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课堂搭台老师引导 学生站前台唱主角

【作者】 梁文群

【机构】 广西灵山县第三小学


【正文】

——也谈创设自主学习课堂打通教学瓶颈

  摘 要: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己发现、自己操作、自己体验,拥有学习的自主权和支配权,让学生全面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实施自主学习是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关键字:创设;自主学习;打通瓶颈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如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动手实践,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己发现、自己操作、自己体验,拥有学习的自主权和支配权,让学生全面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实施自主学习是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创设情景,形成自主学习的目标
  兴趣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目标的灵丹妙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目标。
  如在《统计》新课导入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情境:“你知道1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我们班准备举行一次元旦晚会,买一些什么水果好呢?怎样调查全班同学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你能想想办法吗?”通过设问,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心向,并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明确了学习目标。
  二、注重实际,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好教学环节和流程。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推理,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演练为主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所需的课程资源,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到自主探究的乐趣,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案例:《可能性》教学教学片段?
  师:现在袋子里有黄球3个红球1个,如果让你任意摸出1个球,请你猜一猜,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黄球或白球都有可能摸到。
  生:黄球摸到可能性大,红球摸到可能性小。
  师:到底是不是象你们猜的这样呢?想不想试着摸一摸?老师给每组都提供了一只袋子、乒乓球及记录表。在摸前我们还要学习游戏规则(课件出示:1、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和记录员,组员间轮流来摸球,每人摸一次。2、先猜一猜,再摸一摸,每摸完一次,把球放回袋子里,小组长负责摇晃一下,然后再接着摸。3、记录员要把摸球的情况登记在记录表里,然后组织讨论摸球结果。4、完成后整理好材料,比一比哪组完成的最棒。)
  学生按游戏规则开展游戏。完成后小组派代表汇报摸球的结果,并集中交流情况。
  ……
  学生自主操作(摸球游戏)前,教师不仅提供了游戏所需要的材料(摸球的袋子、乒乓球、记录表),而且还提供游戏规则。这样学生可在规则的指导下大胆的猜想和操作,使问题探究更严谨和科学。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在探究时得出了教师想讲的教学重点词语即“可能、最有可能、可能性小”。这样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从事研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各种科学概念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因而学习探究过程成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尊重学生,赋予自主学习的权利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充分发挥学生眼、口、手、脑等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独立进行智力操作,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的主体。做到方法让学生尝试、规律让学生发现、学具让学生操作、过程让学生体验。
  (一)方法让学生尝试
  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这为学生的直接尝试提供了可能。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尝试解决新问题,探究新知识,力求做到先试后讲,先练后导。凡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例如,在学习了乘法的运算定律后,出示:48×25,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样做这题,经过学生的大胆尝试,后反馈出以下几种方法:
  48×25                         48×25                  48×25
  =(40+8)×25             =(50-2)×25        =6×8×25
  =40×25+8×25         =50×25-2×25    =6×(8×25)
  =1000+200                 =1250-50              =6×200
  =1200                         =1200                     =1200
  48×25                       48×25                  48×25
  =12×4×25              =48×(5×5)      =(6×8)×(5×5)
  =12×(4×25)          =48×5×5          =(6×5)×(8×5)
  =×100                      =240×5              =30×40
  =1200                        =1200                  =1200
  从多种算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原因。这样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规律让学生发现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学中应力求做到凡是学生能发现的规律,让他们自己发现。例如平面图形里的“高”都是与“底”互相垂直的,这是“高”的本质特征。对于这一点,我们已经在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时强调过。所以,在教学三角形的高时,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学,自己认识三角形的高,接着在相应的图形里画高,结合画图和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高的画法:三角形的高是从顶点出发,到它的对边作垂线。
  (三)学具让学生操作
  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很注重学生的实践性活动,要求学生充分对学具进行操作。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还要参与学生的操作与讨论,以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和法则。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重点是对除以2的正确认识,以免做题目是忘记除以2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转化的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把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建立联系,从而推出三角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一半。这种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实践获得知识,不仅可使学生明白了知识的原由,而且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四)过程让学生体验
  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听,用嘴去说话,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直接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如在教学《可能性》时,先让学生自己对摸球的结果进行大胆猜测,然后进行不同数量情况的摸球游戏,并记录摸球结果,再让学生观察所统计的摸球结果,从而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并与猜想进行验证。这样学生明白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这样的数学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不仅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会了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而且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强了学习的实践意识。
  小学数学实施自主学习任重而道远,因为每个阶段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不同的,还有每个教师的教材理解不一样。但只要教师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兴趣、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第一位,那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减轻才有希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追求也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