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教学“读”的尝试
【作者】 曾拥军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孟塘镇睦邻村小
【正文】摘 要: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读”是小学语文学习中“说”和“写”的前提,只有“多读”,才能“多说”和“多写”。本文以语文课堂教学中“读”为重点的教学模式为基础,来探讨怎么进行读的训练。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默读;训练措施
读是最有效的记忆方式之一,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读是非常重要的。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分为默读和朗读。它们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传递。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还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这即是默读的应用。
一、朗读训练的现状
1.没有足够的训练时间
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上,40 分钟的时间,除去讲问的时间,能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真的是很少,“满堂灌”的情况倒是经常可以看到。而在农村小学这种情况更加的严重。比如,讲授新课前的预习性阅读时间和次数都很少,甚至都没有。教师片面追求教学的进度,而忽略了对课文朗读的认真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几乎是每篇课文的基本教学目的。根据作者的教学实践,很多时候,全班有超过二分之一的同学都不能做到这个基本要求。为什么?不夠重视。很多教师只是把朗读看作教学过程中一个必须经过的环节,不追求朗读的质量。
2.没有注重效率
朗读不是只求好看热闹的“面子工程”。在语文课堂的朗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男生读了女生读,甲组读完乙组读,班级里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的很。可是,冷静下来之后呢?细想一下,在这个朗读中,教师有没有对朗读认真做点评和指导?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反馈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朗读后,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和点评,那么,他的朗读基本上就是无用的。试想一下,这样的课堂,谈得上什么效率?
3.没有多方面训练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面对全体学生,但是,后进生的接受能力较慢。所以,很多时候,教师只乐意让接受能力快的学生来朗读并进行指导。而大多数的学生只能默默地坐在那里无所作为。这样的课堂,班级的整体朗读水平怎么能提高?这也与我们“面向全体”的教育宗旨背道而驰。
4.朗读的训练方式单一
朗读的训练方式普遍单一,几乎都是全班一起朗读。在日常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这样要求的:“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但是,什么是“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却没有说明。这样的指导又有什么意义?朗读时,教师不应该作“一刀切”的要求。同时,只重视朗读声音的转换技巧指导,而不重视内心的感受表达。只是在浅层上作指导而不在理解文字的内涵上下工夫。
二、提升朗读水平的训练措施
朗读教学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它需要教师时时刻刻的指导和关注。想要一蹴而就取得成效是不可能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改善教学:
1.增加朗读训练时间
俗话说“熟能生巧”。作者认为给朗读教学提供充足的训练时间是必须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接受能力不同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朗读时间。在一节40分钟的课堂时间里,不能只给学生4、5分钟的朗读时间。要在读前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预习。在学生自读一遍后,要求他们自己划出不懂的字、词,给不认识的生字标上读音,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这个朗读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好好地读,试读、练读、通读、反复读,在不断的读中感悟文章的主旨,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同学之间再经过评议、模仿来进一步提高朗读水平。“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个方法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2.在理解中朗读
很难想象,如果你对这篇课文都不理解,你能把这篇课文读得绘声绘色。比如,作者在教学郑振铎的《燕子》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们走近文章的情境,再感受燕子的活泼和春意活力。在学生们对燕子和春天有了感悟之后,读起文章来就流畅许多了,也是真正的渗透进读者的感情了。通过朗读,让读者和作者真正的走到了一起,走近作者和文章的精神世界。
这样,你还怕读不好课文吗?
3.多措并举,恰当运用
刘伯承元帅说过:“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朗读教学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看锅下米”,根据不同的课文我们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来教学。范读、齐读、指名读等方法都可以在朗读教学中使用。只要能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读出他们自己的独特感受,那就是可以的,值得鼓励和表扬的,不能打杀学生们自我感知的萌芽。
三、发挥默读的作用
默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少应用的一种阅读方式,它更多的是体现在学生自己看书的时候或课外阅读上。但是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能力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体现在喜欢安静学习环境的学生身上。老师应该因材施教,引导不喜欢朗读的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去默读,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默读的时间和地点,或者引导他们增加课外阅读的量,经常与他们交流,同样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这是我们教师在小学语文读的训练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结语
小学语文读的教学训练经过了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和总结,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利用身边不同的资源和设备,为学生提供多样化读的训练,以解决过去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加强引导,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从读的训练中得到最好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吕艳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J].科学中国人,2017,0(5X).
