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

【作者】 郭慧萍

【机构】 陕西省彬州市范公中学


【正文】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逐步开展,教育工作的重点逐渐转变为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良好的地理核心素养,可以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培养正确价值取向,增强国家认同感,造就高素质公民。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巧妙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科;核心素养 
  如今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发展,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现在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教学的主流方式和重要的教学目的。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制定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同时对于现在的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给地理教学指明了新的教学方向。地理教师需要清楚的认识到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地理学科素养培养存在的重要意义,由此不断的优化教学模式,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代理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的意义
  我国的教育改革一直都在进行,尤其是最近几年,不断的在更新教学。由于之前的素质教育推行,效果显著,教育有很大的改观,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善了家长和教师之前的传统应试教学观念,同时促进了新课改的发展。现如今在素质教育有效推行的背景下开始发展学科的核心素养培育。但是也存在一个广泛的现象,很多学校将素质教育的口号和标语是贯彻的非常有效,声势浩大,然而实际上还是坚不可摧的应试教育,让期望中的素质教育和实际的教育现状背道而驰。由于受到实际的大问题影响——升学和考试,所以实际上还是不得不追求成绩,而忽视学生其他素质的教育。由此导致学生出现高分成绩,能力低下,个人素质缺失的现象。为了突破这样的教学实际现状,所以我国教育借鉴了国际教育,方式推行基于核心素养的新教学模式。核心素养包含认知实践技能运用,创新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核心素养是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能够胜任工作的一个必要的素养。核心素养是未来人们更好生活和工作的必备素养,是一般素养的高度凝聚和提炼。学科核心素养只能后天教育学习培养而成,因为核心素养具有可塑造,可培养的特点,是没有先天形成的。
  二、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发展对于地理学科的教育十分重视其能力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发现有很多知识学习可以体现出需要地理思维去理解发展。地理的思维能力培养是学生是否能够培养好核心素养的基础。从地理试题就可以看出需要学生的思维能力,试题当中很多都是问“从什么角度评价,发表个人观点,有那些优势,地理条件如何,危害是什么”等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去利用地理思维去思考才能够有效的解决。
  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是有本学科特点的,有其相关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式。地理学科是一门比较综合的学科,其中的学习知识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思维理解能力,充分的发挥出地理学科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对地理现象和事物有足够的了解,由此去吸引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能力。在解释一些气候影响变化因素时,教师要让学生知道需要从多个角度方面去分析,如地理位置,历史问题,洋流,人为活动,大气圈等,多方面全面的分析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思考问题。
  三、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能力
  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人地协调观是指对人类和生活的地理环境之间维持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正确的发展价值观。这个观念的主要表现是在于,理解自然环境的存在影响,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并且是正确客观的辩论看待人类生产活动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了解人地协调观是学好地理的一个良好开始,地理的学习就是研究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影响发展,了解地理活动发展的各种因素。学生在学习地理时,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需要正确的去看待学习的目的性,而不是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掌握理论知识概念,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类活动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和赖以生存的需要。从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学习,去培养学生正确的核心素养,充分的了解到环境对于我们而言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由此教育学生爱护环境,提高学生个人的道德品质。
  学生在学习当中,需要教师去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综合思维是指能够运用综合的观点正确的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相关能力体现。可以有效的从地理角度综合的去看待问题的整体性,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让学生有效的去分析地方或者区域地理环境和人文要素之间形成的影响。让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师要精心的设计相关的教学安排和任务,由此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从而进一步的加强学生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进行思维碰撞,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地理的学习当中,很多知识内容讲解都是按照区域划分的。区域认知是地理教学当中比较常见的,区域认知是指学生在一定的区域当中了解地理环境的各项情况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能够快速的运用自己学习的地理知识对区域地理环境进行分析评价。学生要掌握能够从区域认知的角度去判断事物,能够采用正确的方法去感知区域环境,并且能够有效的解释分析观点。区域认知对于学生的地理学习有很好的提升,让学生能够抓住地理描述的重点方向,评定地理位置,准确的描述,多元化的对比。在学习地理环境的差异化时,学生就可以通过这样的认知,快速的总结自然带的发布以及规律,在学习中快速的掌握区域认知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地理学科的特别核心素养,能够将信息的知识有效运用。
  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主要是在与提高学生在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这些学习方面的提高,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一定要落实好素质教育,核心素质的教学,让学生能够良好的掌握学科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发展做好铺垫。让学生能够掌握学科技术能力,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荣章. 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A]. 文理导航,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