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高年级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作者】 杨海娟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沈家寨小学)


【正文】  摘 要: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不仅是语言能力,还是一种做人的能力、交往的能力、做事的能力。
  关键词: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不仅是语言能力,还是一种做人的能力、交往的能力、做事的能力。口语交际课是口语交际教学的主阵地,但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会上口语交际课。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出提高小学语文高年级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一般流程 
  通过几年的实践经验,我总结出口语交际教学一般流程,即:“提出交际话题——创设交际情境——进入角色体验——展示个例的示范——运用评价激励——进行非言语熏陶”
  1.寻找提出贴近学生生活的交际话题。 
  学生的生活如万花筒般五彩斑斓。然而童心无意,一切都会在他们的无意中很快消失。因此教师不但要走近学生,更要走进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捕捉住生活中一个个诱人的话题。如“代人购物”、“采访”、“过生日,请朋友吃饭好不好?”、“劝阻”等等。选择一个好的话题,可以开启学生的嘴巴,撞击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因而它是口语教学成功的关键。  
  2.创设有实践意义利于双向互动的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能力,它是在具体情境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承担了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才能产生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交际”也才可能有其实际意义。如在“学会提意见”的教学中,首先创设一个情景:小明考试得了30分,他妈妈怒斥他,骂他笨,并夺过准备给他吃的苹果……然后抛出话题,假如你是小明的同学,你有什么想法?准备怎么做?学生就此话题纷纷给小明的妈妈提意见……可以说,一节口语交际课,如果没有创设一个有实践意义的交际环境,就不可能是一节优质的口语交际训练课。  
  3.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在角色体验中自然交际。  
  学生在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时,是以双重身份参与的,一是他的社会角色,即学生;二是他的交际角色,即特定交际情景中扮演的那个角色。为此口语交际课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就是要引导学生从语音、语气、语言、表情、动作等方面为自己的角色正确定位,使他能想角色所想,思角色所思。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除了在教学中作适当的提示之外,可以给角色配以适当的道具、服饰、布景等,同时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角色需求。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可以激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进行比较真实的言语和社会交际活动。  
  4.重视发挥典型个例的示范作用。  
  口语交际教学中注重典型示范作用,是由于小学生的阅历浅,言语表达还很幼稚。在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学的典型示范更为重要。对于模仿能力特强的小学生来说,模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原动力。当然,示范不一定皆由教师来承担,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善于在教学中“捕捉示范”:学生所反馈出来的正确的优良的信息教师给予及时的肯定,在肯定中,学生便有了模仿的范本。  
  二、把口语交际生活化
  口语交际只有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才真正体现其价值和意义。我着力在生活化口语交际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力图探索“生活化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多途径地充分利用各种生活情境资源,始终让课堂成为“谈论生活”的场所,让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学习一些口语交际的本领,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做到“学到”即“得到”。我采用的形式与方法有:  
  1.口述见闻。让学生从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或从电视、广播、电影、报刊和广告所吸收的信息中,选一、二件,抓住中心,按一定的顺序简单地讲给大家听。由于讲述的内容是日常生活中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因而内容丰富多彩,感情真挚自然,可使口语交际训练成为交流心得,增进感情的教育活动。如,有一次放学后我们班级两个男生发生争吵,其中一个同学的妈妈也参与了事件,第二天,我就让学生以“甲与乙的战争”为话题说说自己的想法,因为是身临其境,学生们踊跃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2.任务汇报。教师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任务,如帮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整理自己的房间、做个小实验等,让学生独立去完成,然后把完成的情况向老师和同学汇报,并接受大家的咨询。如,“我的护蛋之行”,周一我布置小任务,让学生从今天开始如影随形保护一个鸡蛋,周五让他们就护蛋过程进行分享交流。同样,都是学生的亲身经历,他们争先恐后的把自己的历程说给大家听,最后,我总结点拨,生命像鸡蛋一样脆弱,我们要倍加珍惜。
  3.求助于人。即让学生学会在借物品,请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时,说些请求的话。教师除教会学生注意称呼和使用礼貌用语外,还要让他们懂得必须讲明请对方做什么或请求原因,如果对方答应了,该怎么说,如果你不大满意,又该怎么说。要求学生在讲的时候,语言要亲切,态度要自然、诚恳。  
  三、把口语交际有机渗透到课堂教学及阅读与习作中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训练鱼水难分,目前首当其冲地要承担起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任。阅读教学要大力加强朗读和背诵教学。通过让学生熟读熟记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内化、吸收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这样,学生就能用教材的优美语言来丰富、美化自己的口头语言,更好地与别人交际。在阅读教学中,特别要抓住文章中精彩的对话描写,以此为典型,更直接地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我总结出以下四法:  
  1.利用课堂发言,训练学生口语。每堂阅读课总少不了让学生发言,而学生发言也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口语训练。教师应要求学生想好了再说,发言时声音要响亮,口齿要清楚,要注意语速和条理。对他人发言中的毛病,教师鼓励其他学生大胆质疑、更正。 
  2.利用课文插图,训练学生口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插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观察、想象和说话的兴趣。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可有效的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学习了“清平乐.村居”后,结合课文插图和自己的感悟,根据诗词中描写内容先按顺序边看插图边叙述诗中描绘的孩子们童年生活的乐趣,也可借助插图,展开想象,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感悟,还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可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说说插图上课文中所没有写到的内容。还可根据图画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同时引导其余学生进行评议,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一副小小的插图,只要我们能够巧妙升值创造性的加以利用,就能使插图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使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也事半功倍。
  3.仿说课文句式,训练学生口语。对结构或句式有一定特色的课文,教师可结合课文语段,进行口语训练。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写鱼群描写就很有特色,采用了“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弄清句式特点之后,让其结合平时的学习和生活进行仿说。这不但便于学生掌握、运用,也增加了课堂情趣。又如:《草原》一课中,“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种触景生情的感受采用“既……又……”的句式值得让学生练一练。 
  4.交流读后感受,训练学生口语。在课外阅读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所读的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令人感动?那些地方让人深受启迪?这种训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还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自主阅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