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如何有效学习描写景物
【作者】 朱凤丽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实验中学)
【正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教学内容就是学习景物描写,目标是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教学生学会从多个方面观察景物的方法,并要引导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从而提高写景的能力。同时,也要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审美的情趣。如何将景物描写运用的有效果呢?
一、用好教材,寻找方法
什么是景物描写呢?百度百科这样解释: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景物描写又叫环境描写。景物描写通常是指对季节时令的变化或大地山川、日月星空、风云雨雪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这些概念性的内容学生不感兴趣,也不太理解,如何学习并会应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呢?其实以前学过的许多课文里就有经典示范,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复习运用。
如朱自清的《春》:”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春雨“细”“亮”的特点,巧妙运用联想和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而且能突出景物的个性特征。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清风流水应和着。”这段文字,调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描写景物,把自然景物的颜色、味道、质地、形状等各方面的特征展示出来。构建一幅立体的图画,带给读者真切的感受。并且,从多角度描写,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也能难免单调。
又如《雨的四季》中: “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这些句段写景时融进自己的感情,就能给景物涂上一层鲜明的色彩,即使平凡的景物也会变得充满魅力。
不仅现代文会运用各种写景方法,文言文中也不乏其例。如郦道元的《三峡》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简洁的文字,却也注意方法的运用。它既写出静止时的优美景色,又写出运动变化的动态美,使文章生动活泼,充满生机。课堂教学中我设计相应问题,引导学生在课文经典片段中寻找描写景物的具体方法。学生探究,教师引导总结明确。
二、修改病文,运用方法
学生学习后,马上尝试应用。首先呈现一个没有运用景物描写的语言干瘪的片段,让学生修改。我准备了——“(病文)秋日来临。映入眼帘的永远是那抹金黄。夕阳照映着那樱花树。正值秋收,玉米地里一片金黄。正午时分,爷爷回家休息。过了一会儿,我从窗内向外张望,只见爷爷轻靠樱花树已进入梦乡,我扑哧一乐。”这个片段没有景物描写 ,语言平淡,没有表现力,跟无感情可言。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认为可以调动多感官描写秋日,可以用多种修辞描写窗外之景,可以用联想写爷爷小憩……总之,课文中学到的各种描写景物的方法都可以应用,学生修改后文章也有了很大进步。(附加一个片段)秋日来临。映入眼帘的永远是那抹金黄。夕阳慵倦,把余晖的暖意洒向地面,映得那樱花树也好似披上了纱衣。正值秋收,玉米地里一片金黄。正午时分,爷爷回家休息。虽已是秋季,太阳依旧很是火热。“呼呼……”听见窗外传来阵阵时重时轻的鼾声,我从窗内向外张望,只见爷爷轻靠樱花树已进入梦乡,我扑哧一乐,看见那樱花树也好像在掩面而笑。
接着,我就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作文本,自改或互改上周写的作文。要求在适当的地方运用各种景物描写方法添加修改,让作文有较大的提升。这时,他们会发现原来的作文不生动,没有表现力,没有感情,甚至连字数都难已达标,现在运用景物描写会有很大进步。
三、小试牛刀,提升能力
学生修改完片段及作文后,我引导他们一起小结写景方法及注意事项。描写景物,要运用联想,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多感官、多角度,把景物的特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描写景物,要学会融情于景,使景物鲜活起来。描写景物,还要要讲究顺序,可采用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然后布置以《——一景》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的表现就很精彩。下面节选片段如下:
公路边,那是一条生机勃勃的路。小路上铺满了鹅卵石,一直延伸至大道。那些说不上名的花,静静在旁守望。倘若你愿意俯下身子,即可清晰地看见花枝上的纹理,土壤里还混着一些小石子,以及几棵正探头探脑,四处张望的小草。时不时,还会出现几棵树。它们的树枝上满是绿压压的叶子,上面的脉络清晰可见。阳光落下,便会留下斑斑驳驳的影子。调皮的风一光顾,树枝就会耐不住了,一反常态,兴致高涨地拉着不情愿的叶子一起乱舞。一旁的路灯淡淡地收回视线,却不为所动,这样的景象,它可看惯了,依旧挺直了腰板,静静俯视下面发生的一切。
花园里,那是一条祥和静谧的路。路是挨着河走的,因此,总是一副‘‘左边花草右边河’’的画卷。左边,一些野果悄悄地在树上结成红红的、小小的、鲜艳的果实,顿时点亮了周围,它却像个顽皮孩子似的,躲躲藏藏,结果一下子掉入土里。圆柏乐呵呵地挺着大肚子,风一吹,它就有些晃晃悠悠地抖着。鸟儿挥着翅膀“扑哧扑哧”飞到枝头,瞧见了同类,连忙放出一流歌唱家特有的嗓音,眨着个小眼睛,得意地炫耀着。右边,仔细盯着橡皮坝,便可以清楚地看见,一滴小水滴顺着水坝滑着,还来不及更仔细观察,却突然地跳进浪花,又“哗哗”地流向前方。放眼看去,所有的水滴也都一样,唱着歌跑向远方。闭上眼,仔细倾听水声,仿佛身处高山流水,心情自然也愉快多了。
此文从小路、花园两个方面描绘河边美景,。观察有序,也注意多感官,多角度写景,运用多种修辞,把景物特征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自然流露出对河边、花园一带的喜爱赞美之情,情景交融为一体,景物特征鲜活。学生写作水平明显提高,写作兴趣也高涨。
