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初探

【作者】 苟阿曼

【机构】 (陕西省永寿县监军中学)


【正文】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为主体的主动、积极有效地学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课前巧做布置,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备课,做好课前预习,自觉找出新旧知识点的联系纽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参与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上好课作了铺垫。 
  1、发动学生自制数学教具。“化抽象为具体”,而让学生自制教具则可以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操作获得感性认识,使学生逐步领悟数学知识,从而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2、引导学生课前自学。教学课有很多是可以自学完成的,教师只要课前组织安排合理,恰当布置预习题,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合作、竞争的意识,便可由学生自主完成新课的学习,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让学生自主总结章、节的知识结构。初中学生已有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教师若能教会学生读教材,找知识点,使学生利用数学思想方法主动对知识加以比较、分析、综合、概括,便会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形成良性循环,取得最佳效果。 
  二、课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数学教师,应当精心组织课堂数学结构,努力实现有效的课堂调控,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1、创设自主参与的情境。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学习心态,从而调动其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可利用口头表扬,作业展示等形式树立榜样。多给予学生充分性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提供自主参与的机会。新知让学生主动探究,课本上学生自学,重点、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让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的形式很多。 
  3、提高自主参与的能力。这需要学生在长期探索、实践中不断掌握各种自主参与的方法。灵活地运用“转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方程的数学思想方法”独立分析、解决问题便会使知识学活。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安排学生参加讨论,小组实验等一系列集体活动,这样既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发挥了群体的积极功能,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课后延续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1、作业、试卷的自我反馈。在数学课后我常让学生自己批作业、试卷,然后给时间改正、讨论、互相交流,教师只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处加以指导和强调,这样学生在完全没有分数压力的状态下弄清自己的问题所在。
  2、习题的变式讨论。在课后让学生改变某个习题的题设或结论,再加以研究,从而发现规律,总结经验。使学生在感受数学的魅力的同时,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也得以提高。
  3、布置课后实践。让学生在课后“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课后的实践内容,可以使学生扩展知识面,从而激发其学习数学的热情。
  4、自编试卷,掌握考试的主动权。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某一章知识的理解、掌握出一份试卷,然后交换答卷,再由出卷人评分、讲解,最后分小组交流试卷中的好题。使学生的主体性在考试过程中得到体现,教、学、考也得到和谐统一。
  总之,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将自主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转变为我们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使学生学会学习,为后续发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