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国学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 陈 琼
【机构】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第四中学
【正文】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记忆,更是华夏儿女智慧的结晶。初中语文作为初中阶段的基础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语文素养,而且可以让学生通过国学经典诵读领略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不仅要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而且要借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素养,让学生的身心、思想成长更加健康。所以,初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国学经典诵读,从而让初中生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为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诵读的策略,希望给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带来帮助,并不断促进初中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经典;诵读教学
国学经典诵读作为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创新课程,已经在各中小学校语文教学中出现,并逐渐发挥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初中生的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且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此时教师能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使其沉浸在民族文化魅力中,就能帮助学生形成与素质教育目标更相符的素养及能力。由此可见,促进国学经典诵读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不断渗透具有重要意义。
一、结合地区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教学是国学内容的重要依附对象,课本中有很多课文属于国学内容,学生诵读这些内容,有助于领略国学魅力。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渗透国学诵读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国学内容。但是,当前初中学校教育中开发的国学诵读内容非常有限,与国家发展国学经典内容的期许仍有较大差距。所以,学校应该结合地区特色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营造国学氛围浓厚的教学环境。例如,山东曲阜是儒家孔圣人的故乡,当地学校有丰富素材可以开发校本课程。学校可将圣训、圣言融入国学内容中,让学生在每天的语文教学中抽出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诵读。教师也可以对其中的重点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准确地了解孔圣人圣训的具体意思,并且遵照圣训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和态度。另外,教师在收到学校制订的校本课程教材后,一方面可以根据班级环境将教学氛围布置得更适合国学诵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国学魅力;另一方面,可以创新诵读方式,打破受传统诵读模式的束缚,如播放背景音乐配乐、让学生每周抽出一天穿汉服诵读国学内容等。总之,教师要借助校本课程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产生更浓厚的国学情感。
二、结合国学经典内容不断优化诵读环境
学生如果没有对所学内容产生足够的兴趣,那么必然无法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因此,采用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并激发学生对国学诵读兴趣的方式,就是当前利用语文教学渗透国学诵读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认识到环境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然后不断优化学生的诵读环境,从而达到每一处环境都能教育人的效果。学校中的诵读环境主要分为班级环境和校园环境两种,在上文已经提到了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对学生国学诵读的重要作用,那么不断优化校园环境也非常重要。班级环境、氛围的创设是学校文化环境创设和优化的一部分,教师不仅要重视班级环境的创设与优化,也要重视校园诵读环境的优化。如果学生在班级感受到了浓厚的国学文化氛围,而一出班门,校园内国学文化氛围较弱,那么学生就会产生较大的文化情感落差。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协助学校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当然,语文教师优化校园文化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如果教师能和学生一起共同布置和优化校园文化环境,那么学生将会体验到不一样的课堂教学。例如,2018年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迎国检”工作,在“迎国检”的过程中,学校就需要对校园文化环境进行布置和优化。有的学校为了布置好国学诵读环境,发动语文教师和班级学生,将国学诵读的内容分片区布置在相应的地方,如学校安排语文教师和学生将“孔子圣训篇”布置在校园入口处,这样不仅学生每天上下学都能看到,而且在布置的过程中,还能通过“特殊的语文课堂”对该任务中的“圣训”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另外,有的语文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对校园道路或楼层建筑命名,如“笃行路”源自“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格致楼”源自“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还有的教师和学生专门负责校园广播、黑板报、新闻橱窗等内容,每一项任务都需要教师和学生以“特殊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例如,负责校园广播的班级,由语文教师组织学生抄写国学方面的小文章,然后每天在上学、下学时都在广播中播出。实践证明,这种特殊的国学诵读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
三、举办形式多样的国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国学之美
学校是开展国学诵读教学活动的关键场所,所以应该在结合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组织一系列国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国学之美。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介绍学校主要开设的国学活动。
(一)组织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感受国学的语言魅力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宋词作为我国诗词歌赋的巅峰,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国学的语言魅力。而至于诵读方式,教师可以灵活把握,如个人单独诵读、小组比赛诵读、男女比赛诵读等,总之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情况灵活掌握诵读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每节语文课中五分钟的时间来诵读这些诗词歌赋,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从而为校园营造出浓厚的国学诵读氛围。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全校师生参加国学诵读比赛,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国学教育。
(二)开设经典国学写作,体验千古华夏人的情怀魅力
用国学内容写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和掌握更多国学知识。以往很多学生缺少写作素材,导致写出来的文章非常肤浅,而在文章当中加入国学素材,会使整个文章的用语、结构等显得非常紧凑而富有语言魅力。学生将国学素材引用到写作当中,必定能对国学内容产生更准确的理解,从而体验到千古华夏人的情怀魅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写一写诵读国学的感受。学校也可以组织师生参加经典国学习作比赛活动,并将征文通过橱窗、文化长廊、校园广播等方式对外发布,进一步丰富校园国学文化,激发学生对国学的热爱之情。
综上所述,国学是我国非常宝贵的民族文化,承载着几千年华夏儿女创造的文明和历史,凝结着智慧和心血,是我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所以,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国学诵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接触更丰富的国学文化,还能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不断陶冶学生的品质道德,为学生日后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奠定基础。当然,目前我国国学诵读活动多样化有待提高,教师作为国学诵读活动的组织者,学校作为国学诵读的主要负责方,应该结合地区文化特色开设国学课堂,让学生在体验国学魅力的同时,对当地文化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主动地接触国学内容,才在国学诵读活动中体会更丰富的文化魅力和历史情怀,继而让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在不断反思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使自己成为合格的国家未来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周少华.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经典教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05):31-32.
