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敲响英语课堂第一锤——浅析导入环节

【作者】 闻芬琴

【机构】 (浙江省柯桥区钱清中学)


【正文】一、引言
  在新课标中,课堂导入属于welcome to the unit的板块。作为课堂的序曲,它是英语教学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一门艺术。知名学者李如密和于漪对导入的要求有着相似的论述:“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师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导入设计的模式必然不会是固定不变的。选用哪一种导入方法一般由课文题材、教学内容以及教师个人教学风格决定,不同特点的导入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功能。在下面的陈述中,本文将就课堂导入这一环节的要求、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浅析。
  二、课堂导入的要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整个课文教学过程中,如果导入得当,就会为之后的词汇教学,课文分析,知识拓展等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那么,怎样的导入课是成功的呢?笔者认为,作为一次成功的导入课,基本上要符合以下三个要求。 
  (一)趣味性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它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二)针对性 
  无论采用哪种导入方式,针对何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其最终目标应该是为讲授新课文作铺垫作用,千万不能喧宾夺主。 
  (三)时代性 
  现在的高中学生,对新事物的吸收量很大。新颖的补充材料、富有时代性的信息,能更加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导入效果自然也就会越好。 
  三、课堂导入的方法
  为了准确而清楚地了解课堂导入环节策略的运用与效果,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操作,旨在总结出几种适合高中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法
  古语说:“温故而知新 ”。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其作用也最直接自然。比如模块一第五单元(M1U5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中设置的Reading文本内容为Elia’s story,后面Using language的内容是The rest of Elia’s story,这两篇文章的承接关系显而易见。因此在Using language的课堂上,对之前Reading内容提问从而导入新课就显得非常自然。
  复习导入法也常用于语法课的承接。比如前后两个单元M3U1和M3U2的语法内容都是情态动词,上课开始的三五分钟可以将之前内容简明扼要复习一遍,当然也可以采用提问、做题等形式,从而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的作用,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
  (二)图片导入法
  1、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进行导入
  高中英语教材中几乎每一篇阅读课文都配有与该材料密切联系的插图,这些图片作用不一:有的是创设情景,有的是提示教材难点,有的是印证教材观点等等。教师可以通过简单描述插图或对插图进行提问引入本课的话题,为教学铺平道路。
  比如M4U4 Body language中Reading的插图精确描述了课文场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先将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描述图片场景(Try to describe what is happening in the picture),并依此猜测课文内容。学生在之后的课文速读中发现,内容与图片吻合度很高,从而进一步增加他们细读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图片进行导入
  一些单元,比如M4U5Theme parks,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引导,学生兴趣就很高。但有些单元是学生不熟悉甚至不感兴趣的话题,这时的导入就尤为重要。网络查找图片方便、快捷,且效果直接、有效。它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比如M5U4 Making the news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是典型的说明文,而且内容不见得是学生喜欢的方向,所以需要调用大量的图片使文章趣味化,增加学生的兴趣。这一单元当然可以用当时的热点话题时事绯闻等作为切入点,(Do you know how the wedding party of Prince Williams went public in newspapers?)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背景知识导入法
  对于一些特殊题材(比如历史题材)的课文,教师可事先通过各种途径找到相关背景材料,以幻灯片、音乐或短片形式导入。教师以讨论课文背景为切入口,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语境中去,将语言的习得与语言的应用紧密地联系起来,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
  比如M5U2 The United Kingdom描述的是英联邦的构成和历史,教师可以导入电影Brave heart(片段)来生动地描述苏格兰反抗英格兰入侵那一过程,激发学生对于这段历史的兴趣,从而是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英联邦形成的完整历史中,而这正是课文的内容。
  (四)时事导入法
  教材的安排是固定的,但是每天发生的事件都是无法预知的。因此利用近期发生在身边的事或国内外大事来导入,这一方法是可遇不可求的。时事导入法取决于教师能否时时关注国内外大事,灵活联系课文内容,甚至是突发事件后临场更换导入材料。(下转第103页)(上接第104页)如能应用恰当,这应该是种很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导入方式。
  比如在如今地震频发的年代,M1U4 Earthquake这一单元可以借用之前为大家所熟悉的四川、台湾、印尼等地的地震导入。再比如M1U5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在讲解课文前的周末,曼德拉逝世,笔者果断弃用原来的导入,直接在课堂一开始引入这条新闻——There was a sad news breaking out last weekend. Do you know what it was? 课堂中肯定有学生是了解到这条消息的,那么依托学生之口,我们就自然地进入到了本单元的中心话题,这对于之后课文内容的衔接很有帮助。
  (五)谈话诱导法 
  谈话诱导法就是从和学生谈话开始,谈天气、谈生活、谈学习等等,在轻松的对话中,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课文的导入。但这并非是漫无边际地谈,要不断靠近甚至紧紧围绕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当然和课文内容相关。
  比如M1U1 Friendship导入可以以问题形式层层递进: 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weekend? →Do you play basketball/ go shopping with friends? →What makes you become good friends? →How do you think of your friendship? 从而不断靠近课文主题Friendship。同样的方法也适合于M2U3 Computers 和M3U2 Healthy Eating等。
  纵观各种导入,不管其形式如何,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英语学习的兴奋状态,从而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实效性。
  五、结语
  在教学这个艺术殿堂中,导入方法有多种多样,在衔接上做到最自然才是最好的。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教师应认真钻研教学大纲,遵循趣味性、针对性和时代性等原则,根据教学实际来精心设计导入这一课堂的重要环节。
  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第一锤的作用,上好导入这一环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会更乐于参与课堂的互动,积极有效地学习英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如密  试论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新课  课程·教材·教法,1993(1)
  [3] 王晓平  教师的语言艺术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4] 王笃琴  英语教学策略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 程晓棠  郑敏编 英语学习策略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