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方法
【作者】 周素琴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前营街小学)
【正文】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程研究标准中规定在小学数学教学时期要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问题探究意识,以及利用现有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以及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对于教师来说是当前重要的教学任务。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教学模式做出探究,提出相关的策略贡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当前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有了进一步的教学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完成每一阶段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还要培养新教育时代下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数学学科素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勇敢提出问题这个意识是很难得的,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这类学习意识形成。
1、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状况
笔者为了调查当前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对于问题的探究,因此对多所学校的教师以及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总结分析来看,教师普遍反映出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较为被动,许多学生缺乏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反映,发现当前大多小学学生在数学学习课堂中一部分是由于性格内向而不愿做出问题的提出,也有一部分是因为数学能力不足,没有能力发现数学问题和提出问题。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两方参与者的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问题意识,教师也没有重视对于学生这一意识的培养,因此导致出现当前的形势。在课堂上由于老师没有对学生问题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导致不少学生一旦面临问题的提出会不知道该怎样应对。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我们之前所设想的小学生所有的对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对事物的探究力不同,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和当下小学数学问题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有很大关系。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出现不良现象的原因深入分析
2.1 课堂问题提出方面
(1)学生存在的问题
当前学生由于习惯了灌输式的教学课堂,因此将课堂问题的提出认为是老师应该进行的课堂环节,一些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会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然而一些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可能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会进行主动思考。学生之所以有这样的主观意识,是因为接受了太久的灌输式课堂教学,认为自己只需要按照老师的讲课思路进行学习,一步一步跟着老师,按照课本讲授的进行学习就可以取得好成绩。由于当下是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环境,因此学生自身对于自己学科成绩的重视更重于对于自身学科能力的培养,他们没有意识到自主发现学习问题,提出学习问题会对自己的学科能力产生帮助。以上所叙述的是学生问题探究能力不强学生存在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是由于当下大多学生是独生子女,由于长时间被家里的人所保护,因此接触陌生人的机会很少,导致不少学生形成了极其内向的性格,有些学生不是没有及时发现学习到的知识的问题,而是缺乏提出问题的勇气,导致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被隐藏。
(2)老师存在的问题
一些老师依旧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对教学课堂模式设置过程中,忽视了为学生设置提出问题这一环节,导致学生没有机会提出问题。教师设计的教学模式过于紧凑,导致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空间,只得一步一步跟着老师的教学进度进行学习,这一教学模式虽然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更多教学任务,但对于学生的问题思考能力没有进行培养,是学生自身能力的缺失。还有一些老师认为学生的思考意识不够成熟,所提出的问题缺乏水平,因此一些老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不让学生进行问题的提出,这也是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压制。
2.2 课堂问题解决方面
有时可能因为课堂时间紧迫,因此导致学生在课堂老师问题或者同学提出的问题没有进行认真仔细的阅读,导致没有完全理解题目,因此无法解决问题。当前一些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数,对学生学过的问题会为其总结一些结局问题的公式和套用模型,供学生解决问题。然而当学生在面临新的问题时,无法套用公式,可能会导致学生无从下手。一些学生由于数学难度较大,自身对数学问题就存在畏惧心理,因此在m看对数学问题时,会内心变得焦躁不安,无法去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
3.1 创设民主氛围,激励学生提出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提出问题的机会,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教学氛围。同时,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时,老师可以给予学生眼神和手势以及口头的鼓励和表扬,激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这一系列的鼓励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提出问题的心理恐惧,培养其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发展。
3.2 教授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些学生由于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因此会导致老师的忽略,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开设专门的问题探究课堂,教授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用怎样的思维角度去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教师在问题探究课堂上,更多的是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技巧,并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问题,对其能力进行培养。
3.3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
由于当下教育目标对于学生创新意识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改变课堂教学的主体,开展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同时老师要引导学生针对一个问题采用不同的思考方式去进行思考,并采用不同常规的结局问题方式进行问题解决。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加减法训练时,老师提出20-6这一问题,当学生解决之后,老师除了对其进行夸赞,还可以进一步追问学生还有其他更加简单的方式解决这道问题,这样就会进一步激励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4、结束语
根据上文叙述不难看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问题发现和提出能力的培养依旧面临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问题探究能力,教师要不断改变教学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1]谢怀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2016,(09):72-73.
