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以外研版高中英语课为例的课堂导入设计的研究
【作者】 肖智鑫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第八中学)
【正文】高中英语是一门重要的语言课程,通过课堂我们要向学生传授听、说、读、等各种不同的能力。每节课都有一个不同的学习任务,但是几乎每堂课都需要一个导入。
一、将“导入”的概念运用到教材分析中
通常英语当中用“lead-in”来翻译“导入”这个概念,《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lead-in: introduction to a subject.
通过研读教材,我们会发现每个版本的高中英语教材都有这么一个导入环节的设计。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高中英语教学版本(以下皆称为外研版)的每一个Module的第一个环节设计都命名为Introduction。这样的设计本身就考虑了学情,学生的认知和需求,符合了创设情境和语境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精神。
二、“导入”和课堂的结合
1. “导入课”和“课堂导入”
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及优质课观摩的体验等,笔者对一种叫做导入课的课型也颇为感兴趣,那是整节课作为整个单元或模块的导入,通常它会以完成词汇基础为主要目标,为接下来的学习搭桥铺路。
而平时的教学,往往目标明确、时间紧凑,导入的设计往往分散到每节课的前几分钟,简洁高效的导入一般是在三到五分钟内。接下来,本文会针对课堂导入进行反思和研究。
2. 受欢迎的课堂导入的方式
根据课型和学情,甚至教师的特点、个性或喜好偏向,导入可以有很多方法和途径,但是却没有一种固定的划分标准。在高中阶段,教师通常会采用多媒体导入、问题导入、图片导入、复习导入、自由交谈导入以及文化知识导入等。根据调查,笔者发现深受学生喜爱的导入方式主要有多媒体(音频、视频或图片)导入、情境导入、游戏导入、问题设置导入这几类。
3. 课堂导入的成功案例分析(以外研版教学为例):
教学实例一:
外研社必修三第3模块 The Violence of Natue的第一篇阅读,讲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和一个因自然灾害引发的离奇故事。
笔者考虑到文中涉及的自然灾害是学生从未真切感受过的,谈感受的时候未免只限于文字资料,所以准备了一段视频节选 INTO THE STORM,学生通过观察发生了什么,且尽量描述现象和感受,于是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迅速进入学习单词和表达法的小状态,引入课文就自然过渡了。
教学实例二:
外研社必修四第3模块 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acation的第一篇阅读文章,介绍了不同国家不同的肢体语言及其含义。
笔者在进行阅读教学前,准备了一首英文歌IF YOU ARE HAPPY,并且将歌词当中的几个表示动作的表达法挖空,让学生边感受相应的动作,一边听歌一边填写缺失的表达法,第二遍在听歌时,不仅核对刚刚听的有没有正确,还可以做出相应的肢体语言。
这种轻松有趣的导入方法立即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整个课堂呈现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而且全体同学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教学实例三:
外研社必修五第2模块 A Job Worth Doing的的第一部分Introduction呈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职业的图片,要求学生学习词汇和练习表达。
笔者联想到一首叫做 BE WHAT YOU WANNA BE的英文歌,将歌词当中大量的职业词汇挖空,并且考虑学情,制作了稍慢速度的音乐文件,先让学生听慢速版填歌词,再听第二遍的时候,用标准版,核对答案之后,最后用一段剪辑的此英文歌的MV奖励听歌填词任务完成不错的全班同学。
首先,这首歌轻松愉快,贴近学生的喜好,其次,材料非常符合这节课的词汇要求,教学目标也达到了,最后,有梯度的难度设计又让学生可以探究和挑战。于是,整堂课在学生积极参与、热情开心的氛围下拉开序幕。就连平时比较枯燥乏味的单词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效果非常好。
三、研究思考和总结
综上所述,富有启发性的导入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促进英语的听说等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未来英语一线教师应该更多利用课余时间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跟进各类新颖的素材,深入了解所教班级的学生的特点、喜好以及当前的知识储备情况,并且结合不同课型的不同需求,设计更个性化、更新颖的导入活动,更好地为英语教育教学助力。
一、将“导入”的概念运用到教材分析中
通常英语当中用“lead-in”来翻译“导入”这个概念,《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lead-in: introduction to a subject.
