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探剪纸在农村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实践与应用

【作者】 孙 堃

【机构】 (新疆伊宁市第十小学)


【正文】摘 要:时代的进步带动了全球化,随着世界各地文化不断融合,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走入我们的社会,与此同时,民族文化却在被人们忽视。我国的剪纸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宝。剪纸艺术想要获得更好的创新和进步,就需要我们在美术课堂中有意识地进行剪纸教学,让学生了解剪纸文化,学会做一些基本的剪纸作品,在制作中感受快乐。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课程整合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不断推进实施,各学科有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小学美术这门艺术类学科,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重视起来,目的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而是让学生感知到艺术的魅力所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审美水平的提升。剪纸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体现,体现了中华人民的创造力和只会。根据农村小学美术课堂的特点,我们要在美术课堂中添加进去丰富的剪纸艺术,让剪纸走进课堂,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让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上获得推广,并深深扎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1、概述民间剪纸艺术
  1.1 中华民族的剪纸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而历久弥新,较之于其它的民俗文化,剪纸艺术流传范围广,又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既实用,又富有很高的艺术性。剪纸这门艺术通过纸张的刻画而成,其材料非常简单,一张纸、一把剪刀或刻刀就能创造出一副精美的剪贴画,通过镂刻各种形象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剪纸艺术素材广泛,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材料随处可见,创作形式又非常丰富,一张小小的剪纸作品,蕴含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体现着老百姓的理想。
  1.2 一些艺术方面的研究者表示,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活灵活现的传统文化。由于地理位置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如今的剪纸艺术中,仍然保留着我国从古至今不同阶段的文化,而不同地区的剪纸文化,题材又大致相似,所以剪纸文化既呈现出地域性色彩,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中华民族的神秘、伟大以及劳动者的智慧都凝聚在小小的剪纸上。剪纸流传千百年而生生不息,经过历代艺术家的传承与发展,散发出越来越大的艺术价值,各地区通过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手法和造型,但表达的深层含义却是各不相同的。
  1.3 作为美术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剪纸的创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剪纸所表达的内容大都是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截取出来的,生动地再现了百姓生活和乡风民俗,集合了民间风俗与传统文化。剪纸的地域性,主要是因为各地方的剪纸深受自然环境、风土民俗的影响,剪纸的主题直接反应了劳动人民的朴素的生活,也映射了当地的习俗、民风和人们的美好愿望。
  2、农村小学美术课堂上剪纸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地区小学条件十分受限,经常是学生多,而班级和老师数量少,每班分配的学生就很多,老师很难做到兼顾班上的每一个孩子,手把手地进行剪纸手艺的传授就更是不可能了。
  2.2 家长和孩子大都专注于学习,认为美术这类副科没有任何实际用处,剪纸技艺学不学都无所谓,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和传承观念。
  2.3 在课程的设置上,本身美术课就很少,而我们目前的教材中有关剪纸的内容少之又少,一册书中剪纸的课程不超过两节,所以学生获取剪纸方面知识的渠道就非常受限,农村的小学大多也没有那个条件。加上美术课堂时间有限,一节课四十分钟,既要讲理论知识,又要进行实际操作,孩子真正动手操作的机会是很少的。
  3、小学美术课堂剪纸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
  3.1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沉淀而成,而剪纸是其重要的代表,也深受各个年龄段的人所喜爱。然而,随着社会现代化不断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打击。2003年开始,剪纸艺术更是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亟需抢救的项目。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添加剪纸教学环节是很有必要的。
  3.2 学习知识是我们教学的任务,但随着教育发展的日新月异,当下我们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在教学的同时,要肩负起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义务。这样的要求决定了我们要在美术教学中学习剪纸艺术,由此不仅能够让孩子感受艺术的魅力,接受艺术的熏陶,也能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为我国民间艺术再创辉煌奠定基础。
  4、在美术课堂进行剪纸教学的策略分析
  小学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在课堂模式和教学方式上与其它学科的教学有所不同,需要我们老师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剪纸艺术能与美术课堂相衔接,一举两得。
  4.1 通过精美的作品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不强,在学习中难以做到专注,因此小学课堂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采取措施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学习有了热情,积极主动,才能做到高效率的学习,不然课堂的效果则慧大打折扣。
  (2)美术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要想让他们能更好的融入剪纸艺术,需要借助剪纸作品,让学生看到剪纸生动形象的表达形式,从而激发孩子们的热情,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想要去了解、去学习,这样才能够提高课堂的效率。
  4.2 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创作欲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美术课堂的主要教学目的。剪纸能够锻炼学生手与脑的协调能力,在剪纸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思考中创作,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基于美术教学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筛选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根据每节课的内容提前设计学案,可以准备好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在课上展示这些精美的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通过教学观念和模式的创新推动小学美术教学的改革。这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感,最终还要推动我们美术学科教学的变革与发展。
  4.3 设置创作主题,鼓励学生创新
  (1)伴随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也日益激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进,我们的国家和社会需要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人应对竞争的独特优势。
  (2)美术虽然是从模仿开始的,但想要取得一定成就,就必须要自主创新。剪纸也是这样的,剪纸艺术的学习中,我们不能只靠模仿去刻画作品,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独立创作,在进行了一定量的模仿后,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一些剪纸的基本技能,再通过结合生活实践,自行挖掘素材,打破束缚和思维上的局限性,创作出自己的原创作品。这样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适当地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发挥想象力,天马行空,对自己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也是创新型美术课堂的一种试验。
  4.4 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1)传统的以老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模式,早已不能够适应当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新的课程标进一步明确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试着放大学生,缩小老师,也就是要让学生占据主导。在剪纸教学中,更是要让学生主动去尝试、去创造。
  (2)老师在讲课前,应该先让学生去自己欣赏作品,孩子年龄小,对事物的理解上会存在一些困难,所以在欣赏作品时可能会看不懂或是看不透。因此老师在课前布置一项作业,让孩子自己去收集一些关于剪纸的相关资料,这样既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能够推动我们的教学进程。
  5、结束语
  剪纸艺术与小学美术课堂的亲密结合,能够丰富我们美术教学的课堂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艺术,体会美术的魅力,同时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小学美术剪纸教学环节,要以实践操作为主,让学生真正学会这门剪纸艺术,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潘鲁生,苗红磊.剪纸[J].中国社会出版社,2017(6):134.
  [2]仉坤.民间美术之旅[J].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9):79-80.
  [3]唐彦静.云撕梦剪般的乡土艺术——小学低年级剪纸教学的难与趣[J].江苏教育研究,2013(3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