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技巧
【作者】 林秀希
【机构】 广西合浦县白沙镇初级中学
【正文】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个教师艰巨而具有深远意义的目标,是教育教学的归宿,这个目标是大势所趋。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加强操作实验,开展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外活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得到有效的培养,一代新人就会脱颖而出。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
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不是机器,而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感情活动的个体,教师要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要真正成为学生在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上的“益友”在课堂教学交流活动中,教师尽可能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流。不因学生说得不对而批评、讽刺,不因学生说得不合教师的意思而阻止,要使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到平等、民主、理解、信任、亲情与爱护,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互动交流关系。在生活上做学生的朋友,经常交流合作,互相帮助,畅谈理想,也常利用现代网络在网上交流,缩短了师生的距离,有助于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促进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兴趣,诱发创新动机。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应让学生从课堂走入社会,了解社会。如讲“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这一节所提及的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与危害,虽然内容不多,但却阐述了它与工业、农业、社会生活等的利害关系,如果在教学中把此内容扩展到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向学生介绍有关大气层的知识,以及大气环境的污染情况,要求学生做一个关于大气污染的调查报告,并提出如何控制和防治大气污染,尽可能多地提出自己的设想、建议和方案。这样做能有效地把物理知识、技术和社会三者联系起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潜移默化地在学生中形成治理环境的创新动机。
创设物理情景,提高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物理现象的必然结果是物理问题。回答物理问题,必须创设物理问题的情景,即设计出符合物理问题物理模型,物理过程。如在讲到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时,让学生设计一个物理过程来回答。很多学生设计了这样情景:跑100米时,在跑的过程中比较快慢和在结束后按成绩比较快慢。这样体现了在时间相同比较路程和路程相同比较时间的两种不同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又如在讲杠杆平衡的条件时让学生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好多学生通过分析设计出了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案,并亲自实验观察,得出了正确的答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捕捉新问题的能力。人们发现新问题的能力不仅与观察能力有关,而且与捕捉新问题和大脑的积极思维是不可分的,是创新意识的主要表现。如奥斯特在观察到通电直导线下小磁针偏转实验并进一步分析,从而得到利用电流可以获得磁场。那么一个新的问题应自然就产生了,“利用磁场能否获得电流呢?”就导出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又如在讲托里拆利实验后提出:试管粗细、长短变化,或者给水银槽加减水银,或者试管倾斜,或者把试管顶部、中部打一小孔后该实验有哪些变化?这样可以锻炼学生提新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都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也就是一切以人的发展为本,要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反对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和手段。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得存在。因而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常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你说得真不错”,在作业做得较好的学生作业本上常批上“做得真棒”、“好”、“有进步”等。给予学生莫大的鼓励,能促进学生坚定学好物理的信心。在平时的测验中对一些同学差一两分及格的同学,直接就给他及格分,并玩笑地说:借你几分,相信你会加倍尝还的,这样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期望。给予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更能促进学生今后大胆展开自己聪明才智去认识未知的世界。
良好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授之以鱼,不好授之以渔”。也就是说:“帮他学,不如教他学”。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主要是“教人发现真理”。让学生在课堂上枳极参与学习,学得有信心,觉得有奔头,并掌握学习方法。这就要我们教师把学法教职工给学生,教导学生要善于学习。在实践中,我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循规蹈矩,纯粹*死记硬背,习惯于通过记忆、模仿获取知识,而不去研究知识的来龙去脉的学生,不善于交往的学生,创新意识明显不强。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做起,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在教学过程中,要提供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空间,问题太具体了,不利学生的创新,问题太空洞了学生不知从何想起,还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能问题一出现就急于寻找答案,这样可能导致让少数学生代替全班同学思考。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不能只关注问题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交流,汇报各自判断、推理、分析或者顿悟、潜能提供了发展空间。
丰富多用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物理课外活动是建立在物理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的一种更为广泛意义上的教学活动。物理课外活动要注重求异、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苛刻要求从不同方面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抓住物理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特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我一般是在初二上期的半期左右组建初中物理课外活动小组,引导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活动,强调以自读、自学为主,交流讨论为重突破口,在生活中去寻找学习物理的乐趣,定期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如果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并为学生精心搭建碰撞思维火花的舞台,引诱学生举一反三、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我想,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就一定能够得到充分培养与提高!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
