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心理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邓汉芳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绥滨镇中心校)


【正文】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也就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渗透心理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就教学内容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慢慢滋养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在这方面做了一系列胆大的尝试,并取得了很不错的效应。具体做法如下:
  一、教学内容与生活实例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课堂教学应重视合作交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如果根据内容要求,自编或让学生创编一些短剧,并让他们在课堂上即兴表演,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次我在上课时,突然一名女同学请假。说牙痛的受不了,要到医院去看牙,我准了假。下午她来上课时对我说:“老师,上午医生把我不痛的牙拔了,有病的牙没拔,现在还痛,临近放学时我要提前走一会,去打针,过了几天,她牙不痛了,我指导她和一名男生到我认识的个体牙科诊所,使用牙科的工具编排了一个小品《拔牙》,并录制下来,做成课件,准备借助这一实例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习下一节课《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很快学习《维护消费者的权益》这一课的时间到了。课前,我这样对学生说:我们班有两名同学以自身经历为内容编排了一个小品,老师将表演的经过录了下来,还没等我说完,就有同学站立起来说:老师快放,快放。看着同学急切的表情,我故意卖个关子说:看可以,不过看时必须思考小品中折射出的问题。同学们异口同声的 回答:好。于是我开始放录像——小品《拔牙》。同学们先是被两名同学活灵活现的表演所吸引,边看边笑;接着被《拔牙》故事情节所打动,边看边掌声不断。看着看着,笑声、掌声没了,同学们因医生拔错牙的事例而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录像放完了,同学们鸦雀无声,他们还没有从沉思中醒来。我静静地等了一分钟,给学生进一 步思考的时间。一分钟后,我说:这个小品反映了什么问题?患者应怎么办?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医生拔牙不认真,不负责任, 所以导致拔错了牙;有的说,医生侵犯了消费者的健康权,应该告他, 让他赔偿;有的说:“医生所说的处置权由他决定是不对的,侵犯了患者自主选择权;有的说,患者应依法维权,学法、懂法、用法。?我顺势说: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呢?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维护消费者权益》。话音刚落,课堂再次活跃起来。同学们争抢着说:我们要懂得自己享用的权利;不去无证行医的私人诊所;?做事要认真,对他人负责;我们要认真学法、懂法;在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我们必须懂得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同学们的回答中,本节课的知识点逐步呈现出来,我又引导他们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逐一加以落实。随后,我又提出了两个问题,假如你就是那个被拔错了牙的患者,当时你会怎么做?学过本节课后,你会怎么做?同学们都正确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我又接着说,生活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令我们不愉快的事,甚至是别人强 加给我们的错误,那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回答,各组之间讨论热烈,他们的回答是冷静;不要冲动;生气、谩骂、打仗解决不了问题;小事能让则让;大事找相关部门调解;伤害自己的利益过大,依法解决。就这样,我不仅高效的完成了本节的教学任务,还对学生进行了遇事、特别是遇到不公平事时的健康心理教育,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见,把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变成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不仅能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实现教学生活化的目的,并达到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的目的;还能结合教学实际和生活实例对学生进行良好的 心理健康教育,收到一举两得之功效。
  二、通过鼓励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暗示教育
