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研究
【作者】 杜 川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第一中学
【正文】摘 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界定了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为未来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指明了方向。如何贯彻课程标准核心思想并使其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充分落实,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阐述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及实施需要,给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施建议,以期更好地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信息技术;数字化学习;计算思维
1 、前言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着眼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析学生在数字信息化时代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在此基础上界定了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并确定了核心素养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培育学生数字化环境中特有的信息意识、思维方式、学习创新以及良好的社会道德,就成为新时代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任务。
2、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素养,是个体为适应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需要而必须具备的品格和能力,是思想意识、文化知识、技术技能以及情感态度的综合体现。我国学者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表现,是学习个体适应数字化知识和信息化社会所必需的“21世纪素养”。李润洲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学生将知识与技能内化为个人的核心素养。由此可见,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学科知识与技能,而是在确保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实践、协作交流和创新创造的能力,是学生个体在面对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或烦琐、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技能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3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在特定学科或某一具体领域,学习个体通过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形成能够彰显该学科或领域的思维特征及态度,并将其内化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学习需要的个人品格和能力。下面具体阐述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1)信息意识可以理解为个体对信息敏锐的感知能力、判断能力和洞察能力,个体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发性获取、处理、评估信息。
2)计算思维强调个体在处理问题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计算机领域的思维方法,要求能够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迁移至其他领域,具体体现在三个环节:正确界定问题,抽象数据类型;合理组织数据,建立结构模型;形成自动化方案,学习迁移。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学习个体能够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通过借助常见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或信息技术工具以实现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有效管理,最终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和创新创造。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素养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个体对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适应、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收集与管理以及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与创新。
4)信息社会责任则是要求学生个体在信息社会时代要具备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保护能力,积极维护个人和社会信息安全,在开展信息活动的过程中既要遵循信息道德与伦理,又要恪守信息法律法规。
我国学者李峰等从数字化学习发展需要和学生认知特征方面,综合分析了信息技术教育从信息常识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育意义,表明信息技术教育已从“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学习”发展到“利用信息技术特有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加侧重于个体在数字化社会环境中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综上,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在接受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逐步具备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信息意识,充分发挥计算思维,合理利用数字化学习手段以实现问题的创造性解决,并且提高自身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4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笔者在深入调研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出如下总结。
选修模块的实施极不均衡 ?从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选修模块的实施情况来看,依然普遍存在“什么实用教什么”的现象,虽然强调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但缺乏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去认识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如“人工智能初步”选修模块,在绝大多数学校遭到冷遇,开设该选修模块的教师数量也相对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质滞后;学生在选择选修课程上并没有自主权,多数学校的选修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当前多数学校的教学设备未能满足所有选修模块的课程实施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选修课程开设的范围。
课程实施机械 ?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还在沿用传统学科的讲、学、考模式,本应属于学生积极主动的信息探索,最终却成为机械被动的知识灌输,这完全违背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在课程目标设定上,一些教师往往只关注那些与外显操作相关的能看得见的知识和技能,而与学生思维活动或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关的隐性学习则受到忽视;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一些教师热衷于与考试相关的知识或当下运用较为普遍的各种计算机软件,而对于那些与学生信息意识、思维能力相关的但不在考核范围内的主题漠然置之;在课程的实施上,一些教师盲目、过度地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放弃了自己的作用,任凭学生自主发挥,结果使课堂变成放任自流的“网吧”。
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 ?相较于其他学科的教師,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更为强烈。由于学校领导对于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范畴以及其工作职能与方向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从而将一系列有关计算机的工作都交由信息技术教师去完成,如机房维护、其他学科教师的计算机培训、数字化校园建设等工作。这也导致信息技术教师在工作量以及工作职能方面远远超过其他学科的教师,从而对自身职业有所懈怠、疲倦,不愿认真完成。因此,未来需要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范畴以及教学职能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界定与认识,特别关注信息技术教师身份认同感的建立,肯定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地位,竭力激发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热情。
5 、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
与之前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相比,此次修订的课程标准在内容的广度、深度以及学科知识的层次结构方面,都发生很大变化。为有效落实课程标准,笔者针对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对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提出以下建议。
