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陇南农村学校师资流动的原因研究

【作者】 李成德

【机构】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城关中学)


【正文】  摘 要:陇南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情况严重,导致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委缩,教育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低下,大大地制约了我市的教育均衡发展。教师流动是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客观要求,农村师资力量建设必然要依赖于教师的合理流动,即这种流动是建立在有利于全面提升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进行的。
  关键词:陇南农村学校;师资流动;原因研究  
  从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对陇南市八县一区“农村学校教师流动情况”进行抽样调查问卷,了解到我市农村学校教师流动的总体情况是从偏远落后的山区流向发达方便的城镇或城市,地方条件越艰苦,教师流动的频率就越大;流动教师以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女教师为主;教师的流动决定于教师本人,教师的补充取决于政府的决定。这种简单化、随意化、低成本的师资流动现状,造成的结果是:农村教师结构老化,年龄结构失衡,性别比例失衡,新鲜活力不足,师资不稳定,师资紧缺。另外,城市化的推进、民工潮的增长、农村对教育需求的提高,加剧了农村学校学生的流失,师生比例失调,教师补充受阻,致使农村学校师资紧缺。在各种农村师资流动的因素综合作用下,陇南农村师资流动很很不利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这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很亟待解决的难题。
  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情况严重,导致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委缩,教育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低下,大大地制约了我市的教育均衡发展。对此,我市八县一区各级政府和教育机构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并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在政策制度上作出了相应的有利于农村学校教师流动的规定,如招聘的大学生特岗教师必须先到农村工作三到五年;城镇或城市选调教师必须具备农村学校任教三年以上工作经历;教师职称晋升的先决条件是“具有三年以上的农村工作经历”;把“在农村工作十五年并继续在农村工作”作为职称晋升的一个业绩条件;城镇或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推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农村教师享受乡镇岗位津贴和生活补贴等制度。这些优惠政策对农村学校教师单向流动的影响是很小的,其成因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和民工潮的不断加大,加速了大规模的人口转移,造成了流动儿童的增加。另外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农村适龄儿童的绝对数量下降,这样农村学校师生比例高于国家平均标准。农村学校教育规模的缩小,教师多,学生少,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怠倦,从而想着跳槽流动。 
  2.农村偏远落后条件比较艰苦吸引人才困难。近年来教师的生存状况比以前改善了不少,但和城市的相比还是有很多的差距。农村学校大多处于偏远山区,交通落后,村民居住分散,自然村居多,住户去城镇路途遥远,购物就医很难。城市文明便利。
  3.随着一茬茬同事的调走,和同事的交流少了,集体组织的活动也少了,生活变得更加寂寞。加上所教生源的质量与城镇学校很难比较,留守儿童和后进生较多加上家庭教育的缺失,教育的主要职责都落在了教师身上,教育的难度大,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当然教学成绩也“拼”不过城镇学校,评优选先也没有希望,失落感便油然而生,还要应付上级领导的各项检查。
  4.绝大多数农村教师在城里买有住房,年老的父母在城里替儿女照看孩子上学,为了便于照看父母和孩子,减少在农村和城市之间辛苦的往返奔波,减轻家庭负担,减少开支,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质量。这是陇南市师资流动中的一部分原因。 
  5.许多农村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合理,管理方法简单机械,缺乏人文关怀。特别是校长有种官本位思想,认为校长就是领导,有绝对权力,对教师管理方法不当,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6.学校条件艰苦,生活不便,年轻教师少,性别比例失调,年轻教师找对象困难。虽然现在国家的大的政策推动城乡一体化,但是农村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很难留住人才,特别是女教师在农村学校难以留住,这样就造就了农村学校教师性别失衡。
  7.师资流动不是自然流动。师资流动,基本上不是按照人才自然流动,而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愿望,申请、参加招考进行流动。有能力参加招考,或者有其他门道的教师都流向城镇,而很少有骨干教师流向农村,这种非自然流动打击了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舆论中无形认为留在乡村的教师都是不优秀的教师。
  8.教师收入偏低也导致师资流动。当一个人的收入与付出不能成正比时,就连锁反应,不能养家糊口,还有人情支出。感觉很卑微,内心也很痛苦,从而产生流动的意向。
  9.打工潮掀起的追求物质最大化,宣扬“知识无用论”冲击着教师流动。随着打工浪潮的大量涌入城市,对物质的最求大于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从而在人们的心里产生了“知识无用论”的导向。这样,社会上就流传着读书与不读书没有差别。差别反而在钱多钱少上。所以,教师的地位得不到认可,更何况在边远农村工作的教师,感觉内心很悲凉。随时流动的因素就在心里产生了,只要有机会,必须流动。
  10.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负面冲击着师资流动。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严峻,大部分大学生只要招考进入教师门槛,当初承诺无论分配到那儿都行。所以,近几年,农村学校的教师不断在补充着新鲜血液,大部分是大学生,并且女教师也越来越多。可是只要在农村工作3年以后,都想法设法流动到交通沿线,或者流动到城镇。
  11.民工潮的推动。大量农民在城镇能挣到客观的收入,并且子女带在身边比留在乡村容易教育,从另个方面催生了农村孩子大量涌入城镇学校,导致农村学校学生生源下降,甚至出现幽灵学校,连锁反应使在乡村学校的教师只有流动。
  12.农村教师进城办理事务,耗时费力。每次进城办事要请假,一学期如果事务较多,出勤就打折扣了。而城镇教师办事,在工作之余就可以办理,用不着请假。这样的工作便利,也刺激着农村教师的流动。
  查明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为探寻留住农村教师的有效策略,促使农村师资流动走上良性循环轨道,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作数据和方法参考。
  参考文献:
  [1]韦红雪.沈小强.夏茂林.农村地区师资流动问题及对策[J].衡水学院学报,2016.01
  [2]尹清周.农村学校师资流动状况及原因分析[JJ.魅力中国.2017.04
  [3]谭响芳.偏远山区农村教师流失问题及对策研究[J].暨南大学.2017.06
  [4]韩素芳.赵永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单向流动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2009.03
  注:本论文属于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陇南农村学校师资流动原因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GHBZ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