[2]甘友芳.国学经典诵读应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J].青年时代,2016(18):204.
[3]林建华.浅谈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J].课堂内外 教师版,2015(02):31.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经典;诵读教学
国学经典诵读作为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创新课程,已经在各中小学校语文教学中出现,并逐渐发挥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初中生的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且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此时教师能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使其沉浸在民族文化魅力中,就能帮助学生形成与素质教育目标更相符的素养及能力。由此可见,促进国学经典诵读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不断渗透具有重要意义。
一、结合地区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教学是国学内容的重要依附对象,课本中有很多课文属于国学内容,学生诵读这些内容,有助于领略国学魅力。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渗透国学诵读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国学内容。但是,当前初中学校教育中开发的国学诵读内容非常有限,与国家发展国学经典内容的期许仍有较大差距。所以,学校应该结合地区特色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营造国学氛围浓厚的教学环境。例如,山东曲阜是儒家孔圣人的故乡,当地学校有丰富素材可以开发校本课程。学校可将圣训、圣言融入国学内容中,让学生在每天的语文教学中抽出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诵读。教师也可以对其中的重点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准确地了解孔圣人圣训的具体意思,并且遵照圣训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和态度。另外,教师在收到学校制订的校本课程教材后,一方面可以根据班级环境将教学氛围布置得更适合国学诵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国学魅力;另一方面,可以创新诵读方式,打破受传统诵读模式的束缚,如播放背景音乐配乐、让学生每周抽出一天穿汉服诵读国学内容等。总之,教师要借助校本课程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产生更浓厚的国学情感。
二、结合国学经典内容不断优化诵读环境
学生如果没有对所学内容产生足够的兴趣,那么必然无法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因此,采用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并激发学生对国学诵读兴趣的方式,就是当前利用语文教学渗透国学诵读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认识到环境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然后不断优化学生的诵读环境,从而达到每一处环境都能教育人的效果。学校中的诵读环境主要分为班级环境和校园环境两种,在上文已经提到了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对学生国学诵读的重要作用,那么不断优化校园环境也非常重要。班级环境、氛围的创设是学校文化环境创设和优化的一部分,教师不仅要重视班级环境的创设与优化,也要重视校园诵读环境的优化。如果学生在班级感受到了浓厚的国学文化氛围,而一出班门,校园内国学文化氛围较弱,那么学生就会产生较大的文化情感落差。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协助学校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当然,语文教师优化校园文化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如果教师能和学生一起共同布置和优化校园文化环境,那么学生将会体验到不一样的课堂教学。例如,2018年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迎国检”工作,在“迎国检”的过程中,学校就需要对校园文化环境进行布置和优化。有的学校为了布置好国学诵读环境,发动语文教师和班级学生,将国学诵读的内容分片区布置在相应的地方,如学校安排语文教师和学生将“孔子圣训篇”布置在校园入口处,这样不仅学生每天上下学都能看到,而且在布置的过程中,还能通过“特殊的语文课堂”对该任务中的“圣训”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另外,有的语文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对校园道路或楼层建筑命名,如“笃行路”源自“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格致楼”源自“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还有的教师和学生专门负责校园广播、黑板报、新闻橱窗等内容,每一项任务都需要教师和学生以“特殊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例如,负责校园广播的班级,由语文教师组织学生抄写国学方面的小文章,然后每天在上学、下学时都在广播中播出。实践证明,这种特殊的国学诵读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
三、举办形式多样的国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国学之美
学校是开展国学诵读教学活动的关键场所,所以应该在结合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组织一系列国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国学之美。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介绍学校主要开设的国学活动。
(一)组织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感受国学的语言魅力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宋词作为我国诗词歌赋的巅峰,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国学的语言魅力。而至于诵读方式,教师可以灵活把握,如个人单独诵读、小组比赛诵读、男女比赛诵读等,总之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情况灵活掌握诵读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每节语文课中五分钟的时间来诵读这些诗词歌赋,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从而为校园营造出浓厚的国学诵读氛围。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全校师生参加国学诵读比赛,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国学教育。
(二)开设经典国学写作,体验千古华夏人的情怀魅力
用国学内容写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和掌握更多国学知识。以往很多学生缺少写作素材,导致写出来的文章非常肤浅,而在文章当中加入国学素材,会使整个文章的用语、结构等显得非常紧凑而富有语言魅力。学生将国学素材引用到写作当中,必定能对国学内容产生更准确的理解,从而体验到千古华夏人的情怀魅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写一写诵读国学的感受。学校也可以组织师生参加经典国学习作比赛活动,并将征文通过橱窗、文化长廊、校园广播等方式对外发布,进一步丰富校园国学文化,激发学生对国学的热爱之情。
综上所述,国学是我国非常宝贵的民族文化,承载着几千年华夏儿女创造的文明和历史,凝结着智慧和心血,是我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所以,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国学诵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接触更丰富的国学文化,还能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不断陶冶学生的品质道德,为学生日后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奠定基础。当然,目前我国国学诵读活动多样化有待提高,教师作为国学诵读活动的组织者,学校作为国学诵读的主要负责方,应该结合地区文化特色开设国学课堂,让学生在体验国学魅力的同时,对当地文化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主动地接触国学内容,才在国学诵读活动中体会更丰富的文化魅力和历史情怀,继而让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在不断反思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使自己成为合格的国家未来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周少华.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经典教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05):31-32.
[2]甘友芳.国学经典诵读应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J].青年时代,2016(18):204.
[3]林建华.浅谈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J].课堂内外 教师版,2015(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