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不是机器,而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感情活动的个体,教师要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要真正成为学生在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上的“益友”在课堂教学交流活动中,教师尽可能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流。不因学生说得不对而批评、讽刺,不因学生说得不合教师的意思而阻止,要使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到平等、民主、理解、信任、亲情与爱护,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互动交流关系。在生活上做学生的朋友,经常交流合作,互相帮助,畅谈理想,也常利用现代网络在网上交流,缩短了师生的距离,有助于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促进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兴趣,诱发创新动机。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应让学生从课堂走入社会,了解社会。如讲“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这一节所提及的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与危害,虽然内容不多,但却阐述了它与工业、农业、社会生活等的利害关系,如果在教学中把此内容扩展到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向学生介绍有关大气层的知识,以及大气环境的污染情况,要求学生做一个关于大气污染的调查报告,并提出如何控制和防治大气污染,尽可能多地提出自己的设想、建议和方案。这样做能有效地把物理知识、技术和社会三者联系起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潜移默化地在学生中形成治理环境的创新动机。
创设物理情景,提高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物理现象的必然结果是物理问题。回答物理问题,必须创设物理问题的情景,即设计出符合物理问题物理模型,物理过程。如在讲到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时,让学生设计一个物理过程来回答。很多学生设计了这样情景:跑100米时,在跑的过程中比较快慢和在结束后按成绩比较快慢。这样体现了在时间相同比较路程和路程相同比较时间的两种不同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又如在讲杠杆平衡的条件时让学生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好多学生通过分析设计出了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案,并亲自实验观察,得出了正确的答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捕捉新问题的能力。人们发现新问题的能力不仅与观察能力有关,而且与捕捉新问题和大脑的积极思维是不可分的,是创新意识的主要表现。如奥斯特在观察到通电直导线下小磁针偏转实验并进一步分析,从而得到利用电流可以获得磁场。那么一个新的问题应自然就产生了,“利用磁场能否获得电流呢?”就导出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又如在讲托里拆利实验后提出:试管粗细、长短变化,或者给水银槽加减水银,或者试管倾斜,或者把试管顶部、中部打一小孔后该实验有哪些变化?这样可以锻炼学生提新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都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也就是一切以人的发展为本,要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反对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和手段。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得存在。因而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常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你说得真不错”,在作业做得较好的学生作业本上常批上“做得真棒”、“好”、“有进步”等。给予学生莫大的鼓励,能促进学生坚定学好物理的信心。在平时的测验中对一些同学差一两分及格的同学,直接就给他及格分,并玩笑地说:借你几分,相信你会加倍尝还的,这样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期望。给予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更能促进学生今后大胆展开自己聪明才智去认识未知的世界。
良好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授之以鱼,不好授之以渔”。也就是说:“帮他学,不如教他学”。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主要是“教人发现真理”。让学生在课堂上枳极参与学习,学得有信心,觉得有奔头,并掌握学习方法。这就要我们教师把学法教职工给学生,教导学生要善于学习。在实践中,我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循规蹈矩,纯粹*死记硬背,习惯于通过记忆、模仿获取知识,而不去研究知识的来龙去脉的学生,不善于交往的学生,创新意识明显不强。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做起,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在教学过程中,要提供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空间,问题太具体了,不利学生的创新,问题太空洞了学生不知从何想起,还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能问题一出现就急于寻找答案,这样可能导致让少数学生代替全班同学思考。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不能只关注问题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交流,汇报各自判断、推理、分析或者顿悟、潜能提供了发展空间。
丰富多用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物理课外活动是建立在物理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的一种更为广泛意义上的教学活动。物理课外活动要注重求异、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苛刻要求从不同方面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抓住物理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特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我一般是在初二上期的半期左右组建初中物理课外活动小组,引导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活动,强调以自读、自学为主,交流讨论为重突破口,在生活中去寻找学习物理的乐趣,定期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如果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并为学生精心搭建碰撞思维火花的舞台,引诱学生举一反三、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我想,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就一定能够得到充分培养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