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刍议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 曾国华
【机构】 四川省平昌中学
【正文】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每章、每节安排的小实验。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既符合调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也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下面我谈谈利用教师自制教具、学生的小发明、小制作来进行一些小实验,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的实践。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教师都知道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个名言,并在为这个名言实现创新了许多方法,小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同样可以以它独特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刚入中学对物理课充满了好奇,上课前跃跃欲试,兴趣依然,而随着学习的进展,面对一些繁杂抽象的原理,公式,他们的热情就会慢慢消失,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不断创造自制教具和利用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进行一些实验,让学生关注身边物理现象,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这样学生就有了始终热爱物理的兴趣。
在初二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做这几个小实验。1、烧不着的布条:找一块棉布条,用水淋湿,在中间部分滴上酒精,然后用手拿着布条的两端,把布条张开,用蜡烛的火焰烧有酒精的部分。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在棉布条正对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好像火焰穿过了布条,将湿面条离开酒精灯的火焰,过一小会,当棉布上的火熄灭时,却发现棉布条完好无损(当然做这个实验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要强调注意操作安全)。2、吹不落的乒乓球:拿一个玻璃漏斗让口朝下,把一个乒乓球放到宽口处。然后迅速从细口处猛力吹气。有趣的情景出现了:在学生猜测中本应掉下的乒乓球却一直在宽口处旋转着不落下。
二、活跃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动手动脑及参与性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时代,在信息化社会里信息量倍增,知识的全球化使得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影响一个民族素质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信息化社会的需要,也是人的个性发展的需求。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及生活资源,采用小实验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学生的奇思妙想将更有驰聘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将不断并迸发创新的火发,更能激发他们的动手动恼的参与性。如: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用一张纸盖在装满水的集气瓶口,倒转瓶子水不流出,此时学生心中会有这种想法,水有粘性吸起这张很轻的纸,而教师此时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把纸放在上面试一试用手捏着纸能否把水瓶提起来,经历几次实验的失败,学生的思维也就活跃了,很快,同学就有很多想法及方案,纸太软,换硬的纸片,纸片见水容易发软换玻璃,而随着实验的成功,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等学生安静后,教师把问题抛出:是什么力量托起水瓶,同学思考后很快得到答案,大气压托起水瓶。但有同学还有凝问,是不是粘力在起作用,怎样再次证明,解开学生心中的凝惑,我发现不少同学带有矿泉水瓶,让学生用用样办法,把瓶子装满水后,分别把纸片,玻璃盖在瓶口,水不流出,而后用钉子凿了一个小洞,重复刚才实验,水再也不听话,纸片再也托不住水,学生通过再次验证,心中的所有凝惑开了,整节课生动,活泼,自由,洋溢着浓浓的氛围,教师通过几个简单的小实验打开了学生的智慧大门,激励学生动脑思维,张开想象的翅膀,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产生不同想法,充分显示了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同时学生体验到动手,动脑的快乐。
三、设计小实验,将知识延伸到课外
课内教学内容毕竟要受到教学大纲的限制,而课外科技活动、第二课堂无论在内容的深度、广度上,还是在活动的方式、方法上都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搞得丰富多彩,更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有针对性地及时做一些典型的小实验,能收到释疑解难、深化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的效果。例如,在静止液体内部其压强跟深度关系的教学中,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而与液体总重和体积无关是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为了消除疑虑,我把一些练习题中关于橡皮膜凸、平等变化的问题改为小实验,当堂演示并再加改进(用锥形管代替直玻璃管),“事实胜于雄辩”,学生就口服心服了。某些小实验,如“硬币戏法”、“纸盒烧开水”、“测人的最大功率”、“安装模拟家庭电路”等,完全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既可解决某些器材不足的问题,又可以解决课堂时间紧的问题。
四、提高教师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意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还应重视对学生终生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经历基本的科学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融合,使学生最终得到全面发展。如:分子热运动教学中,分子的扩散现象是一种微观抽象运动,如果只告诉学生:分子在不停运动这结论,学生很难理解,而通过几个小实验则可以使学生在交流中理解概念。教师把空气清新剂用红纸裹起来,告诉学生里面藏有溶剂,并要求关闭电扇和门窗,学生此时已全部在注意教师的行动了,而老师说要在教室喷‘杀虫剂’前排同学已经开始恐慌,并捂住鼻子以示抗议,而老师说不对着他们,学生随即说‘我们还会闻到气味,气味会传过去’‘没有风气味怎么传过去呢’学生自然会想到学过知识得到结论: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会运动,教师此时为加深影像说,‘这个理由看起来合理,但是不是真的需要实验检验,请同学们放下捂鼻子的手,当教师对着黑板喷洒后,全班同学笑了,大声说香’学生理解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小实验以其独特特点在教学中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使教学取得很好效果,作为教师更要不断根据实际发展,开发利用有用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学习中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适合社会的有用人才。