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李 勇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沽河街道孙受中学
【正文】摘 要:生物学是揭示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奥秘的一门学科,千姿百态的生物及神奇的生命现象对学生都会产生吸引力。目前威胁人类生存的粮食、能源短缺、环境恶化、人口膨胀四大问题都与生物科学息息相关,学习这些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求知欲望。教学中如何挖掘学生创新思维的潜在因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途径
21世纪是一个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生活竞争异常激烈。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在教育方面体现在培养创新人才上。作为生物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进行创新教育
兴趣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先导,培养青少年创造能力,不仅需要以知识和智能为基础,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创造兴趣对创造能力的培养及发展有一定的导向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创新教育,首先,教师不能只是以书为本,要充分运用生物学的新成就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生物学方面的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介绍克隆技术、介绍人类对“外星人”的研究情况、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并开展讨论,肯定他们的设想,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兴趣是学生自觉思考和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就有了求新意、求新解的可能。
二、激励想象,开发创新精神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是非常重要的。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中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所以教学中教师应激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学习“免疫”一节时,在了解免疫有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的功能后,学生明白了在对患者进行移植时,为什么要有选择性。此时,教师可不失时机地问:“如果你是医生,在没有合适的器官移植时,有没有其他办法呢?”经过讨论学生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克隆技术,克隆出所需器官。再如:学习《家鸽》时指出:如果人类想象鸟一样在天空中飞行,胸前就得突出一个一米多高的龙骨突来。下课后,一个学生告诉我,他以后一定要设计一种单人飞机,代替自行车,单机的外形酷似鸟类的龙骨突和翅膀,到那时我们外出就不用骑车、坐车了。对于学生的各种想象,教师不能讽刺、挖苦,而应该给予肯定和赞赏,激励学生,“想得到,就能做得到”,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要使学生思想中产生的微弱创造火苗得以燃烧和发展。创造欲望和创新需求被激活后,学生认识到了创新活力的神奇和奥秘,从而会更加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三、创设疑境,诱导创新思维
创造素质最基本的态度就是质疑。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认识过程和思维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带着问题学,随着问题深入学。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层次性,做到层层递进,解决问题具有启发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克服包办灌输的做法。上课时经常碰到学生质疑,如:在“观察植物的根毛”实验中,书中所用的材料是小麦根毛,经过观察后有的学生质疑,小麦根毛纤弱,观察效果不够理想。我及时引导他们可否尝试用其他植物作实验材料?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通过多种植物根毛的培养和观察,学生们得出结论:玉米和葵花的根毛最明显、最易观察,从而让学生真正体验了创新的成功,激发了创新的欲望。在这个双向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注重实践,捕捉创新火花
生物学中实验占很大的比例,我们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让学生最大限度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捕捉创新的火花。如:“观察叶的结构”这个实验,按教材要求发给一种植物叶片,我在实验中则有意识地发给学生多种植物叶片,有菠菜叶、槐树叶等。让学生去实验哪种叶片最容易做出装片而且观察到。通过实验学生徒手切片的能力提高了,而且得到了启发,实验还可以进行改进甚至创新。开展丰富的活动,能活跃学生的思想,自由地、选择地吸收知识,能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追求、探索以及对多种思维方式的借鉴。例如:组织一些如何减少工业污染、克隆、珍稀动物的保护等社会问题的讨论,师生随意交流,使学生超越教师,对某些问题产生观点和方法。这些观点和方法对专业人士来说也许是陈旧的,甚至还显得幼稚,但对学生自己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新思想的“火花”,教师应积极鼓励,给予支持和肯定。生物学科是与生活实践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教师要经常带学生去野外观察动植物,进行一些扦插、嫁接,观察萌发的种子,采集标本等实践活动。通过这些看、听、做等活动,学生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和做法。如:不同的植物扦插方法是否相同?如何扦插成活率高?为什么有的不易成活?等等。总之,生物教学只有联系生活实践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永不枯竭的创新源泉。
五、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创新能力
理论联系实践是一个重要的原则,正确贯彻这一原则,可使抽象问题简单化、一般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统一。我认为开辟生物学第二课堂途径是多样的。如:成立“学习生物学小组”、定期举办生物学知识竞赛活动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奇异的联想和不寻常的思维,营造追求真理的氛围。增强了对生物学的兴趣,深化了课堂教学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头脑,并从中得到人生意义的启迪,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得到充分地开发,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未来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生物学教学的灵魂和核心,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只要我们多给学生点思考的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的种子一定会在学生思维中结出丰硕的果实,就一定会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平安.新课改的初中生物教学需转变方式[j].新课程学习(中学),2009,(05).
