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特色

【作者】 张梅飞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第十二中学)


【正文】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入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话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阔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悠然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不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而其诗尤以写山水田园的成就最高,他的此类诗又能给人一种独特的幽静和谐之美,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下面就谈谈他山水田园诗歌的特点。
  一、充满了幽静谐和境界,是诗、画、乐的结合
  王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因此他的山水田园诗常是诗、画、乐的结合,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东坡志林》)确实如此,王维以他诗人的独特的审美气质,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来感受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潜心默会大自然,再加上诗人静为至美、至乐的追求,使得诗人笔下的幽静之美千姿百态。如在写到“空山”这个词语,在不同的诗中虽然都体现了一种静之美感,但意境却有不同。“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瞑》)表现的是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色调明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表现了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带有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恬;“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则表达了山的空寂冷清,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作者正是以一般人不易觉察的敏感,用有声的寂静、有光的幽暗,把握住了自然界中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与他们生存的时代最显著的力量——政治——之间,历来有一种紧张状态,遂造成了古代自屈、陶、李、杜以来无数诗人现实生命的缺陷与心理人格的焦虑。”王维同样也陷入了这种焦虑,但诗人并没有把个人的不幸与国家忧思融会一体,从诗发愤抒情,而是远离尘嚣,寄情山水隐逸林下,是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心迹的自然流露。《终南别业》中“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就流露出诗人的闲情逸致,现实中与诗人同调的不多,兴致来时,惟有独游。景怡情,能自得其乐。“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更是心情悠闲到极致的表示。作者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天上悠闲的云,把作者那种追求自由豁达的胸襟表露无遗。因此其诗“静象之静,其静非为死寂,乃意中之静,故静中有动。空象之空,乃实象之有,故空中有心”。
  王维山水田园诗虽充满了幽静谐和的境界,但他山水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是“诗中有画”。他善于在山水景物的描绘中,把声、光、色、态,形象有机和谐地融为一体。如《终南山》一诗,运用“散点”透视,顺序写景:先仰视山巅,后攀登至山际,回望白云,直至巅峰再俯瞰群山,最后回至原处,询问一水之隔的樵夫。形式上看,从起点到终点,可略一揣摩,却从不同角度勾勒出终南山的全貌:“近天都”,从接近天帝之都言其高峻;到“海隅”,连接至海以言其绵亘辽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不难想见,一老一少,指指点点;哗哗溪水,在石块上摔成千百片碎银,奔腾而去。天渐渐暗淡下来,游兴未尽的诗人,只有等待明日再来。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遐思空间。《终南山》通过总体性布局,把整个山势展现在读者面前。
  当然“诗中有画”这一艺术形象,在我国历代诗作中广泛存在。“大凡山水田园诗,多少都有点‘画意’,但是,能从摄取物象的典型瞬间画面,具体细腻的质感描绘、绘画结构的运用和色彩描绘上都自觉不自觉地始终如一地在诗歌创作中运用绘画技能,唯王维最典型、最突出、最成就。”
  同时,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也充满乐感,因为王维他本人为太乐丞,对音乐有一定的造诣。在他的诗歌中体现出这种特色——从乐入诗,如“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两句中“日潺??”就是日日潺,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境界。
  由于王维身兼诗、画、乐之长,他的诗、画、乐的修养与气质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使其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比其他诗人更典型,更生动,更具有画意、乐意及立体感,铸就了“诗中有画”的鲜明特色。
  二、从禅入诗的空幽美
  “禅”即“禅定”,意为“静虑”,即息虑凝神,排除杂念,达到佛我合一的最高境界。禅僧居士多隐于山水之间去领悟那宁静、幽远、甜美,心灵与自然宇宙合二为一的禅境。佛教在阐述佛理时常以山水自然现象作为比喻,僧尼们多在隔绝世俗喧闹的自然环境中坐禅念经,习静长修,以期入涅磐之境。而修禅者正是从人生与自然的陶冶参悟中去体味超然世外的禅境,这些人往往习惯于自然清静,淡泊高雅的生活,习惯在山水间领略“物我合一”的禅机。王维虔心修禅,他“已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他的隐居之所终南和辋川别墅风景优美,加之他心寂去尘、超然脱俗的禅学修养,潜移默化在他对山水自然的审美观之中,使他的山水诗表现出诗人空灵清幽的禅意心境和自然的契合无间。