倡导项目式学习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指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者主动发现现实问题,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开展项目计划设计、新知学习、实践探究,具有创新特质的学习活动。项目式学习颠覆了传统的基于课本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学习的本质,更强调学生在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技能和能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去处理、解决问题。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摒弃传统教学,更多地将教学课堂创设在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情境中。通过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同时运用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与信息敏感度。
深度融入人工智能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社会终将走向智能社会。信息时代需要信息技术教育,那么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必然也需要人工智能教育。因此,当前信息技术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更应注重提升学生个体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其课程的学习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都需要顺应人工智能时代之变迁,积极学习使用当下人工智能教学产品,引导学生意识到人工智能不仅仅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更是人类思维和能力的延伸,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使学生在体验和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活动中形成人工智能时代所需要的话语体系、操作技能以及思维方式。
分级落实核心素养 ?对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分级是此次课程标准修订的一个重要特征,依据分级体系建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技能序和能力发展序则是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措施。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每个课程模块的学业要求、学业质量标准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分级细化,同时遵循发展性原则,按照任务与情景的复杂程度、知识与技能的难易程度,逐级落实到课堂的教学实践当中。在分级细化落实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梳理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四大核心概念,分析数据、算法、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各大概念之间的关系,结合项目学习,实现逐级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 ?信息技术学业评价应以核心素养分级体系为依据,评价方式要多样、多元化,为学生建立电子学习档案袋,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项目学习是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之一,围绕项目学习任务的评价应注重情境中的评价,采用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工具应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支持与他人协作进行问题探究,进而促进学生将学科知识逐步内化为个人能力与素养。最后,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纸笔考试和上机考试相结合的信息技术课程测评,测评内容既要紧紧围绕信息技术学科的四大概念,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最终实现学以致用。
6 、结语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未来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既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解读,挖掘信息技术课程新的价值,又要围绕课程实施,从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学模式、评价机制等方面对信息技术教育进行全面系统考虑,使课程标准的要求真正贯彻到课堂教学中,提升每一位学生的信息素养,使每位学生都能发展成合格的信息社会公民。
参考文献 :
[1]任友群,黄荣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说明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1-3.
[2]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4):10-24.
[3]李润洲.何谓核心素养:一种“人—学习—知识”视角的回答[J].教育科学研究,2018(5):5-12.
[4]陈明选,张宁.基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養的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9(1):87-93.
[5]李锋,赵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理念与内容[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4-9.
[6]陈凯泉,何瑶,仲国强.人工智能视域下的信息素养内涵转型及AI教育目标定位:兼论基础教育阶段AI课程与教学实施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1):61-71.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信息技术;数字化学习;计算思维
1 、前言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着眼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析学生在数字信息化时代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在此基础上界定了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并确定了核心素养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培育学生数字化环境中特有的信息意识、思维方式、学习创新以及良好的社会道德,就成为新时代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任务。
2、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素养,是个体为适应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需要而必须具备的品格和能力,是思想意识、文化知识、技术技能以及情感态度的综合体现。我国学者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表现,是学习个体适应数字化知识和信息化社会所必需的“21世纪素养”。李润洲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学生将知识与技能内化为个人的核心素养。由此可见,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学科知识与技能,而是在确保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实践、协作交流和创新创造的能力,是学生个体在面对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或烦琐、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技能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3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在特定学科或某一具体领域,学习个体通过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形成能够彰显该学科或领域的思维特征及态度,并将其内化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学习需要的个人品格和能力。下面具体阐述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1)信息意识可以理解为个体对信息敏锐的感知能力、判断能力和洞察能力,个体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发性获取、处理、评估信息。
2)计算思维强调个体在处理问题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计算机领域的思维方法,要求能够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迁移至其他领域,具体体现在三个环节:正确界定问题,抽象数据类型;合理组织数据,建立结构模型;形成自动化方案,学习迁移。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学习个体能够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通过借助常见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或信息技术工具以实现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有效管理,最终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和创新创造。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素养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个体对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适应、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收集与管理以及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与创新。
4)信息社会责任则是要求学生个体在信息社会时代要具备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保护能力,积极维护个人和社会信息安全,在开展信息活动的过程中既要遵循信息道德与伦理,又要恪守信息法律法规。