  教学中,要随时抓住学生闪现出思想进步或优点给予表扬和鼓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记得有次上课,我讲法徽和检察院徽章这一课时,一名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黄思贺受到启发自己也设计了一个班徽。他突然问我:“老师,你看我设计的班徽好看吗?”他的突然问我打断了我的讲课思绪,我刚想急眼,看着他有些渴望而求知的眼神,我又把火压了下去,走到他身边,仔细看他的图画。虽然他设计的实在不太理想,但是可以看出他是认真设计的。于是,我笑着说:“设计的不错呀!如果你里面的鸽子数量再多几只,就更能显示出我们班级的和平与团结”。现在,听课好吗?下课时,老师在帮你仔细研究研究。那节课,余下的时间, 他听课特别认真,还主动回答了一个问题,我又一次及时表扬了他。下课后,我没有回办公室,而是留下来和黄思贺同学一起认真研究班徽图样,而且还吸引了班级更多的孩子的参与,讨论的特别剧烈,我对他设计的样式再一次给予肯定,然后在委婉的提出自己的建议。黄思贺边听边修改,那份认真画画的神情,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站在一旁,边看他画画边想,这个孩子还是缺少正确的引导,如果引导得当,他一定会改正不足,成为有上进心的学生的。过了一会儿,他画好了,高兴地问我:“老师,您看这样可以了吗?”我仔细端详着他所设计的班徽,感觉这次画的确实比刚才好了许多。我发自内心的赞叹道:很好,老师都设计不出这么美又这么有内涵的图案,你很了不起,将来一定可以成为一个了不起的设计师。他的脸上露出了可爱并自信心满满的笑容。那笑容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在我的印象中,他同学几乎没有这样开心的笑过。同学们也向他投来了赞美的目光,班级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那以后,他听课比以前认真了。每节课前,我都真对他的学习情况,设计一两道问题,然后再在课堂上适时的提问他,他答对了,我就及时的表扬。渐渐地,他变了,以前上课他不认真听课,不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此后,他不再做学习无关的事了,现在开始主动问题了。他好像突然之间有了许多问题,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只要感觉我有空,就会追着我问一些有关学习的问题。他和我很亲近,也特别爱和我说话。他的思想品德成绩在一点点提高,一个学期下来,原来总是不及格,期末思品成绩提高到75分,其它各科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在下学期的开学典礼上还得了学习进步奖。后来,他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由此可见,通过鼓励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暗示教育是多么的重要。给予学生积极心理暗示不仅能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使学生变得爱说爱笑,还能帮助学生找回自信,自强的决心。
  三、给予问题学生特别的爱,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
  刚教这届学生时,记得一次课前,我让学生四人一小组相互交流“各自的长处、优点、缺点和不足,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指出对方的长处、优点、缺点和不足,还要在以后的学习中,相互学习彼此的优点,且此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着改掉各自的不足”。在我巡视时,现一个孩子不和其它同学交流,自己在一旁小声地阅读课文,我走到他身旁,他立刻不出声了,也不敢正视我。我让他站起来,还没等我 说话,班里所有孩子异口同声地说:“老师,他是‘傻子’,你不用理他,所有的老师都不搭理他的”。那个孩子立刻蔫了,坐了下来。我心理一震,心想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这么能这样评价 一个孩子呢?同学这样说他,会毁了他一生的,于是我拿把椅子坐在他身边说:“谁说你傻,老师看你长的很灵气呀,在做任何事情时,你都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行,道德与法治课是为所有同学开的,也包括你,你要抓住机会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老师和你一组,说一下你的长处和不足。他说:“老师!我妈妈说我嗓音好听,我读一段课文给你听好吗?”好哇!你读吧,老师听。我认真地听着,他读课文的声音确实很好,他读完后,我表扬他说:你读课文的声音真好听,一点不比播音员声音差。如果课后,你坚持多读,一定读的比现在还熟练、还好,刚才你读时,老师发现有几个字读错音了,咱们一起改正过来好吗?我把他读错音的字,找出来,让他分别读两遍,然后再让他重新地读一遍课文,这次他读的比上次还好,我表扬了他,他的小脸上立刻现出了得意的笑容。各小组交流完后,同学们开始畅谈自己的优缺点了。我也让他站起来说自己的优点,同时让他把刚才读给我听的一段课文,读给同学们听,在其他同学诧异的目光中,他开始读了,读得很有感情。读完后,我当着全班同学面因势利导地说:你有朗读的天赋,任何一个有天赋的孩子都是不可多得的,我要和同学为我们班有你这样一位有朗读天赋的学生而鼓掌。说完,我带头鼓起掌来,掌声响了好一会,我看他眼里含着的晶莹的泪花在笑。此后,只要到这个班级上课, 凡是需要读课文时,我都会叫他来读,每当他读得好时,同学们都会给他掌声。渐渐地,他的胆量大了起来,只要上思想品德课,他就会主动站起来读课文,而且越读越好,最可喜的是他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了,小组讨论学习时,他敢于参与,敢于发表见解。虽然成绩还不够理想,但在一点点的提高。其他同学再也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 叫过他‘傻子’,也不再排斥他了,他对我说:“邓老师是你给了我学习的力量和做一名好学生的自信。”听了他的话,我既高兴又心理酸酸的,又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在这个孩子的身上,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任何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多得的,更是有潜力可挖的,老师要相信任何孩子都是发展着的,即使他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教师也要细心观察,找寻到孩子的优点,并抓住他的一个优点给予肯定,让孩子在发展优点中发展特长,树立自信,走出心理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