新的能力。就需要学生具有发展思维能力,要在打破定势,突破常规,另辟蹊跷。创新成功的乐趣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激励学生进一步创新的动力。开放题的条件、解题策略、答案呈现着多样性,使学生更多地参与没有固定答案或更多解题策略的问题的研讨。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例如,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出示一道简单的开放题=。这是一道结论性开放题,只要每个学生都能填出一两个答案就予以鼓励;当有学生提出或等较突出的数,要予以掌声。
  再如,学校买来60本儿童教科书,按4:5分别借给六年级的一班和一班。这两个班各借到多少本?由于学生思维的切入点和思路的不同,借助线段图和数量间的转化,不难找出解法,如算术、方程、比例等。
  总之,构建愉悦和谐的课堂,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学情,学生怎么学,我就怎么教,达到课堂愉悦和谐,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