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积累 练笔”

【作者】 吴荣芳

【机构】 广西兴业县大平山镇雅桥小学


【正文】摘 要:语文新课程理念把写作看作是学生记叙生活、表达情感、发表见解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素养,我尝试从积累与练笔两个模块加以教学。 
  关键词:小学作文;积累;练笔 
  提到写作文,好多学生就会头痛,因为找不到素材,没有内容可写,绞尽脑汁写出的也不过是干瘪瘪的几句话。说到作文,有些老师也觉得苦恼,作文课上滔滔不绝地讲评,大量词汇的积累、各种文型的引导,但效果总是不佳,“事倍功半”。那到底怎样做,才能让所有学生提到作文不再头痛,老师不再苦恼呢?下面我就从“积累·练笔”这两大板块谈谈自己对作文教学拙见。
  一、积累
  写作文其实就是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将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有序、有重点的描述出来。但要写得出就得脑中有才行,而脑中的事、物、景、美词佳句不会与生俱来,是需要平时的储存,需要从阅读和生活中去积累。
  1.阅读中积累。人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学会读书,读好书,从书本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来填补大脑的空白。
  (1)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3—4年级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总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背诵优秀古诗50篇(段)。”读书是同学们极好的课余爱好选择之一,也是扩充孩子知识的理想方法。在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激发他们到书本中欣赏优美的词句,了解奇妙的自然景观,广博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知识,自由自在地在书海中遨游,不断积攒妙语新词,积累各方面写作素材和写作理念。
  (2)指导学生读书会悟。读书不只是为了好玩、看趣儿,要指导学生用心去领悟,用大脑去发现,让他们能从自己读过的书中学到一些知识,悟出一些道理。书中的“黄金”不是在纸张上,而是在字里行间,是需要学生边读边想,把自己置身于优美的环境里,美妙的音乐中,奇特的大自然里,才能吮吸书海中那无比清新的养分。指导学生边读边思,我主要利用新授课文时,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开拓思维,理解文意。使学生深刻领会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思想感情。如读《可爱的草塘》中“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是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茫茫的跟蓝天相接”这句时,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通过三个“呈”字把同一种绿在自己眼中的几种不同的层次感受出草塘的大和美的?引导学生想象,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草塘画面,跟随作者的视线由近及远,一层又一层,追逐那涌向天边的浪花,直到它茫茫的跟蓝天相接。这样,学生们的想象得以发挥,情感得以激发,感情就有所依托,朗读起来特别有感情,就能与文中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引导学生读书会借鉴。学有所用才能真正体现读书学习的价值,我们不能让学生读得时候新鲜,放下书本就遗忘,也不能是学完之后就存放在记忆深处,永不启用。作为老师和家长要激发学生合理的运用自己的所学,能将所读书中的词、句、法等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借鉴习作之中去。这样才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技巧。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所阅读的读物里摘录精彩的语句语段便成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常用的阅读积蓄方法之一。我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读到好文章,及时摘录好词佳句,写上自己的感受,发现的新问题、新知识。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是阅读的收获。
  2.生活中积累。知识的积累不单单是来源于书本,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更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用自己独特的观察力去洞察生活,关注生活,了解生活,感受生活,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阅历,积累真实的生活素材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多观察。在生活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用自己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美丽的大自然,感受祖国的壮丽河山,领略世界万物的神奇与壮观,洞察人们的喜怒哀乐和丰富的心灵世界,去挖掘生活的一切奥妙。这些内容是博大精深的,如果学生能将储存在头脑中,必将成为日后他们练笔的源泉,能为他们的写作开拓思路,让他们能随时在自然生活的寻求习作内容的痕迹,能为写作时的丰富想象找到真实的依据。
  (2)多聆听。“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引导学生聆听,能扩充学生更广的知识领域,教会学生善于用耳朵去听,用心去听,听自己不知道的人和物,听书中没有的传奇故事,听生活中的各类交响曲,这样来将会促进学生对活感悟,增强学生的习作联想。
  (3)多思考。思考能让人理清条理,思考可以让人创造奇迹。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思考,提炼生活中的某个阶段思考,挖掘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去思考。这样将将知识融会贯通,并进行合理的运用和分类积累。每个学生都将能积累出一本词、句、篇、法的四部分全书,存放在自己的脑海中,就像是习作的一部百科全书。如果我们老师长期坚持如此引导学生积累,习作时学生将可尽所查阅,受益匪浅。
  二、练笔
  熟能生巧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想得心应手就要多加练习,写作文当然也不例外。我们老师只有不失时机的使用恰当地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经常性的练习,让他们能将所见、所闻、所感用语言、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1)口语练习。语言表达是文字书写的前提,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作文课上让学生多说,同样可以增长学生的习作水平。练习的形式很多,方法不一,作为老师就要心中有数,可以经常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口语的触景生情训练,也可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有意识的口语表达练习。例如:当春天来时,看见美丽的小花,绿绿的小草,有学生会说:“花儿开得很美。”有同学会说“草儿长得很绿。”还有同学会补充到:“春天到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大自然一片生机昂然。”“春天到了,到处是红花绿草,看到这样的美景我们的心情都变好了……”在老师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引导下,会扩展很多,学生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受益。其实学生在准备谈话内容的时候,在听别人的讲述的时候,在听取老师的讲评过程的时候,也是积累和受益的过程。
  (2)书面练习。能说会写是语文教学的常规要求,当学生积累了足够的生活经验和广博知识时,我们老师除了要求学生写好平时的日记、周记、书本上的单元习作以外,还可以进行即兴写作和现实想象性作文练习。例如有一次,我正在津津有味地讲课,突然狂风大作,学生们都看着外面,被突变天气所吸引,正好我们才学了《雷雨》一课,见此情景,我没有强迫孩子坐好听课,而是让他们找一个理想的位置,仔细观察外面所发生的一切,孩子们兴趣高昂,指手画脚地看完了整个暴雨过程。我立即提议孩子们把自己刚才看见的情景描述出来,这时孩子们七嘴八舌,把刚才所见有声有色的描绘了一遍。接着,我就问大家愿意把刚才所看到情景记录下来,孩子们没有了往日的抵触,静静地认真地书写着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想。那天的作文效果出奇地好,就连平时只写几个字语句都不通顺的一个学生,都写了好几行,还比较通顺,我惊呆了。我感觉孩子们都是好样的,只是是需要我们老师去开发,需要我们老师用心去指导。我们只要这样坚持不懈地进行,不断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练笔机会,引导孩子们将自己从书本和生活中获取的信息作以恰当地运用。这样长期以往,孩子们再写作时就不怕没有内容可写了,也不会把文章条理安排的混乱不堪,表达文章中心也会明确了,所有的一切就会运用自如,迎刃而解,一篇好的作文也将会应运而生。
  当然要激励学生写作时的积极性和热情,还要下很多功夫,比如:鼓励学生送稿件去各种刊物投稿,把自己写的东西主动给别人看等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意识,让他们不再惧怕作文,而是拥有写作的热情和一套自己独特的作文思路和写作技巧。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
  [2]张仿治“关于作文材料问题的指导”
  [3]赵荣林“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探索”[J]《学周刊》2011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