我国学者李峰等从数字化学习发展需要和学生认知特征方面,综合分析了信息技术教育从信息常识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育意义,表明信息技术教育已从“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学习”发展到“利用信息技术特有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加侧重于个体在数字化社会环境中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综上,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在接受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逐步具备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信息意识,充分发挥计算思维,合理利用数字化学习手段以实现问题的创造性解决,并且提高自身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4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笔者在深入调研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出如下总结。
选修模块的实施极不均衡 ?从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选修模块的实施情况来看,依然普遍存在“什么实用教什么”的现象,虽然强调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但缺乏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去认识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如“人工智能初步”选修模块,在绝大多数学校遭到冷遇,开设该选修模块的教师数量也相对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质滞后;学生在选择选修课程上并没有自主权,多数学校的选修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当前多数学校的教学设备未能满足所有选修模块的课程实施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选修课程开设的范围。
课程实施机械 ?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还在沿用传统学科的讲、学、考模式,本应属于学生积极主动的信息探索,最终却成为机械被动的知识灌输,这完全违背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在课程目标设定上,一些教师往往只关注那些与外显操作相关的能看得见的知识和技能,而与学生思维活动或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关的隐性学习则受到忽视;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一些教师热衷于与考试相关的知识或当下运用较为普遍的各种计算机软件,而对于那些与学生信息意识、思维能力相关的但不在考核范围内的主题漠然置之;在课程的实施上,一些教师盲目、过度地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放弃了自己的作用,任凭学生自主发挥,结果使课堂变成放任自流的“网吧”。
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 ?相较于其他学科的教師,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更为强烈。由于学校领导对于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范畴以及其工作职能与方向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从而将一系列有关计算机的工作都交由信息技术教师去完成,如机房维护、其他学科教师的计算机培训、数字化校园建设等工作。这也导致信息技术教师在工作量以及工作职能方面远远超过其他学科的教师,从而对自身职业有所懈怠、疲倦,不愿认真完成。因此,未来需要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范畴以及教学职能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界定与认识,特别关注信息技术教师身份认同感的建立,肯定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地位,竭力激发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热情。
5 、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
与之前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相比,此次修订的课程标准在内容的广度、深度以及学科知识的层次结构方面,都发生很大变化。为有效落实课程标准,笔者针对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对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提出以下建议。
倡导项目式学习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指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者主动发现现实问题,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开展项目计划设计、新知学习、实践探究,具有创新特质的学习活动。项目式学习颠覆了传统的基于课本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学习的本质,更强调学生在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技能和能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去处理、解决问题。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摒弃传统教学,更多地将教学课堂创设在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情境中。通过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同时运用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与信息敏感度。
深度融入人工智能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社会终将走向智能社会。信息时代需要信息技术教育,那么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必然也需要人工智能教育。因此,当前信息技术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更应注重提升学生个体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其课程的学习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都需要顺应人工智能时代之变迁,积极学习使用当下人工智能教学产品,引导学生意识到人工智能不仅仅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更是人类思维和能力的延伸,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使学生在体验和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活动中形成人工智能时代所需要的话语体系、操作技能以及思维方式。
分级落实核心素养 ?对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分级是此次课程标准修订的一个重要特征,依据分级体系建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技能序和能力发展序则是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措施。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每个课程模块的学业要求、学业质量标准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分级细化,同时遵循发展性原则,按照任务与情景的复杂程度、知识与技能的难易程度,逐级落实到课堂的教学实践当中。在分级细化落实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梳理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四大核心概念,分析数据、算法、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各大概念之间的关系,结合项目学习,实现逐级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 ?信息技术学业评价应以核心素养分级体系为依据,评价方式要多样、多元化,为学生建立电子学习档案袋,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项目学习是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之一,围绕项目学习任务的评价应注重情境中的评价,采用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工具应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支持与他人协作进行问题探究,进而促进学生将学科知识逐步内化为个人能力与素养。最后,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纸笔考试和上机考试相结合的信息技术课程测评,测评内容既要紧紧围绕信息技术学科的四大概念,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最终实现学以致用。
6 、结语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未来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既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解读,挖掘信息技术课程新的价值,又要围绕课程实施,从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学模式、评价机制等方面对信息技术教育进行全面系统考虑,使课程标准的要求真正贯彻到课堂教学中,提升每一位学生的信息素养,使每位学生都能发展成合格的信息社会公民。
参考文献 :
[1]任友群,黄荣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说明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1-3.
[2]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4):10-24.
[3]李润洲.何谓核心素养:一种“人—学习—知识”视角的回答[J].教育科学研究,2018(5):5-12.
[4]陈明选,张宁.基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養的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9(1):87-93.
[5]李锋,赵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理念与内容[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4-9.
[6]陈凯泉,何瑶,仲国强.人工智能视域下的信息素养内涵转型及AI教育目标定位:兼论基础教育阶段AI课程与教学实施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