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讨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作者】 张辉臻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旧店镇祝沟小学


【正文】摘 要: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尤应如此。要根据年段的不同、课文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思维;创造
  创造性想象是一种不依据他人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关于某个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小学生正处在由无意想象向有意想象过渡,由再造想象往创造想象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好时机。
  一、以课文为原型,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创造性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独立地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教学中,结合课文,运用幻灯投影的形象性,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的培养十分重要。如讲完《坐井观天》这一课后,我们提出“井里的青蛙跳出以后……”的问题,引导学生想象井底青蛙跳出井后的情形,让其将想象的情形画在玻璃片上,然后映示在银幕上,再让他们发挥想象根据自己的画面讲出故事来。现仅举有代表性的三例,来说明学生确实发挥了丰富的想象,画出了各异的画面,讲出了生动的故事。学生甲在画面上画了两口井,他讲的故事是:那只青蛙从原来的那口井跳进了不远的另一口井里;它认为小鸟的话确实错了。“我跳出来了,还不是一样的吗?……”学生乙画了一口井和井旁一只打水的罐子,他讲了青蛙跳出井后,不幸落进了井旁的罐子里,它感觉到地方又黑又小,光滑冰凉,只能看见半边月亮,还没有井里温暖、宽敞,于是它又失望地回到井里去了。学生丙的画面是:井旁是—片广阔的稻田,青蛙正在捕食害虫。他讲到:青蛙不信小鸟的话,鼓足勇气跳出了那口井,就来到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于是它再也不愿回到井里去了,并且学会了捕食害虫,为人类造福……这里以课文中的内容为原型,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不仅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且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画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二、多角度、深层次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当前的课题条件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沿着不同方向进行思考,进而提出独特的见解。利用学生感知投影对象的多维性,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沿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能不能打破常规,改变这种老师堂堂主动,学生课课被动的局势呢?经过实践,我们灵活运用电教媒体的直观、形象性,在课堂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假设、联想,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如讲《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我们提出了思考题:如果当时周围没有石块,乌鸦应当怎样才能喝到水?由于这个问题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有一定难度,于是我们映示了几幅画面在银幕上来引导学生联想。第一幅是一位小朋友正拿一只杯子向另一只杯子里倒水;第二幅是洗衣盆里掉在外面的洗衣服角儿还在一滴滴往下滴水珠;第三幅则是一位小朋友将几棵大白菜放在水盆里,盆里的水便溢出来了。针对以上几幅富有启发性的画面,学生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大都得出了以下三种喝水方法:将瓶子推倒,让水流出来;衔来布条,一头浸在瓶子里;另一头露在外面,让水流出来(有位学生告诉我们,他妈妈就这样教过他浇花);可以衔来小树枝、小杂物等放入瓶子里,让水流出来。这样用投影片映示富有启发性的画面,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拓宽了思路,使学生的假设联想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
  三、注重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纵向探究,就是启发他们在学习中或追根溯源,探究事物的起因,或沿着原先的思维方向进一步探求,深入事物的发展变化。这样做,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他们的思维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向纵深发展。如《草地夜行》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在让学生弄懂这“风雨”黑暗“以后,可启发他们想象这条”光明大道“指的是什么。沿着这条路走将会迎来什么样的前景。还可以利用课文中耐人寻味的、和中心密切相关的词语启发学生想象。这样利用教材的各种内容进行合理想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发展了他们的探求精神。
  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变通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多种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动态结构过程,它包括知、情、意在内的各种心理活动在最高水平上的综合。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他们的思维还很肤浅,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都在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不断加强。教师只有抓住小学思维发展的这个“过渡”时期,认真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为他们将来成为创造性、开拓性人才奠定基础。如教学《刻舟求剑》时,设计了一个“你能替那个人想想办法把剑捞上来吗?”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此时,当学生认为该把船开到当时掉剑的河面上去,然后让会游泳的人潜入河底寻找、打捞,但有两个学生的办法却颇具新意:或把一块大吸铁石栓在绳子上,然后放入水中把剑吸住拉上来;或再有学生让为设法让河水改道,使剑自己露出来。这些办法也有许多毛病可挑,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不能不承认这其中闪耀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他们“别出心裁”,用前所未有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之闻的差异,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是培养思维独特性的有效方法。对于能从新异的角度思考问题、敢于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应给予肯定和赞扬。
  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被激活,创造性思维一定会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素芹.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发言中胆怯心理的疏导[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8(10):41.
  [2]卢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差生怕发言心理纠正方法[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8(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