通过研读教材,我们会发现每个版本的高中英语教材都有这么一个导入环节的设计。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高中英语教学版本(以下皆称为外研版)的每一个Module的第一个环节设计都命名为Introduction。这样的设计本身就考虑了学情,学生的认知和需求,符合了创设情境和语境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精神。
二、“导入”和课堂的结合
1. “导入课”和“课堂导入”
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及优质课观摩的体验等,笔者对一种叫做导入课的课型也颇为感兴趣,那是整节课作为整个单元或模块的导入,通常它会以完成词汇基础为主要目标,为接下来的学习搭桥铺路。
而平时的教学,往往目标明确、时间紧凑,导入的设计往往分散到每节课的前几分钟,简洁高效的导入一般是在三到五分钟内。接下来,本文会针对课堂导入进行反思和研究。
2. 受欢迎的课堂导入的方式
根据课型和学情,甚至教师的特点、个性或喜好偏向,导入可以有很多方法和途径,但是却没有一种固定的划分标准。在高中阶段,教师通常会采用多媒体导入、问题导入、图片导入、复习导入、自由交谈导入以及文化知识导入等。根据调查,笔者发现深受学生喜爱的导入方式主要有多媒体(音频、视频或图片)导入、情境导入、游戏导入、问题设置导入这几类。
3. 课堂导入的成功案例分析(以外研版教学为例):
教学实例一:
外研社必修三第3模块 The Violence of Natue的第一篇阅读,讲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和一个因自然灾害引发的离奇故事。
笔者考虑到文中涉及的自然灾害是学生从未真切感受过的,谈感受的时候未免只限于文字资料,所以准备了一段视频节选 INTO THE STORM,学生通过观察发生了什么,且尽量描述现象和感受,于是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迅速进入学习单词和表达法的小状态,引入课文就自然过渡了。
教学实例二:
外研社必修四第3模块 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acation的第一篇阅读文章,介绍了不同国家不同的肢体语言及其含义。
笔者在进行阅读教学前,准备了一首英文歌IF YOU ARE HAPPY,并且将歌词当中的几个表示动作的表达法挖空,让学生边感受相应的动作,一边听歌一边填写缺失的表达法,第二遍在听歌时,不仅核对刚刚听的有没有正确,还可以做出相应的肢体语言。
这种轻松有趣的导入方法立即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整个课堂呈现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而且全体同学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教学实例三:
外研社必修五第2模块 A Job Worth Doing的的第一部分Introduction呈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职业的图片,要求学生学习词汇和练习表达。
笔者联想到一首叫做 BE WHAT YOU WANNA BE的英文歌,将歌词当中大量的职业词汇挖空,并且考虑学情,制作了稍慢速度的音乐文件,先让学生听慢速版填歌词,再听第二遍的时候,用标准版,核对答案之后,最后用一段剪辑的此英文歌的MV奖励听歌填词任务完成不错的全班同学。
首先,这首歌轻松愉快,贴近学生的喜好,其次,材料非常符合这节课的词汇要求,教学目标也达到了,最后,有梯度的难度设计又让学生可以探究和挑战。于是,整堂课在学生积极参与、热情开心的氛围下拉开序幕。就连平时比较枯燥乏味的单词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效果非常好。
三、研究思考和总结
综上所述,富有启发性的导入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促进英语的听说等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未来英语一线教师应该更多利用课余时间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跟进各类新颖的素材,深入了解所教班级的学生的特点、喜好以及当前的知识储备情况,并且结合不同课型的不同需求,设计更个性化、更新颖的导入活动,更好地为英语教育教学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