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真情实感在小学汉语文作文中的教学策略

【作者】 扎 吾

【机构】 (青海省果洛州甘德县下藏科乡寄校)


【正文】摘 要:小学阶段的汉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教学活动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部分,同时,作文也是很多小学生头疼的学习内容。很多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常常会面临无话可说的尴尬,有些学生的作文东拼西凑,没有真正的理解作文的中心思想。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应该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通过有效的方法提升学生对于生活的认知和感受,将其转化为自己作文中的内容,使得作文变得充实有感情。本文就针对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运用真情实感写作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真情实感;小学汉语文;作文教学
  当前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导致学生的作文水平提升缓慢。其实作文应该是小学生真实情感的表露,学生可以通过作文向大家传递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但是目前的教育中,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的作文都追求词句优美,语法准确,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写作过程带来压力,降低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也影响学生真实水平的发挥。因此,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汉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作文教学过于形式化
  受我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学,也是力求成绩为主。这样的思想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灌输过多的写作技巧与写作模板,导致学生的作文都千篇一律缺少自己的真实情感;很多教师要求学生的作文要用词优美,很多学生为了符合教师的要求,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真实情感,而在作文中运用一些好词好句来扩充自己作文的内容,这样的作文看上去不仅没有新意,而且还会因为词句运用的不当导致整篇作文读上去比较生硬。这样过于形式化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1.2不重视基本汉语文知识的积累,难以形成写作基础
  各种汉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修辞方式的运用方式、各类文体的基本特点等)的积累是进行写作的前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汉语文教师往往在没有准确考察学生基本汉语文知识的储备量的情况下盲目进行各类写作项目的训练,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学生在没有充分的汉语文知识储备的状况下进行写作训练,遇到的困难阻力较大,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3不重视开阔学生写作思路,忽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小学生写作教学的重点任务应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并在培养感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小学生阅读量有限,生活体验较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汉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这一现实情况采取针对性教学措施,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写作学习感受探讨,致使学生的习作思路闭塞,缺乏想象力与创造力。
  2.真情实感在小学汉语文作文中的教学策略
  2.1明确作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内容
  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作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首先要着眼于“写什么”与“如何写”上。对此,教师在心中应当进行全盘协调,并且具体到某一年级应当达到何种水平,应当具备哪些“应知”与“应会”能力上。为此,应当让小学生走出课堂,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适合写作的素材。当然,观察生活,不能只关注景物,还应留心身边的事,一件小事,一个微笑,皆值得观察,值得去写。一些学生的活动范围比较小,和周围事物接触较少,因而就缺少了对情感的感悟和思索,这是学生作文时不知应该写些什么的主要原因。所以,要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不平凡,从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中找到让自己心动的内容,做到以我手写我心,由此在作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
  2.2激发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作文学习中的情感因素
  绝大部分小学生将写作文视为苦差事,一说起写作文就愁眉苦脸,在写作中要么是东拉西扯,要么是不知所云,甚至敷衍了事,导致作文内容显得空洞无趣、言辞艰涩。因此,只有让小学生关注真实的生活、人物与情感,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新话题。唯有充满了真情实感的作文,才会具有打动人的巨大力量,不仅能打动自己,还能打动他人。反之,那些缺乏真实情感的作文,即使文辞再优美,也会如同塑料花一般没有鲜活的力量。情感之贵就在于真,发自于天性,出自于自然。
  2.3鼓励学生大胆下笔,写真情实感
  有些学生有写的材料,但三言两语,概括式地写出来,读来毫不生动,缺乏感情。究其原因,是怕袒露自己的种种心迹,认为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暴露自己脆弱与软弱,好奇与狂妄是不应该的,怕被人笑话,只在自己的私人日记上写上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时,老师就要当好“心理医生”,以健康心理加以引导,列举名人写文章的故事,为学生去掉畏难情绪。要让学生毫不留情地摒弃那种“虚假”的面具,敢于说真话,吐真言,大胆表露自己的种种心迹,让学生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地挥洒生命的才情,展示自己的新思想、真情愫。只要在文章中有了一个真实的自我,没有了顾忌,心灵就会释放出激情的火花。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汉语文教师需要对当下写作教学现状进行深入考察,研究各类限制写作教学质量的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小学汉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学习兴趣出发,补充写作素材,创新教学方法,将写作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与文字表述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型的写作,最终达到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汉语文写作教学质量与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批改与评价的有效运用[J]. 汪勤勉.  教育实践与研究(A). 2016(11) 
  [2]试分析小学作文教学低效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J]. 黄举魁.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