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幼儿家庭教育的溺爱问题

【作者】 易 丹

【机构】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城厢镇中心小学)


【正文】一、什么是溺爱
  现阶段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是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个孩子,独生子女比例较高。因为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态度非常紧张,许多父母任凭孩子超越正常的界限范围,在经济上过多的给予,在感情上过度的放纵孩子,只要孩子要求的父母都会满足,导致娇生惯养,最后便形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懦弱、胆小怕事的消极情绪,这种蜕变过程不仅直接催残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结果还会造成多种不良的后果,对孩子的这种爱就是溺爱。
  二、在溺爱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一)缺乏沟通和情感交流
  父母溺爱下的孩子,缺乏以人沟通的能力,怕生,不讲话,不理人。喜欢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家里玩,拒绝别的孩子来家中与自己玩耍,甚至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这样的孩子往往会非常淘气,出门十分胆小,以上种种原因都会造成孩子生性孤僻,不合群。在以后工作中就会体现出不懂如何跟同事交流,不懂怎样去处理好自己的情感,这样的孩子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二)只想收获,不想付出
  在溺爱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只看到每件事情的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在幼儿园上手工课时,只想看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做或是让其他人为他做好成品,自己却不想动手去做,只想获得奖励,而做事不依靠自己,不诚实劳动,不勤奋努力,又怎能获取成果?
  (三)缺乏自理能力
  父母往往把孩子摆在高于自己的不恰当位置上,总想为孩子包办一切。比如最简单的,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这些都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父母还要包办,这样会造成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面对事情或是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想依赖别人,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又怎么能在社会立足?             
  (四)不能独立完成任务
  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让孩子独立去面对和处理事情,时时担心他们遇到挫折和困难,就比如在搭积木时自己不能独立搭建成品,不能独立穿鞋子、衣服等。养成了事事依赖他人的心理。 
  (五)目中无人的高傲态度
  溺爱孩子的父母缺乏原则性,对孩子没有严格的要求,在上课时,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他自己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情,老师批评他,他还不以为然,表现出高傲的态度,久而久之便形成任性,自傲的品性。    
  三、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是溺爱形成的原因
  (一)父母过于娇宠孩子,缺乏沟通和情感交流
  一些父母只对孩子的衣食住行给予极大的满足,对孩子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比如买衣服买价钱最贵的,买吃的几十元的,买玩具买最大的,买鞋子买最新款的。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是紧张,总怕老师上课讲不清楚,或是孩子听不明白,他们接孩子往往第一句话就问“今天你学到什么了。”在日常生活中不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只想为孩子提供无所不到的帮助和保护,从不过问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也不关心孩子与伙伴的交际情况,父母的这种教育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
  (二)父母过分包办代替,缺乏自理能力
  溺爱孩子的父母往往过分地娇宠孩子,怕孩子遇到困难,怕孩子受累,把孩子捧在手心里视成掌上明珠。总是为孩子承担一切,包办代替。孩子能自己做的事,父母却说:“你不行”。不让孩子动手,不给孩子锻炼自理能力的机会,阻碍了孩子的手脑协调发展,这样往往造成孩子的自理能力差。做什么事情都显得孤单无助,容易产生自卑感。遇到一点小困难要么就退缩,要么就想依赖他人,缺乏积极主动的精神,将来出到社会就不懂如何寻找机遇和突破口,工作中就会处于迷茫和被动的局面。
  (三)满足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父母过多地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甚至是不合理的要求,比如:每天给孩子许多的零花钱,今天我不想上幼儿园我就不上,我觉得不漂亮不喜欢的衣服我就不穿,我不喜欢吃的菜我就不吃等这些表现,使得孩子没有树立好勤劳俭朴的作风,而且助长了孩子学习不努力的不良习惯。
  (四)对子女只有赞许和肯定,没有批评和惩罚
  在生活中,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是巩固孩子的好行为,是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手段,比如:在幼儿园欺负别的小朋友,喜欢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作为父母应正确的引导孩子,使孩子明确并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认识并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样孩子才会牢记在心。
  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
  (一)让孩子从顶撞父母,无视父母到孝敬父母
  1.父母是孩子最好地榜样,首先,父母要孝敬爷爷奶奶,听从爷爷奶奶的教导,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2.在孩子“逆反期”间,孩子比较叛逆,做什么事,不管是对是错,只要父母说他,他就会顶撞,这时父母应正确地教育孩子,教育孩子怎么去尊重别人,说话要有礼貌,要虚心听从年长老人的教导。
  (二)放手让孩子去尝试生活
  1.通过日常生活,从两岁开始,父母应耐心地教会孩子自己动手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饭后帮妈妈擦桌子等。
  2.孩子三岁时,让孩子自己穿脱衣服、袜子、鞋子等。
  3.孩子在玩耍时,不小心摔跤了父母不应上前去扶,让孩子自己爬起来,这样的孩子才会朝气蓬勃,才会勇敢。
  4.在生活中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如:培养孩子对美术、音乐、体育等多方面的兴趣,支持孩子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让孩子能健康的生活。
  (三)让孩子从依赖变为自立
  如一棵就要上架的瓜苗,人若把瓜苗移到架子旁,然后任其自然,它就会沿着架子茁壮地成长起来,但若担心它爬不上去,每天都去扶它一把,那么它不但爬不上去,甚至还有可能会枯萎,孩子也是如此,父母应该给孩子一席自己生长的天地,如走路摔跤时,让孩子自己爬起来,让孩子学会收拾自己的玩具,让孩子吃饭时不用父母喂,让孩子能自己穿脱衣服,让孩子遇到困难时能自己尝试去解决,这样有意识地让孩子在生活中自我磨练,变依赖为自立,才能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四)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1.在吃的方面,父母不能一味的满足和迁就,父母应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绝不允许孩子出现挑食的现象。
  2.在用钱方面,父母应培养孩子养成省吃俭用的好习惯。
  3.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玩的方面,父母应不让孩子干不适合的、有危险的事情。
  (五)禁止父母在孩子做错事情时当面袒护
  1.在教育孩子时,父母的教育态度要一致,如;孩子做错事情时妈妈要批评孩子时,爸爸不应当面袒护,也不能把孩子的错误当成视而不见。
  2.孩子做错事情时,父母应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如:孩子在没有经过老师的同意就私自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这时父母应教育孩子,别人没有同意时不能私自拿走别人的东西,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他做错了什么,并从父母的教育中学会改正错误。
  3.袒护孩子不是教育的好方法,作为父母应把批评和奖励结合起来,如:孩子在学一样新东西时不专心,这时父母就应马上批评他,而不是继续袒护,要是他能在被批评以后,又变得专心起来,父母就可以给予他最喜欢吃的糖果作为一点小奖励。
  溺爱和真爱都是爱,可哪一种爱才是真正的爱呢?俗话说:“爱子之心,人皆有之”,我知道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但是,爱而不教,爱而无度,浇灌失当,结出的却往往是苦果。由此可见,正确地引导和教育孩子,不仅是父母应尽的义务,更是对社会真正的负责。我们大家要记住:一定要选择用真爱去教育孩子,让孩子在生活中找到生命的价值,这样在这种真爱的浇灌下,孩子才能培养出社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