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教师都知道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个名言,并在为这个名言实现创新了许多方法,小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同样可以以它独特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刚入中学对物理课充满了好奇,上课前跃跃欲试,兴趣依然,而随着学习的进展,面对一些繁杂抽象的原理,公式,他们的热情就会慢慢消失,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不断创造自制教具和利用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进行一些实验,让学生关注身边物理现象,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这样学生就有了始终热爱物理的兴趣。
在初二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做这几个小实验。1、烧不着的布条:找一块棉布条,用水淋湿,在中间部分滴上酒精,然后用手拿着布条的两端,把布条张开,用蜡烛的火焰烧有酒精的部分。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在棉布条正对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好像火焰穿过了布条,将湿面条离开酒精灯的火焰,过一小会,当棉布上的火熄灭时,却发现棉布条完好无损(当然做这个实验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要强调注意操作安全)。2、吹不落的乒乓球:拿一个玻璃漏斗让口朝下,把一个乒乓球放到宽口处。然后迅速从细口处猛力吹气。有趣的情景出现了:在学生猜测中本应掉下的乒乓球却一直在宽口处旋转着不落下。
二、活跃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动手动脑及参与性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时代,在信息化社会里信息量倍增,知识的全球化使得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影响一个民族素质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信息化社会的需要,也是人的个性发展的需求。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及生活资源,采用小实验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学生的奇思妙想将更有驰聘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将不断并迸发创新的火发,更能激发他们的动手动恼的参与性。如: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用一张纸盖在装满水的集气瓶口,倒转瓶子水不流出,此时学生心中会有这种想法,水有粘性吸起这张很轻的纸,而教师此时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把纸放在上面试一试用手捏着纸能否把水瓶提起来,经历几次实验的失败,学生的思维也就活跃了,很快,同学就有很多想法及方案,纸太软,换硬的纸片,纸片见水容易发软换玻璃,而随着实验的成功,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等学生安静后,教师把问题抛出:是什么力量托起水瓶,同学思考后很快得到答案,大气压托起水瓶。但有同学还有凝问,是不是粘力在起作用,怎样再次证明,解开学生心中的凝惑,我发现不少同学带有矿泉水瓶,让学生用用样办法,把瓶子装满水后,分别把纸片,玻璃盖在瓶口,水不流出,而后用钉子凿了一个小洞,重复刚才实验,水再也不听话,纸片再也托不住水,学生通过再次验证,心中的所有凝惑开了,整节课生动,活泼,自由,洋溢着浓浓的氛围,教师通过几个简单的小实验打开了学生的智慧大门,激励学生动脑思维,张开想象的翅膀,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产生不同想法,充分显示了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同时学生体验到动手,动脑的快乐。
三、设计小实验,将知识延伸到课外
课内教学内容毕竟要受到教学大纲的限制,而课外科技活动、第二课堂无论在内容的深度、广度上,还是在活动的方式、方法上都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搞得丰富多彩,更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有针对性地及时做一些典型的小实验,能收到释疑解难、深化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的效果。例如,在静止液体内部其压强跟深度关系的教学中,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而与液体总重和体积无关是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为了消除疑虑,我把一些练习题中关于橡皮膜凸、平等变化的问题改为小实验,当堂演示并再加改进(用锥形管代替直玻璃管),“事实胜于雄辩”,学生就口服心服了。某些小实验,如“硬币戏法”、“纸盒烧开水”、“测人的最大功率”、“安装模拟家庭电路”等,完全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既可解决某些器材不足的问题,又可以解决课堂时间紧的问题。
四、提高教师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意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还应重视对学生终生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经历基本的科学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融合,使学生最终得到全面发展。如:分子热运动教学中,分子的扩散现象是一种微观抽象运动,如果只告诉学生:分子在不停运动这结论,学生很难理解,而通过几个小实验则可以使学生在交流中理解概念。教师把空气清新剂用红纸裹起来,告诉学生里面藏有溶剂,并要求关闭电扇和门窗,学生此时已全部在注意教师的行动了,而老师说要在教室喷‘杀虫剂’前排同学已经开始恐慌,并捂住鼻子以示抗议,而老师说不对着他们,学生随即说‘我们还会闻到气味,气味会传过去’‘没有风气味怎么传过去呢’学生自然会想到学过知识得到结论: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会运动,教师此时为加深影像说,‘这个理由看起来合理,但是不是真的需要实验检验,请同学们放下捂鼻子的手,当教师对着黑板喷洒后,全班同学笑了,大声说香’学生理解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小实验以其独特特点在教学中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使教学取得很好效果,作为教师更要不断根据实际发展,开发利用有用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学习中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适合社会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