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作者】 王 丽

【机构】 (山东省梁山县赵堌堆乡第一迁建小学)


【正文】摘 要: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在小学数学教改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这是当前数学创新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结合个人数学教学实践,写出此文,愿与全国数学教师同交流、共赏析、互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兴趣策略;创新能力;启迪培养
  在新课标的要求和实施过程中,数学课应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过程,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挥。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当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说“我真荣幸,我和XX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互动关系。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情感的感染与激励。教师的感染力就是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以自身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说得真不错”,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可以开展数学游戏或竞赛;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学习;低年级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编插童话故事等来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二、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一)利用教材中的新奇元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长方形的面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时,先安排一个抢答,展开一个别开生面的竞赛;如果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那么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1)         (2)     (3)     (4)

  回答前3个小题,学生争先恐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到第4小题时,大部分同学闭而不答,只有少数同学说是1平方厘米,此时教室里很安静,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对比。老师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出击,说道:“你们想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想!”,老师继续说:“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发现这个规律。”在老师创设的这种情境下,孩子们进入了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促使他们保持继续探索的愿望和兴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
  (二)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是学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来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所回答的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浓一些,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此外,还可以通过教师给学生及时的支持与鼓励;教学内容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如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改题,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考查和评议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策略
  (一)鼓励质疑,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尽管有些问题已经走出本节课的内容,但这些学生比起不提任何问题的学生更具有潜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教学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足够的创造空间。
  因此,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三)让想象张开翅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特殊法宝。“创新”就要建构眼前不存在(或对创新者来说是不存在的)事物的设想,这需要想象。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方式,创新活动需要创造性形象思维能力,它是人们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形成的表象,经过重新组织加工而创造了的新形象、新概念的思维活动。
  (四)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形式。发散思维是指一种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思考、从各个方面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在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思维的创新成分。
  (五)善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目的。
  总之,在新课改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创新意识,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点点“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利用各种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将创造性思维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一定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