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效课堂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作者】 谢 琼

【机构】 (广西北流市北流镇城西小学)


【正文】摘 要: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若学生学习缺乏正确的方法会事倍功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尝试探索、自学等是学生课堂高效率学习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学生大量的自主性学习面前,学生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就突显出来,因为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则对于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有好处,二则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会促进学生的学习,会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自实施课改以来,生本教育、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很快充实了教师的头脑,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生为本成为了课堂的主旋律。但是,我参加学校组织的几次听评课活动,总感觉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比如,老师提出一个操作要求,开始后有同学没有马上参与,老师让停止后,组织各种交流汇报时,很多学生没有停下了的意思,继续无目标的操作着,说笑着。我想,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老师怎么设计教学、怎么安排学生的座位、采取什么方式学习……高效课堂都是难以实现预期效果的。打造高效课堂必须有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前提。?
  一、明细标准,落实习惯
  我们根据《意见》,结合学生实际与骨干教师一起确定习惯的培养步骤,并进行详细归纳和要求。
  1.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常见的现象是一个人在发言,有的学生还举着手,结果起来说的与前面的学生一模一样。所以在课堂上一定要教育学生,其他同学发言中要认真听,等他讲完了,觉得他的方法和你不相同你再发表你的意见。
  2.大胆发言的习惯。
  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课上教师要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并有意培养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性。训练学生必须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并使别人也能听懂。
  ①让学生敢说。
  学生性格各异,有的外向活泼,有的内向胆小。我们要求教师要多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这样的鼓励会让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进而增加了说的勇气和信心。
  ②让学生会说。
  学生汇报的语言,应该是真实的自我体验,而不是照搬参考资料。训练学生的组织语言能力我们认为先从优秀学生开始,班级树立榜样,再让其他同学平日里多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最终让全班同学形成会说的能力。如一年级语文张老师说:一年级学生语言贫乏,多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丰富学生知识积累,教学中把“会说”界定为“说清楚、说完整”,自己会说,会面对大家完整的说,声音洪亮。到二、三年级,要逐步把“会说”的要求提高到在小组内说清楚,敢于为别人补充、纠错等等。
  3.认真书写的习惯。
  从小写得一手好字,一辈子受用。常言道“字如其人”,有好的写字习惯,就有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培养应该在每次作业中,长期培养,慢慢地就形成习惯了。
  4.善于质疑的习惯。
  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满腔热情的鼓励学生发问,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大加表扬。如数学段老师所说:一二年级学生不会找问题、不会提问题,在教学中,我就多引导学生看情景图,逐字逐句的看,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主动设疑,由学生来解答。通过经常训练,学生就会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提问题”到“会提问题”。另外我还启发学生把在学习过程中不懂得地方记在“问题银行”里,然后组织大家在课堂上共同解决。学生只有经过反复思考,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这样,学生在三年级的课堂上就会说出:“我不同意你的说法”、“我能为xx补充”、同学们还有不同意见吗……。
  5.敢于评价的习惯。
  从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的评价习惯,让学生在审视他人的思维过程中正确作出判断,并对照自己的思维过程,学习他人之长处,修正自己与他人的错误、不足,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6.合作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对学习初始阶段的学生尤为重要。课堂教学反应出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很低,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合作经验,不知道从那里开始,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教师要安排好小组学习的基本程序,有效地提高合作兴趣和合作实践。并且对于小组长、组员要细化指导,从小处抓起,使学生真正能达到“合作”。
  二、师生评价,推动习惯
  落实师生评价,是推动习惯养成的法宝。在评价时,我们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是针对学习基本姿势和作业规范进行评价,评价由教师和学生小组组成,小组评价随堂进行,并每天按时填写在学生评价栏。教师评价有值班领导进行,每天对各班的基本姿势和作业规范随时调控评价,及时通报评价结果,督促推动基本姿势和作业规范习惯的形成。基本习惯形成后推行第二阶段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有小组合作评价、教师评价、个人评价三结合进行,每天一小结,每周一汇总,每月一表彰公布。学生学习习惯并作为学校公开课、评优课等必不缺少的重要评价指标。
  三、典型带动,发展习惯
  如果说评价是相互学习修正提高的过程,则总结就是完善提高升华的重要环节。为学生树立身边学习的榜样,使学生快速找到答案。每周的汇总将产生“喜报”同学,让家长为学生习惯的培养注入活力。每月的公布将在学校宣传栏展出,“学习好习惯明星”“学习好习惯小组”,并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还把习惯写进学生的年终评语中,督促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发展。
  四、活动拓展,夯实习惯
  养成教育是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开展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还有助于学生理想和世界观的形成。我们除把学生学习习惯作为听评课活动、教师观摩课的重要指标外,还组织开展了学习习惯培养示范课,重点关注学生学习习惯,集体进行学习习惯大检阅。学生学习习惯落实月也是我校雷打不动的常规活动,活动从师生熟悉细则、班内检查评比、班级课堂观摩、学校总结表彰等环节进行,把活动逐步推向深入。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课堂发生了一些变化,大部分学生“动”了起了,问题回答自然有序,而且有些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深度,学生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干什么,学习习惯得到了一些提高,学习效率自然提高了不少。实践证明: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好”。在高效课堂模式下,教学才能使孩子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才能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