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文言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 叶玉芳

【机构】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城厢镇初级中学)


【正文】摘 要: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但是,由于文言文离我们年代久远,语言思维习惯有了巨大改变,再加上许多教师采用死板的古文教学方式,学生非但不会对古文学习感兴趣,还会在很大程度上产生畏难情绪。在此,我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及相关理论参考,谈谈激发初中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几个方法。
  关建词:文言文;教学;激发;兴趣
  学生中流行这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如何克服学生惧怕文言文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教师必须严肃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学生之所以对文言文不感兴趣,一是因为历史的变迁,使许多文字变得难懂,二是文言文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不广泛,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三是教师的教法僵化,总担心学生学不好,于是注重串讲,惟恐疏漏,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注重教法的“活”与“新”。
  一、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中,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学生对所教知识感兴趣,他们就会主动积极地去学,而成效也会是最好的。可见。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学习《狼》这课,我让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假设你就是屠户,回到家之后向你自家人说说今天遇狼的事。通过复述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热情高涨地主动阅读理解整篇文章,理解文意,这比起一段段串讲效果要好得多。还可采用辩论形式:如在学习《愚公移山》一课,让学生辩论“愚公愚不愚?智者智不智?”看诗写散文,如《关雎》、《蒹葭》。为文章加小标题或换题目,如《卖油翁》。这样学生自读、自议、自悟,兴超盎然。新颖的问题设计,不仅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理解文章内容,其间又有议、说等活动,又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真可谓一举两得。
  二、变“字词串讲”为“自读质疑”
  文言文教学最容易走入“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的误区,在教师“字字落实”的串讲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兴趣索然,效果可想而知。我改变了教学策略,先给足学生自读的时间,让学生对照注解自行疏通字词,然后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全班讨论交流。如学习《醉翁亭记》一课,在学生自行疏通了文意之后,再让他们质疑。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得之心而寓之酒”中“而”是表示修饰还是表示承接?“酿泉为酒”中的“为”是表示判断还是被动?这些问题学生不提出来,老师还真想不到。让学生质疑,至少可以达到几种效果:首先是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字词,没有弄清字词做前提,他又如何提出疑问?其次是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使教学更富针对性和实效性。再次是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质疑的习惯,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由于是学生自己在动手动脑,课堂气氛活跃,因此他们学习兴趣也很高。
  三、改“文章翻译”为“传神朗读”
  教学中,我们习惯在解决字词之后就进行文章翻译。目的大概是两个,一是落实字词含义,二是疏通文章内容。其实这样做基本上是前一个教学环节的重复。如果我们这时改变一下,采取朗读的方式,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如学习《唐雎不辱使命》时我就带领学生“通过朗读走进人物心理”,尤其是唐雎关于“士之怒”的那段陈述,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个个群情激昂,把唐雎那种舍生取义、大义凛然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大有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的气势。学生正气凝神,头颅高昂,仿佛自己就是秦廷上那“挺剑而起”的唐雎。学生通过读,不仅深入的理解了字词含义,更主要的是走入了人物的内心,同时在通过语言文字还原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在这样的影响下,不少同学都对古典诗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都在课外自动地找些选本来读,如《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四、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
  课本上的文言文皆为名家名篇,它们语言优美、准确鲜明、托物抒情、讲究内蕴力,所以文字的内涵极丰富,且社会环境和自然景观与今日不尽相同,学生知识面又窄,往往难以从字面上领悟到其真正的意义和情味。借助图片,可以把事物具体化、形象化;音乐对渲染情境,创造气氛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信息量大的特点,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提高阅读兴趣与效果。
  1.制作课件,音像结合。在教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我将美文朗诵、岳阳楼的多幅照片、音乐《渔舟唱晚》进行组合,制成课件,让学生通过“诵读—感知一诵读品味”的形式,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范仲淹似乎就站在眼前深情吟调、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好多了。《小石谭记》、《三峡》等写景美文都可以放映相关美景,而故事性强的文章,则可以播放相关故事,如学习《木兰诗》,可让学生欣赏动画片《花木兰》;学习《出师表》,可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相关的片段,这样更利于学生迅速理解人物形象
  2.调动学生运用网络。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在有限的课堂上对作者、背景及相关的介绍只能是浮光掠影,点到即止。所以,可以让学生课外广泛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学上网能找到详尽的作者介绍、写作背景,更好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总之,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为学生拓展知识面、自主积极学习提供了可能,为语文教学注人活力,但语文阅读对象毕竟是文字,特别汉字是一种表意符号,它表情达意塑造形象都是间接的,要接受它,有赖于读者大脑的转换,而这种转换是影像所无法代替的,不可过多过滥地使用。
  五、适时开展“激趣”活动,丰富“文言世界”
  在实践教学中,应该多在班级或全校开展与“文言文”相关的活动,让文言文真正走进课堂、走进生活,拉近文言作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增添“文言趣味”。如,举行班级“文言文朗诵”比赛,帮助学生培养文言文语感,让学生自由感知文言文的魅力,使学生不再对文言文有畏难情绪;举行班级“文言文演讲”比赛,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感,并在此基础上会自主选择一定类型的文言作品,对文言作品有粗略的判断力,感受文言文不一样的风格。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并逐步帮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文言作品的良好习惯。
  六、延伸拓展,联系生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所以理想的古文教学可以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将课外容纳到课内,以拓宽视野、吸收更多的知识信息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如学完《三峡》之后,为了让学生更了解、热爱和保护三峡,我让学生看看三峡大坝区的美景、大坝截流的雄伟场面、三峡征服史、大坝的建设者及三峡修建前后对比图,通过这样拓展,既让学生欣赏了三峡古今的不同风采,也更让他们深刻地感受到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和大坝建设者无私奉献的感人情怀。莲花是“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的象征,学了《爱莲说》后可联系到梅花的凌霜斗雪、竹子的虚心有气节、松树的坚强、枫叶历尽风霜而后红的越挫越勇,旨在以文点化人,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这些不朽的精神。
  总之,我在继承吟诵、体味等优秀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力求设计新颖,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断拓展联系生活,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鉴赏能力,努力让文言文教学更有活力、更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