[2]史纪杰.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35):7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当前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有了进一步的教学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完成每一阶段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还要培养新教育时代下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数学学科素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勇敢提出问题这个意识是很难得的,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这类学习意识形成。
1、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状况
笔者为了调查当前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对于问题的探究,因此对多所学校的教师以及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总结分析来看,教师普遍反映出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较为被动,许多学生缺乏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反映,发现当前大多小学学生在数学学习课堂中一部分是由于性格内向而不愿做出问题的提出,也有一部分是因为数学能力不足,没有能力发现数学问题和提出问题。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两方参与者的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问题意识,教师也没有重视对于学生这一意识的培养,因此导致出现当前的形势。在课堂上由于老师没有对学生问题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导致不少学生一旦面临问题的提出会不知道该怎样应对。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我们之前所设想的小学生所有的对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对事物的探究力不同,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和当下小学数学问题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有很大关系。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出现不良现象的原因深入分析
2.1 课堂问题提出方面
(1)学生存在的问题
当前学生由于习惯了灌输式的教学课堂,因此将课堂问题的提出认为是老师应该进行的课堂环节,一些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会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然而一些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可能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会进行主动思考。学生之所以有这样的主观意识,是因为接受了太久的灌输式课堂教学,认为自己只需要按照老师的讲课思路进行学习,一步一步跟着老师,按照课本讲授的进行学习就可以取得好成绩。由于当下是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环境,因此学生自身对于自己学科成绩的重视更重于对于自身学科能力的培养,他们没有意识到自主发现学习问题,提出学习问题会对自己的学科能力产生帮助。以上所叙述的是学生问题探究能力不强学生存在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是由于当下大多学生是独生子女,由于长时间被家里的人所保护,因此接触陌生人的机会很少,导致不少学生形成了极其内向的性格,有些学生不是没有及时发现学习到的知识的问题,而是缺乏提出问题的勇气,导致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被隐藏。
(2)老师存在的问题
一些老师依旧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对教学课堂模式设置过程中,忽视了为学生设置提出问题这一环节,导致学生没有机会提出问题。教师设计的教学模式过于紧凑,导致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空间,只得一步一步跟着老师的教学进度进行学习,这一教学模式虽然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更多教学任务,但对于学生的问题思考能力没有进行培养,是学生自身能力的缺失。还有一些老师认为学生的思考意识不够成熟,所提出的问题缺乏水平,因此一些老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不让学生进行问题的提出,这也是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压制。
2.2 课堂问题解决方面
有时可能因为课堂时间紧迫,因此导致学生在课堂老师问题或者同学提出的问题没有进行认真仔细的阅读,导致没有完全理解题目,因此无法解决问题。当前一些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数,对学生学过的问题会为其总结一些结局问题的公式和套用模型,供学生解决问题。然而当学生在面临新的问题时,无法套用公式,可能会导致学生无从下手。一些学生由于数学难度较大,自身对数学问题就存在畏惧心理,因此在m看对数学问题时,会内心变得焦躁不安,无法去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
3.1 创设民主氛围,激励学生提出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提出问题的机会,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教学氛围。同时,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时,老师可以给予学生眼神和手势以及口头的鼓励和表扬,激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这一系列的鼓励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提出问题的心理恐惧,培养其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发展。
3.2 教授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些学生由于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因此会导致老师的忽略,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开设专门的问题探究课堂,教授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用怎样的思维角度去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教师在问题探究课堂上,更多的是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技巧,并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问题,对其能力进行培养。
3.3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
由于当下教育目标对于学生创新意识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改变课堂教学的主体,开展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同时老师要引导学生针对一个问题采用不同的思考方式去进行思考,并采用不同常规的结局问题方式进行问题解决。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加减法训练时,老师提出20-6这一问题,当学生解决之后,老师除了对其进行夸赞,还可以进一步追问学生还有其他更加简单的方式解决这道问题,这样就会进一步激励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4、结束语
根据上文叙述不难看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问题发现和提出能力的培养依旧面临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问题探究能力,教师要不断改变教学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1]谢怀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2016,(09):72-73.
[2]史纪杰.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3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