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对策探究
【作者】 杜红梅
【机构】 新疆昌吉州奇台县第二中学
【正文】摘 要:新时期下,传统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近几年我们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来实现新时代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灵活调整教学理念与方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的课堂环境,逐渐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本文通过对当下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现状的分析,来探究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师,应该重视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公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愉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的落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工作,使学生不受外界控制或干扰,自主地参与学习。
一、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学习是伴随学生一生的活动,因此要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首先应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意识到自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活动的进行主要由教师掌控,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状态消极。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为主”的课堂特点。教师可以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自主讨论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进而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与课堂主体地位。例如,在对《回忆我的母亲》一课进行讲解时,我预留出十五分钟的课堂讨论时间。学生在讨论时间自成小组,对本课的思考探究问题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自主分析、思考以及语言组织,能够锻炼自我思维与分析能力。通过小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学习其他小组成员想法来拓展自我思维角度,还能够提升小组协作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主预习,学生通过自主预习环节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思考及学习。如,在对《回忆我的母亲》进行正式讲授之前,我组织学生对本科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对文章进行主题大意的划分。在正式进行课程讲授时,学生对自我划分标准进行阐述,然后我给出正确答案进行对比。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到自我想法与标准想法之间的差距,不断纠正自我想法。
二、布置预习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任务型教学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促进其自主学习。任务型教学有三种形式:一是指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使其在课堂上顺利进行学习;二是在课堂中给学生布置需要完成的问题使学生进行知识点更深层次的思考;三是在课后教师给学生布置复习任务,帮助其进行课堂所学知识点的巩固和提高。而在这三种形式中,又以布置课前预习任务的任务型教学为基础。在进行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问题交给学生自己解决,这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讲授《诫子书》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任务型教学给学生布置课前任务,将整堂课的教学重难点进行划分,从而使学生容易区分重难点,使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的目的。这篇文言文是需要学生进行理解并背诵的,教学目标也在于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堂划分成几个任务,一是翻译全文,二是背诵全文。通过这种任务型教学,课堂的学习目的就很明确了,这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三、鼓励小组讨论
讨论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深化学生的学习思考的优点。因此,教师可以采取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讨论式教学进行教学。讨论式教学要求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时间,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相信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但讨论式教学不代表教师什么都不做,当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疑问难题时教师要进行引导,为学生的讨论指明方向,帮助学生以维持正常的讨论进行。
例如,在讲授《背影》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思考。《背影》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写的一篇回忆父亲的散文,教师单纯的讲授只能让学生记忆住某些知识点,却无法达到全面思考的地步。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讨论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讨论这篇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与父亲的感情如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们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可以将问题升华到现实层面,让学生起来讨论分享自己与父亲的故事,将学习的视角拉回学生的日常生活,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通过这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的学习方式,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思考,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鼓励学生质疑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质疑,是进步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关键。质疑,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思考,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这一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鼓励学生质疑,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爱上学习,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
例如,在《孔乙己》这篇文章中,作者在结局中写到: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这个词对人的生命来说是不准确的。人一般都只是分为死或活着这两种生命状态。但是作者卻写着大约死了,这样学生就会比较容易产生矛盾了。学生就会想,那孔乙己到底是死还是没死。这个时候就要根据课文,然后和学生进行讨论。给学生进行一步一步地解答,要有理有据地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这样学生就能更加深入地将全文理解透彻。然后理解作者在用词中的绝妙之处。有疑问说明学生有了思考,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质疑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提高学习注意力,能够给使学生更好的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中,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语文课程作为初中生学习的主要课程,在新课程的改革要求下,语文老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从教学的主位上退居,慢慢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的效率,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李瑞雪.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探讨[J]. 学周刊, 2016(2):185-185.
[2]冷红.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探讨[J]. 中华少年, 2018(30):80.
[3]佚名.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探讨[J]. 学周刊, 2019, 392(8):113-113.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师,应该重视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公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愉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的落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工作,使学生不受外界控制或干扰,自主地参与学习。
一、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学习是伴随学生一生的活动,因此要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首先应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意识到自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活动的进行主要由教师掌控,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状态消极。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为主”的课堂特点。教师可以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自主讨论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进而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与课堂主体地位。例如,在对《回忆我的母亲》一课进行讲解时,我预留出十五分钟的课堂讨论时间。学生在讨论时间自成小组,对本课的思考探究问题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自主分析、思考以及语言组织,能够锻炼自我思维与分析能力。通过小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学习其他小组成员想法来拓展自我思维角度,还能够提升小组协作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主预习,学生通过自主预习环节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思考及学习。如,在对《回忆我的母亲》进行正式讲授之前,我组织学生对本科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对文章进行主题大意的划分。在正式进行课程讲授时,学生对自我划分标准进行阐述,然后我给出正确答案进行对比。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到自我想法与标准想法之间的差距,不断纠正自我想法。
二、布置预习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任务型教学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促进其自主学习。任务型教学有三种形式:一是指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使其在课堂上顺利进行学习;二是在课堂中给学生布置需要完成的问题使学生进行知识点更深层次的思考;三是在课后教师给学生布置复习任务,帮助其进行课堂所学知识点的巩固和提高。而在这三种形式中,又以布置课前预习任务的任务型教学为基础。在进行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问题交给学生自己解决,这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讲授《诫子书》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任务型教学给学生布置课前任务,将整堂课的教学重难点进行划分,从而使学生容易区分重难点,使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的目的。这篇文言文是需要学生进行理解并背诵的,教学目标也在于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堂划分成几个任务,一是翻译全文,二是背诵全文。通过这种任务型教学,课堂的学习目的就很明确了,这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三、鼓励小组讨论
讨论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深化学生的学习思考的优点。因此,教师可以采取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讨论式教学进行教学。讨论式教学要求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时间,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相信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但讨论式教学不代表教师什么都不做,当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疑问难题时教师要进行引导,为学生的讨论指明方向,帮助学生以维持正常的讨论进行。
例如,在讲授《背影》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思考。《背影》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写的一篇回忆父亲的散文,教师单纯的讲授只能让学生记忆住某些知识点,却无法达到全面思考的地步。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讨论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讨论这篇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与父亲的感情如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们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可以将问题升华到现实层面,让学生起来讨论分享自己与父亲的故事,将学习的视角拉回学生的日常生活,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通过这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的学习方式,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思考,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鼓励学生质疑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质疑,是进步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关键。质疑,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思考,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这一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鼓励学生质疑,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爱上学习,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
例如,在《孔乙己》这篇文章中,作者在结局中写到: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这个词对人的生命来说是不准确的。人一般都只是分为死或活着这两种生命状态。但是作者卻写着大约死了,这样学生就会比较容易产生矛盾了。学生就会想,那孔乙己到底是死还是没死。这个时候就要根据课文,然后和学生进行讨论。给学生进行一步一步地解答,要有理有据地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这样学生就能更加深入地将全文理解透彻。然后理解作者在用词中的绝妙之处。有疑问说明学生有了思考,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质疑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提高学习注意力,能够给使学生更好的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中,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语文课程作为初中生学习的主要课程,在新课程的改革要求下,语文老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从教学的主位上退居,慢慢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的效率,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李瑞雪.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探讨[J]. 学周刊, 2016(2):185-185.
[2]冷红.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探讨[J]. 中华少年, 2018(30):80.
[3]佚名.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探讨[J]. 学周刊, 2019, 392(8):11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