总之,要想描写好景物就应先仔细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特征用各种方法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来,提升写景能力,为写好作文做好起步。
一、用好教材,寻找方法
什么是景物描写呢?百度百科这样解释: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景物描写又叫环境描写。景物描写通常是指对季节时令的变化或大地山川、日月星空、风云雨雪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这些概念性的内容学生不感兴趣,也不太理解,如何学习并会应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呢?其实以前学过的许多课文里就有经典示范,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复习运用。
如朱自清的《春》:”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春雨“细”“亮”的特点,巧妙运用联想和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而且能突出景物的个性特征。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清风流水应和着。”这段文字,调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描写景物,把自然景物的颜色、味道、质地、形状等各方面的特征展示出来。构建一幅立体的图画,带给读者真切的感受。并且,从多角度描写,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也能难免单调。
又如《雨的四季》中: “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这些句段写景时融进自己的感情,就能给景物涂上一层鲜明的色彩,即使平凡的景物也会变得充满魅力。
不仅现代文会运用各种写景方法,文言文中也不乏其例。如郦道元的《三峡》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简洁的文字,却也注意方法的运用。它既写出静止时的优美景色,又写出运动变化的动态美,使文章生动活泼,充满生机。课堂教学中我设计相应问题,引导学生在课文经典片段中寻找描写景物的具体方法。学生探究,教师引导总结明确。
二、修改病文,运用方法
学生学习后,马上尝试应用。首先呈现一个没有运用景物描写的语言干瘪的片段,让学生修改。我准备了——“(病文)秋日来临。映入眼帘的永远是那抹金黄。夕阳照映着那樱花树。正值秋收,玉米地里一片金黄。正午时分,爷爷回家休息。过了一会儿,我从窗内向外张望,只见爷爷轻靠樱花树已进入梦乡,我扑哧一乐。”这个片段没有景物描写 ,语言平淡,没有表现力,跟无感情可言。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认为可以调动多感官描写秋日,可以用多种修辞描写窗外之景,可以用联想写爷爷小憩……总之,课文中学到的各种描写景物的方法都可以应用,学生修改后文章也有了很大进步。(附加一个片段)秋日来临。映入眼帘的永远是那抹金黄。夕阳慵倦,把余晖的暖意洒向地面,映得那樱花树也好似披上了纱衣。正值秋收,玉米地里一片金黄。正午时分,爷爷回家休息。虽已是秋季,太阳依旧很是火热。“呼呼……”听见窗外传来阵阵时重时轻的鼾声,我从窗内向外张望,只见爷爷轻靠樱花树已进入梦乡,我扑哧一乐,看见那樱花树也好像在掩面而笑。
接着,我就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作文本,自改或互改上周写的作文。要求在适当的地方运用各种景物描写方法添加修改,让作文有较大的提升。这时,他们会发现原来的作文不生动,没有表现力,没有感情,甚至连字数都难已达标,现在运用景物描写会有很大进步。
三、小试牛刀,提升能力
学生修改完片段及作文后,我引导他们一起小结写景方法及注意事项。描写景物,要运用联想,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多感官、多角度,把景物的特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描写景物,要学会融情于景,使景物鲜活起来。描写景物,还要要讲究顺序,可采用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然后布置以《——一景》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的表现就很精彩。下面节选片段如下:
公路边,那是一条生机勃勃的路。小路上铺满了鹅卵石,一直延伸至大道。那些说不上名的花,静静在旁守望。倘若你愿意俯下身子,即可清晰地看见花枝上的纹理,土壤里还混着一些小石子,以及几棵正探头探脑,四处张望的小草。时不时,还会出现几棵树。它们的树枝上满是绿压压的叶子,上面的脉络清晰可见。阳光落下,便会留下斑斑驳驳的影子。调皮的风一光顾,树枝就会耐不住了,一反常态,兴致高涨地拉着不情愿的叶子一起乱舞。一旁的路灯淡淡地收回视线,却不为所动,这样的景象,它可看惯了,依旧挺直了腰板,静静俯视下面发生的一切。
花园里,那是一条祥和静谧的路。路是挨着河走的,因此,总是一副‘‘左边花草右边河’’的画卷。左边,一些野果悄悄地在树上结成红红的、小小的、鲜艳的果实,顿时点亮了周围,它却像个顽皮孩子似的,躲躲藏藏,结果一下子掉入土里。圆柏乐呵呵地挺着大肚子,风一吹,它就有些晃晃悠悠地抖着。鸟儿挥着翅膀“扑哧扑哧”飞到枝头,瞧见了同类,连忙放出一流歌唱家特有的嗓音,眨着个小眼睛,得意地炫耀着。右边,仔细盯着橡皮坝,便可以清楚地看见,一滴小水滴顺着水坝滑着,还来不及更仔细观察,却突然地跳进浪花,又“哗哗”地流向前方。放眼看去,所有的水滴也都一样,唱着歌跑向远方。闭上眼,仔细倾听水声,仿佛身处高山流水,心情自然也愉快多了。
此文从小路、花园两个方面描绘河边美景,。观察有序,也注意多感官,多角度写景,运用多种修辞,把景物特征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自然流露出对河边、花园一带的喜爱赞美之情,情景交融为一体,景物特征鲜活。学生写作水平明显提高,写作兴趣也高涨。
总之,要想描写好景物就应先仔细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特征用各种方法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来,提升写景能力,为写好作文做好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