[2]张世恒.新课程下如何提高生物教学的实效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1,(26).
[3]田风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8):182.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途径
21世纪是一个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生活竞争异常激烈。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在教育方面体现在培养创新人才上。作为生物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进行创新教育
兴趣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先导,培养青少年创造能力,不仅需要以知识和智能为基础,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创造兴趣对创造能力的培养及发展有一定的导向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创新教育,首先,教师不能只是以书为本,要充分运用生物学的新成就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生物学方面的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介绍克隆技术、介绍人类对“外星人”的研究情况、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并开展讨论,肯定他们的设想,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兴趣是学生自觉思考和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就有了求新意、求新解的可能。
二、激励想象,开发创新精神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是非常重要的。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中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所以教学中教师应激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学习“免疫”一节时,在了解免疫有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的功能后,学生明白了在对患者进行移植时,为什么要有选择性。此时,教师可不失时机地问:“如果你是医生,在没有合适的器官移植时,有没有其他办法呢?”经过讨论学生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克隆技术,克隆出所需器官。再如:学习《家鸽》时指出:如果人类想象鸟一样在天空中飞行,胸前就得突出一个一米多高的龙骨突来。下课后,一个学生告诉我,他以后一定要设计一种单人飞机,代替自行车,单机的外形酷似鸟类的龙骨突和翅膀,到那时我们外出就不用骑车、坐车了。对于学生的各种想象,教师不能讽刺、挖苦,而应该给予肯定和赞赏,激励学生,“想得到,就能做得到”,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要使学生思想中产生的微弱创造火苗得以燃烧和发展。创造欲望和创新需求被激活后,学生认识到了创新活力的神奇和奥秘,从而会更加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三、创设疑境,诱导创新思维
创造素质最基本的态度就是质疑。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认识过程和思维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带着问题学,随着问题深入学。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层次性,做到层层递进,解决问题具有启发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克服包办灌输的做法。上课时经常碰到学生质疑,如:在“观察植物的根毛”实验中,书中所用的材料是小麦根毛,经过观察后有的学生质疑,小麦根毛纤弱,观察效果不够理想。我及时引导他们可否尝试用其他植物作实验材料?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通过多种植物根毛的培养和观察,学生们得出结论:玉米和葵花的根毛最明显、最易观察,从而让学生真正体验了创新的成功,激发了创新的欲望。在这个双向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注重实践,捕捉创新火花
生物学中实验占很大的比例,我们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让学生最大限度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捕捉创新的火花。如:“观察叶的结构”这个实验,按教材要求发给一种植物叶片,我在实验中则有意识地发给学生多种植物叶片,有菠菜叶、槐树叶等。让学生去实验哪种叶片最容易做出装片而且观察到。通过实验学生徒手切片的能力提高了,而且得到了启发,实验还可以进行改进甚至创新。开展丰富的活动,能活跃学生的思想,自由地、选择地吸收知识,能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追求、探索以及对多种思维方式的借鉴。例如:组织一些如何减少工业污染、克隆、珍稀动物的保护等社会问题的讨论,师生随意交流,使学生超越教师,对某些问题产生观点和方法。这些观点和方法对专业人士来说也许是陈旧的,甚至还显得幼稚,但对学生自己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新思想的“火花”,教师应积极鼓励,给予支持和肯定。生物学科是与生活实践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教师要经常带学生去野外观察动植物,进行一些扦插、嫁接,观察萌发的种子,采集标本等实践活动。通过这些看、听、做等活动,学生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和做法。如:不同的植物扦插方法是否相同?如何扦插成活率高?为什么有的不易成活?等等。总之,生物教学只有联系生活实践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永不枯竭的创新源泉。
五、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创新能力
理论联系实践是一个重要的原则,正确贯彻这一原则,可使抽象问题简单化、一般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统一。我认为开辟生物学第二课堂途径是多样的。如:成立“学习生物学小组”、定期举办生物学知识竞赛活动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奇异的联想和不寻常的思维,营造追求真理的氛围。增强了对生物学的兴趣,深化了课堂教学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头脑,并从中得到人生意义的启迪,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得到充分地开发,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未来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生物学教学的灵魂和核心,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只要我们多给学生点思考的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的种子一定会在学生思维中结出丰硕的果实,就一定会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平安.新课改的初中生物教学需转变方式[j].新课程学习(中学),2009,(05).
[2]张世恒.新课程下如何提高生物教学的实效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1,(26).
[3]田风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