  像《辛麦坞》、《鸟鸣涧》、《山中》、《鹿柴》、《竹里馆》这类小诗,显现的意境是空鸣静寂的,给人一种空幽之美感。寂寂山谷之中,或花儿自开自落,或斜阳映照青苔,或清风明月相伴等等。一切是那么的平凡、自然、任远自在。空境之中,仿佛一切都回到了生命的本原。在这静寂之中却又洋溢着生命的律动:花儿绽放的春机,花香鸟鸣的恬静,初冬山林的滋润和美,空山之中的人语传响,竹林明月下的悠悠琴声......不禁使人在虚融清静之中感到一种淡淡的喜悦。诗中作者的“意”和山水自然之“境”圆合和谐,诗人追求空无静寂的精神世界的艺术化也再现于诗中,充分体现了主客无间、物我相总的空幽禅意。
  三、清新,富有生气
  王维的诗虽充满了禅意,但也渗透出清新而富有生气的特点。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有“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物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照耀松林,洒下斑驳的清辉;雨后山泉潺潺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山村景色啊!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写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是写景的千古名句。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摆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月下荷塘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夜,在这翠竹青莲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诗中焕发出勃勃生气。
  这首五言律诗,只有四联八句四十个字,在这短短的诗篇中,诗人选择了最富于表现力的自然景色和山村风光,这秋景,洗去了前人诗文中常见的悲凉伤感的情调和灰暗低沉的色彩,写得清新而富有生气。“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理想中的社会之美。千百年来,此诗令人百读不厌,传颂不绝,实在是山水诗中的精品。”
  从以上的阐述中,我们领略到了诗人以他独特的眼光入诗而创造的不暇雕琢、浑然天成、自然适意的境界,体悟到那种说不清的平淡悠远的闲适之情,可以听到到诗人心灵和自然宇宙之间展开的对话而感到空灵、清幽的禅意。在其山水田园诗中,真可谓达到了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的超然境界。
  与开创田园派的陶渊明不同,陶诗写出了躬耕生活的感受和劳动中与农民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诗中充满了真诚、淳朴,表现了田园生活的浓浓情意。由于个人生活经历所致,陶渊明的这种体会是王维所不能达到的。同时,王维的诗歌与他同时代的以山水田园诗出名的诗歌特色也不尽相同,原因何在?这和他的个人才华、生活道路、家庭背景以及所处的时代有密切关系。
  王维精通绘画,他在绘画史上的地位与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相仿,这可从当时著名的鉴赏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和后梁画家荆洁在《笔法记》中对王维绘画的描述得到证实。正因为他身兼诗人、画家、宫廷大乐丞三重身份,具备画家的慧眼、诗人的妙笔、音乐家对乐感的造诣,使其能从多角度进行观察、烘托、渲染,使得他的诗好比淡墨传神的山水画,因而“诗中有画”这一特色突出地体现在他的山水诗中。
  除了其个人的才华,当时的思想传统、社会风气和王维的家庭背景也给他的诗歌特色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王维山水田园诗歌创作时期,正是盛唐从开明走向衰落之时,社会政治渐趋黑暗,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官宦专权、朋党交替、藩镇跋扈,各种危机日益滋生蕴蓄。正是随着时局的这种变化和个人仕途的沉浮,中年后的王维淡薄仕宦,开始了山水田园的“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的亦官亦隐的生活,并先后隐居于风景秀丽的终南别业和蓝田辋川。此外,盛唐时代,文人信仰自由,佛教沐盛,其母虔诚信佛,家中充满浓郁的佛教气氛,因而作为禅宗的虔诚信徒,他以禅的眼光观照空灵境界,使得他的山水诗禅境极致。而由于佛教思想主张清静无为,“养高忘机”,超尘出世使唐代社会隐逸之风大盛。士人们在仕途上、个人境遇上不得意时,往往选择归隐之路,徜徉于山水之间,寄情于大自然,追求更广阔、更超脱的人生理想和精神境界。因此,王维的思想兼容儒、道、佛,尤笃信佛教,是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思想根源的。
  王维的个人人生经历为其思想与诗歌特色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王维出身名门望族,少年得意,早入仕途,其社会地位之高、声誉之大,在唐代诗人中并不多见。然诗人的人生经历却颇为不幸,正如诗人晚年在《叹白发》一诗中所说的那样:“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实在是道出了诗人的心声。诗人领悟到了世事多变,人生异常,亲眷难以永聚,转瞬便成隔世,人生际遇兴衰又漂浮无定,经历种种,不得不思考摆脱痛苦、以期精神解脱之道。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寄情于山水田园诗歌的创作,从而其诗歌呈现出淡薄名利、钟情山水田园题材的择取和表现;恰好佛教里贯穿了离苦得乐、究竟解脱的思想,诗人在参悟中找到了归宿,创造出空灵清逸、宁静淡远的意境,抒发出对山水田园风光及隐居生活的陶醉和感悟,流露出别样的人生乐趣。
  综上所述,王维诗歌的最大特色为“诗中有画”,同时,他的诗歌也体现出以乐入诗、以禅入诗及充满了幽静谐和、清新、富有生气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是盛唐的灿烂文化艺术背景和所处时代的社会风气、诗人个人的修养、家庭背景和人生经历所共同铸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