[2]张瑞宾.浅谈如何落实好小学语文教学中读的训练[J].科学中国人,2015,0(2Z).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默读;训练措施
读是最有效的记忆方式之一,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读是非常重要的。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分为默读和朗读。它们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传递。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还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这即是默读的应用。
一、朗读训练的现状
1.没有足够的训练时间
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上,40 分钟的时间,除去讲问的时间,能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真的是很少,“满堂灌”的情况倒是经常可以看到。而在农村小学这种情况更加的严重。比如,讲授新课前的预习性阅读时间和次数都很少,甚至都没有。教师片面追求教学的进度,而忽略了对课文朗读的认真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几乎是每篇课文的基本教学目的。根据作者的教学实践,很多时候,全班有超过二分之一的同学都不能做到这个基本要求。为什么?不夠重视。很多教师只是把朗读看作教学过程中一个必须经过的环节,不追求朗读的质量。
2.没有注重效率
朗读不是只求好看热闹的“面子工程”。在语文课堂的朗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男生读了女生读,甲组读完乙组读,班级里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的很。可是,冷静下来之后呢?细想一下,在这个朗读中,教师有没有对朗读认真做点评和指导?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反馈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朗读后,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和点评,那么,他的朗读基本上就是无用的。试想一下,这样的课堂,谈得上什么效率?
3.没有多方面训练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面对全体学生,但是,后进生的接受能力较慢。所以,很多时候,教师只乐意让接受能力快的学生来朗读并进行指导。而大多数的学生只能默默地坐在那里无所作为。这样的课堂,班级的整体朗读水平怎么能提高?这也与我们“面向全体”的教育宗旨背道而驰。
4.朗读的训练方式单一
朗读的训练方式普遍单一,几乎都是全班一起朗读。在日常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这样要求的:“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但是,什么是“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却没有说明。这样的指导又有什么意义?朗读时,教师不应该作“一刀切”的要求。同时,只重视朗读声音的转换技巧指导,而不重视内心的感受表达。只是在浅层上作指导而不在理解文字的内涵上下工夫。
二、提升朗读水平的训练措施
朗读教学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它需要教师时时刻刻的指导和关注。想要一蹴而就取得成效是不可能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改善教学:
1.增加朗读训练时间
俗话说“熟能生巧”。作者认为给朗读教学提供充足的训练时间是必须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接受能力不同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朗读时间。在一节40分钟的课堂时间里,不能只给学生4、5分钟的朗读时间。要在读前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预习。在学生自读一遍后,要求他们自己划出不懂的字、词,给不认识的生字标上读音,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这个朗读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好好地读,试读、练读、通读、反复读,在不断的读中感悟文章的主旨,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同学之间再经过评议、模仿来进一步提高朗读水平。“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个方法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2.在理解中朗读
很难想象,如果你对这篇课文都不理解,你能把这篇课文读得绘声绘色。比如,作者在教学郑振铎的《燕子》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们走近文章的情境,再感受燕子的活泼和春意活力。在学生们对燕子和春天有了感悟之后,读起文章来就流畅许多了,也是真正的渗透进读者的感情了。通过朗读,让读者和作者真正的走到了一起,走近作者和文章的精神世界。
这样,你还怕读不好课文吗?
3.多措并举,恰当运用
刘伯承元帅说过:“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朗读教学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看锅下米”,根据不同的课文我们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来教学。范读、齐读、指名读等方法都可以在朗读教学中使用。只要能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读出他们自己的独特感受,那就是可以的,值得鼓励和表扬的,不能打杀学生们自我感知的萌芽。
三、发挥默读的作用
默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少应用的一种阅读方式,它更多的是体现在学生自己看书的时候或课外阅读上。但是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能力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体现在喜欢安静学习环境的学生身上。老师应该因材施教,引导不喜欢朗读的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去默读,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默读的时间和地点,或者引导他们增加课外阅读的量,经常与他们交流,同样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这是我们教师在小学语文读的训练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结语
小学语文读的教学训练经过了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和总结,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利用身边不同的资源和设备,为学生提供多样化读的训练,以解决过去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加强引导,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从读的训练中得到最好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吕艳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J].科学中国人,2017,0(5X).
[2]张瑞宾.浅谈如何落实好小学语文教学中读的训练[J].科学中国人,2015,0(2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