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创新教学之探

【作者】 李杨斌

【机构】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卡斯初级中学)


【正文】摘 要: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要革新理念、优化设计、活用教材、创新教学,树立师为主导,生为主体,构建绿色阳光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寓乐寓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又好又快的成长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新教学 
  面对新时代的召唤和新课改的呐喊,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要革新理念,优化设计创新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实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创新教学的一些粗浅尝试做法: 
  一、优化设计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有情感性、生活性、实用性的课程。部编人教版新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实际,融于社会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地革新教学理念,要以学生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优化设计创设学习目标与内容活动等,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创制动态化、形象化、趣味化动静结合教学课件,创设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情景问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愉快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如教学七年级“网上交友”时,让学生充分体验上网能给成长学习带来的利,也使学生知道沉迷网络给学习成长带来的弊。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知网络的两面性,使学生懂得科学合理文明上网。此外,教师要及时将生活中的学科动态展示给学生,如将“今日说法”“道德与观察”“焦点访谈”等片断展示给学生,以丰富课堂内容,点燃学生兴趣。 
  二、优化教学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实践、探究讨论、演示体验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使教学过程成为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新课程理念,以课本为基础,以学生为本,创新教学。 
  1.采用“情境+问题”模式,以选用教材中情境为主,依据情境提出问题。问题可以由双方共同设计,改变以往一问一答的形式,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教学情景活动,采用角色体验、擂台大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认知情感,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寓乐寓学的获知情感体验活动。可采用编排课本剧、讲故事等方法,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3.拓展教学资源、鼓励组织学生参加主题探究实践活动。如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如在清明节时到烈士陵园参加扫墓活动,在“端午节、中秋节”活动中,组织学生调查自己所在社区的民族习俗等。 
  三、构建绿色阳光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创新
  “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师要努力构建绿色阳光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乐学会学,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切实抛弃传统的“独舞”式灌输,独霸式控制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创新的舞台。 
  1.“任务驱动”培养自主探究创新学习动机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事物发生兴趣,才会去探索、才会自学,这就要求教师去引导和培养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景唤起学生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学生不断向上攀登。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富有情趣化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学习任务,通过限定时间、小组竞赛、结果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合作尽快完成任务,并进行适时评价激励,使每个学生有成就感。刚开始时,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就会感到无聊。所以教师要掌握这个规律,更新、补充新的适宜内容,不断提出新的任务,促进学生的学习。 
  2.“竞争合作”培养自主合作创新学习能力 
  教学中要依据教材内容,要有意设计一些实效性的问题,分组让学生畅所欲言来探究讨论,求助老师同学教材等,甚至动手实际验证,最后交流展示结果。这种形式的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致、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启发和感染中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和觉悟的健康发展。如在教学八年级《做守法的公民》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引言中的案例,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进行互动学习,分组讨论并剖析学生身边较常见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指出避免和矫正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通过互动合作,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从小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总之,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新课改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与时俱进、革新理念、创新教学,真正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课堂教学成为指引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乐园。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秀伟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初中思想品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