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运用

【作者】 何长元

【机构】 (安徽省天长市关塘中学)


【正文】摘 要:在初中历史的教育管理体系中,有众多的实效手段对教学效果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而一个具体的教学行为,则更多地是集中于教师本身对教育过程的影响。在面对实际教学时,初中历史教师应从多种途径探究对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根本上提高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可以说,用文字的基础对历史进行浓缩与叙述,让学生立足于历史课堂,在合适教学方法的引导下深刻铭记历史,并以此为鉴,拓展到长期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中。以原有初中历史教学方法为基础,对传统的课程教育进行革新。本文从笔者作为教师的实际经历出发,对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运用
  在现如今的教育制度影响下,初中历史的教学重心从唯物史观的培养转移到人文教育中来,通过历史背景的教育与人文理念的培养,学生能够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研究事件在历史长河中可能造成的影响。在新时期的历史教育中,教师应提倡从历史的角度去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在综合素质上促使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学生通过学习前人经验,对个人的价值观念进行修正。这个过程,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初中历史教育进行长期优化的过程。新方法的应用,对现有的历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中也能去迎合活跃的课堂气氛,理解教学对象,从而逐步掌握既有的历史知识。以下则是笔者在课堂上实际应用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对初中历史教育现状起到帮助作用。
  一、营造教学情景,使初中生产生较强的代入感
  对于历史教学而言,情景教学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优秀教学方式,它通过创设出一个历史环境,将人物的“情”与“景”融合。以一种更为直观生动的教学形式,学生能够以更活跃的态度去参与教学。面对史书上的人物故事,学生在将自身带入古人的同时,切身体会感受到人物的历史处境。在强代入感的影响下,学生自主进行行为决策,再与历史上的人物行为举措进行对比,探究历史背景对人物动作的影响。如此,通过营造教学情景,学生更多地倾向于理解历史,学习到人物所面临的局限性,在各方面受到制约后去做出最适合所处环境的举措。以这样的情景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快速地理解历史人物与所处环境,教学效果有较大提升。
  举例而言,教师可以在讲解秦朝历史时,让学生代入商鞅的身份中,作为一个变革者去推动国家变法,触怒了当时秦国的太子乃至一大批官僚贵族,仍要坚持变法。在“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法律下,秦朝百姓对国家更为信服,深刻地影响到了后续秦国的强大。但是商鞅当时的所处环境与地位,举世皆敌,除了支持他的秦王,都对他抱有极大的敌意。正是在这样的处境下,商鞅克服了重重阻力,奠定了我国历史上时间最为久远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百姓谋福泽,尽管最后落得个五马分尸的下场,仍不能遮掩其的光芒。通过情景代入,学生直接了解了商鞅的人格魅力,对这段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见解。
  二、进行问题导向教学,贯彻探究精神
  根据历史教学的课标要求,教学标准强调了教学应从生动具体的史实出发,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由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而问题教学探究模式集中于教师对学生行为的引导,通过简单的策略分析,教师让学生去逐渐了解历史的本来面貌。以问题追究的形式,挖掘教科书内容背后隐藏的部分,通过细节讲解,让学生自主评判史书中细节的具体作用,从而起到学习知识与启迪智慧的作用。以问题为核心进行导向教学,学生在探究精神中能通过历史学到更多东西。
  举例说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设专门的交流平台,在教学间隙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顺势提出自身的疑问。通过独立思考与问题解答,学生从另一种角度去解读教科书上的历史,在问题的问答中实现了历史课堂的聚焦,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投入更加专注。而教师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对问题进行诱导,在趋势下使学生的目光转移到重点内容上来。而通过问题导向教学,学生能探究历史,理解历史的真实性,从而推动整体教学效果。
  三、灵活运用史料,进行联系教学
  历史不是孤立的,它不同于单纯的过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紧密地联系着现在与未来。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史料进行灵活运用,挖掘史料在其他方面产生的实际影响。学生通过史料,联系既有的知识,能够认识到历史材料内容对于当代生活的作用。在丰富地观摩学习史料后,学生能够以辩证的观点去看待事物,理清事物发展的脉络,完成从未知到熟稔的转变。而通过多样化的联系,学生也能理解史料中表达的含义。也通过史料间的对比与联系,学生也能寻找出一般事物的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开展历史学习。
  举例来说,在学习宋代历史的同时,学生通过早期纸币“交子”,认识到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再对明朝历史进行简单结合,透过资本主义萌芽观察经济变化对人民与社会造成的影响。并与当代社会进行对照,学生能够理解文化意识,在联系的过程中摸索事物变化发展的脉络,并通过探究经济对社会的实际影响,观察历史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事物的实际演变,从而推动学生在历史方面的学习。
  总结:在新的教学方式应用上,教师要在教学中着重体现学生的思维性与科学性,以更高的热情去驱动历史学科的学习。在初中历史的拓宽学习中,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学科兴趣入手,通过个人的主动性,学习历史概念与发展趋势,加以对现代生活的对比印证,使得学生去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初中历史。在整个教学过程里,教师要尽力去降低原有历史教育在学生中“枯燥无味”的刻板印象,解决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上的主动性问题。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对历史课程进行拓展与延伸,以教学内容之外的故事或情节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好奇,促使其展开主动探索。
  参考文献:
  [1]陈惠芳.以“问”导学,以“题”促教——初中历史问题教学法探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
  [2]聂延虎.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J].学周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