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地图册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作者】 任建民

【机构】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九冶中学)


【正文】  摘 要:图册是地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地图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因此,充分运用地理图像可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以及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地图册;丰富性;直观性   
  中学适用的《中国地图册》、《世界地图册》是专门为地理教学而设计、编绘的,作为教材的重要补充,它在题材选择、内容取舍等方面充分考虑到教学的需要,发挥了教师教学工具、学生学习帮手的突出作用,经常运用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具有的重要特点和独特的风格,也是一种特有的教学手段。运用地图,便于贯彻直观和理解相结合的教学原理。学生通过对地图符号的识读,不仅可以获得地理知识,而且还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因此,能否用好教学地图,常常成为教好地理课的关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日常教学中用好地图册对教学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应用地图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图册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其中包含了地图、地理原理图、剖面图、地理模式图、地理统计图、自然景观图等多种内容,如地理模式图是用以表示地理事物的一般分布规律,是地理分布图、原理图的特殊形式,如世界洋流模式图、太阳系的模式图、风带和气压带图、自然带分布模式图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充分应用地图册,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长江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先通过电子白板展示长江的干流略图,然后从长江的发源开始用笔在课件上勾画,引导学生在地图册上勾画,先画出干流,引导学生观察干流像一个W形状,再依次按照上、中、下游的顺序进行划分,在宜昌和湖口两个地方用另外一种颜色显示干流,另一种颜色显示支流,在对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认识中,通过引导学生在地图册上进行标注,强调上游“水流湍急,水力丰富”,中游“河道弯曲,容易洪水泛滥”,下游“江阔水深,便于航运”,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通过动手充分参与,兴趣得到激发,学习效率会更高。又如在中国的交通的教学中,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名称多,记忆难,可确定起点和目的地,让学生设置几条旅游路线,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应用地图册,直观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形状特征把图形记住。如黄河的干流形状像汉字“几”字、意大利的轮廓像“长筒靴”,这些方法能帮学生轻松地判断有关图形,从而为解答有关问题奠定基础。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出图中的重点与关键点,并把它牢记,这些关键点,往往成为今后读图、析图的“切入点”。某些地理图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如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等统计图,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作比较,“同中求异、异中寻同”,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使学生掌握一大类图的识图技巧。有些图必须从点(港口、矿产地、城市等)、线(山脉、河流、铁路线等)、面(国家、省份、自然带等)之间的相对位置帮助记忆和判读。让学生在暗示地图上填注城市、河流、山脉、矿产、铁路等名称,是提高学生读图、填图能力的良好方法,不仅可帮助学生记忆地理分布知识,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绘制有关教学用图是提高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有效方法,如世界海陆分布略图、山河分布示意图、地理成因图、等压线图、统计图等。通过上述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用地图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为有效教学奠定基础。当然,在教学中,教师也要针对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看地图册,通过引导观察并以活动为辅助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应用地图册,有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地图册作为师生沟通的媒介,可较好地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以地图册为媒介,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中分析并解决问题,能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如在学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时可先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学生很容易看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呢?这时先提出人的生活工作受哪些因素影响大,同学们各抒己见,但总结起来不外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这时可让学生回顾五带分布图,得出人口稠密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回顾地形图观察出大部分位于平原广阔的近海地区。也可与耕地分布图比较,得出人口稠密区也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各要素明了后综合总结不难得出:人口稠密区是自然条件好的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适时引导学生得出,这些地区农业发达,工业、交通、城市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人口稠密区。这样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地图,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使用地图努力学习。
  四、运用地图册,有利于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地理技能包括内容很多,其中,运用地图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是最基本的地理技能。例如,让学生根据经纬网来辨别地图上的方位;利用比例尺量算各地之间的水平距离、线性地物的长度;利用等高线、等深线、和分层设色地形图,识别陆地和海底的地形类型、高低起伏、山脉走向、坡度陡缓;在气候图上根据等值线识别各地的气温、气压、风向、降水量的分布及其规律;在地图上分析地理事物的性态特征和区域特征,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及因果关系等。
  总之,地图册就是高中地理学习的“第二教科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应用地图册,以地图册作为学习的“好帮手”,才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