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作者】 贺 松
【机构】 (湖北省竹溪县中峰镇中心学校)
【正文】摘 要: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入手,着重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以及存问题的原因,并探索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师在课堂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能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问题,往往这个有效的问题会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相反,如果教师的提问很肤浅,老师一问学生齐声回答,表面学生全会,看似场面整齐,实则没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如果问题模棱两可,学生则会云里雾里,一脸茫然,根本摸不着头脑。因此,只有处理好课堂的有效提问,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方法的交流、经验的分享,才能呈现出乐学高效的数学课堂。
二、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以教师提问为主。在数学课堂上,课堂提问的主体多为教师,学生很少在课堂上向教师质疑。这是因为,小学数学教师十分重视课堂讲解时间,认为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够学会知识,因此,数学教师掌控着课堂,处于主体地位,安排每个环节的课堂活动,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复习所学的知识,并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思考。有时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留给学生的时间有限,根本不让学生提问,认为学生提问会影响教学进度。而学生害怕被教师批评或被同学嘲笑而不愿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
2、提问内容单一。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大多数是教材中的问题,往往这些问题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可能已经知道答案,对学生来说已经没有兴趣。这种机械性的提问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毫无作用,也不会提高教学的效果。
3、问题设置缺乏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对问题的把握不准,问题设置过于简单,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缺乏针对性。这样的问题设置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没有产生作用,学生只是机械的回答教材中的问题,没有开动脑筋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师常常以“是不是”?“对不对”?这种毫无意义问题来进行提问,这样的问题的设置非常空洞。
4、学生回答方式不够完善。在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多数教师都采用让学生举手回答或集体回答的方式。这会导致部分学生缺乏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不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亦或是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害怕答错了受到同学嘲笑而不愿意回答,这使得举手回答的学生基本都成为那些成绩优秀的对答案有把握的学生。这种看似学生占主动地位的回答方式,实际上学生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有些教师为了课堂进度下意识的选择学习优秀的学生来回答,忽视了学习成绩较差学生。另一方面,集体回答又难以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导致有些学生滥竽充数,并没有参与回答。久而久之,极容易导致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对于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1、选准问题的切入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首先需要教师寻找到合适的问题切入点。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要全面、深入地了解数学课程知识,清楚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联系,通过一个问题不断地延伸和追问,让学生的思考完成由点到线到面的过程,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有针对性地提问。有针对性地提问在问题教学法的应用中同样很重要,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甚至是对学生的性格特质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认知。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这样才能设置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同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问题从易到难有层次的进行,使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对所学知识首先有一个回顾,然后慢慢加大难度。
3、把握问题的关键点。把握教学重点可以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科学合理的提问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首先设置问题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会有明显提高;其次教师在进行问题的设置时要注重疏导障碍,学生在进行思考过程中,往往思维发生障碍的地方就是教学的重点地方,教师要及时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前后相联系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4、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另一方面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全面考虑,给中下游的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优秀的学生可以回答比较具有创设性的问题,中下游的学生可以回答基础性的问题。
5、创设生活化场景。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还需要创设生活化的场景,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通过利用数学知识发现、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且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6、要给学生思考时间。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那么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学生的应答兴趣就会加大,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回答会更完整、更准确、更精彩,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显增强。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不仅可影响其今后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会影响其今后的身心发展,因而只有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懂得如何通过提出有效问题来优化课堂教学,才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师在课堂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能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问题,往往这个有效的问题会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相反,如果教师的提问很肤浅,老师一问学生齐声回答,表面学生全会,看似场面整齐,实则没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如果问题模棱两可,学生则会云里雾里,一脸茫然,根本摸不着头脑。因此,只有处理好课堂的有效提问,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方法的交流、经验的分享,才能呈现出乐学高效的数学课堂。
二、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以教师提问为主。在数学课堂上,课堂提问的主体多为教师,学生很少在课堂上向教师质疑。这是因为,小学数学教师十分重视课堂讲解时间,认为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够学会知识,因此,数学教师掌控着课堂,处于主体地位,安排每个环节的课堂活动,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复习所学的知识,并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思考。有时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留给学生的时间有限,根本不让学生提问,认为学生提问会影响教学进度。而学生害怕被教师批评或被同学嘲笑而不愿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
2、提问内容单一。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大多数是教材中的问题,往往这些问题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可能已经知道答案,对学生来说已经没有兴趣。这种机械性的提问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毫无作用,也不会提高教学的效果。
3、问题设置缺乏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对问题的把握不准,问题设置过于简单,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缺乏针对性。这样的问题设置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没有产生作用,学生只是机械的回答教材中的问题,没有开动脑筋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师常常以“是不是”?“对不对”?这种毫无意义问题来进行提问,这样的问题的设置非常空洞。
4、学生回答方式不够完善。在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多数教师都采用让学生举手回答或集体回答的方式。这会导致部分学生缺乏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不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亦或是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害怕答错了受到同学嘲笑而不愿意回答,这使得举手回答的学生基本都成为那些成绩优秀的对答案有把握的学生。这种看似学生占主动地位的回答方式,实际上学生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有些教师为了课堂进度下意识的选择学习优秀的学生来回答,忽视了学习成绩较差学生。另一方面,集体回答又难以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导致有些学生滥竽充数,并没有参与回答。久而久之,极容易导致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对于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1、选准问题的切入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首先需要教师寻找到合适的问题切入点。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要全面、深入地了解数学课程知识,清楚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联系,通过一个问题不断地延伸和追问,让学生的思考完成由点到线到面的过程,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有针对性地提问。有针对性地提问在问题教学法的应用中同样很重要,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甚至是对学生的性格特质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认知。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这样才能设置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同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问题从易到难有层次的进行,使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对所学知识首先有一个回顾,然后慢慢加大难度。
3、把握问题的关键点。把握教学重点可以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科学合理的提问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首先设置问题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会有明显提高;其次教师在进行问题的设置时要注重疏导障碍,学生在进行思考过程中,往往思维发生障碍的地方就是教学的重点地方,教师要及时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前后相联系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4、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另一方面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全面考虑,给中下游的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优秀的学生可以回答比较具有创设性的问题,中下游的学生可以回答基础性的问题。
5、创设生活化场景。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还需要创设生活化的场景,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通过利用数学知识发现、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且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6、要给学生思考时间。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那么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学生的应答兴趣就会加大,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回答会更完整、更准确、更精彩,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显增强。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不仅可影响其今后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会影响其今后的身心发展,因而只有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懂得如何通过提出有效问题来优化课堂教学,才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