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作者】 克布杰
【机构】 (新疆巴州和静县第十小学)
【正文】摘 要:新课改的推行,让许多的课程的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要求。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对所有课程中知识点理解能力培养的一个基础性课程,其中,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很重要。对此,教育工作者在语文的授课过程中,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以后学习生涯中的全面发展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小学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策略分析
语文这门课程,蕴含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精华和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很着很显著的人文性。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由着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去阅读文章,明白其中的含义。语文在小学的课程中,是比较重要的,是起到一个基础课程的作用。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要在课后推荐一些作品给学生去阅读。教师也要在课前阅读书籍和借鉴课外的辅助工具书,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以便及时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习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有着兴趣的学习,在学习效率上事半功倍。汉语言文学,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沉淀的精华,博大精深,是中华人民的骄傲资本,但同时,在学习上,也有着一定的困难度。而汉语言文学中,最困难的就是学生对文学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教育工作者营造一个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优良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当中,也要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这样才能在学生遇到学习挫折的时候,不容易轻易的放弃,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逐步的加强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对其他课程的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也会有所帮助。在教学模式中,教育工作者做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做引领者的工作。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让学生随意的去阅读书籍文学,要带有问题的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和文章的中心主旨,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目前的叫教学教材中,文学的知识点范围十分的广泛,相关的书籍也十分的多和复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之前,有着详细的阅读经验和自身的文学储备,在达到教学目标的情况下,详细的甄别对小学生有用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授给小学生。学生逐步的接收到文学的知识,自身的文学储备也会有所扩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会有所上升,容易明白学习的侧重点,对于成绩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兴趣对于学习的效率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就像平日里游戏一样,无论是大人还是青少年还是小学生,因为对游戏有着一定的兴趣,无需引领者的过多帮助或者是无需帮助,在实践的摸索中,就能逐步熟练的掌握游戏的玩法和技巧。这是一个很简而易懂的事情,兴趣是学习一切事物的最好的老师。假如学生对于学习有着很大的兴起,不需要旁人的催促,教师的稍微指导,学生找到方向,就会有很明显的突飞猛进。所以,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理解的学习兴趣,比如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些书籍,指导学生走一条正确方向的路,进而增强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其他科目的成绩。
2、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文学作品,包含了作者的那段时间的经历和思想感情,而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就是在思想上找到和作者相同的频率,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在平时的生活中,会有着良好的习惯去保持阅读,这个人一定会是一个十分有思想的有智慧的人。据调查那些文学作者的生平可以分析得知,这些作者都有一个相同点,日常说话中对阅读有着一定的热爱,或多或少在幼时或者在青少年时期开始了坚持阅读的这个良好习惯并累积了一定的文学素养。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每一篇都是精心挑选的,每一篇都有着作者对事物的不同理解和看法,这些学生如果能够仔细的阅读品味,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在学生学习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中,文学会不断的塑造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欣赏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教育工作者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多的去阅读书籍,扩充知识面,从而让学生对阅读逐渐培养起兴趣。在语文的考试卷中,阅读理解的分数占比较高,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教师则只是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起到一个指引者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多推荐可阅读的书籍,并通过一定的奖励制方式来督促学生的阅读习惯,在一定时期之后,学生自会养成一个阅读习惯,不用督促也会自主的去阅读。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断地从文学中积累知识,还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对学生的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有着很大的帮助。
3、教学模式结合电子信息技术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教学时,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也新的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而且,这样也能从课堂的整体上面将教学的效率提升上来。国家的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国家在教育这方面的投入的不断加大,许多学校都具备了多媒体之类甚至更高的电子产品,在教学模式中使用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是普遍模式了。并且现在人们也已经适应了生活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模式。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并将电子信息技术融合进去,让课堂有着更多的教学资源给学生丰富知识。不仅仅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加强了学生在枯燥无味的学习道路上的乐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增强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更加方便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
4、结束语
小学语文课堂上,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各式各样,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借助电子信息技术,播放朗诵家阅读文学的视频,让学生沉醉在声音中,感受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朗诵家那冲击心灵的声音,与文学同悲同喜,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当然,教师要在课堂上达成学习目标,这样对学生才有帮助,学生在文学的海洋中,自由的徜徉。
参考文献:
[1]董旭.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思考[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6(21):120-120.
[2]潘金霞.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思考[J].课外语文:上,2016(7):127-127.
[3]卢红伟.让知识滋养学生的心灵——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思考[J].赤子旬刊,2018(7)18-19.
关键词:小学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策略分析
语文这门课程,蕴含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精华和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很着很显著的人文性。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由着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去阅读文章,明白其中的含义。语文在小学的课程中,是比较重要的,是起到一个基础课程的作用。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要在课后推荐一些作品给学生去阅读。教师也要在课前阅读书籍和借鉴课外的辅助工具书,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以便及时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习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有着兴趣的学习,在学习效率上事半功倍。汉语言文学,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沉淀的精华,博大精深,是中华人民的骄傲资本,但同时,在学习上,也有着一定的困难度。而汉语言文学中,最困难的就是学生对文学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教育工作者营造一个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优良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当中,也要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这样才能在学生遇到学习挫折的时候,不容易轻易的放弃,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逐步的加强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对其他课程的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也会有所帮助。在教学模式中,教育工作者做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做引领者的工作。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让学生随意的去阅读书籍文学,要带有问题的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和文章的中心主旨,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目前的叫教学教材中,文学的知识点范围十分的广泛,相关的书籍也十分的多和复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之前,有着详细的阅读经验和自身的文学储备,在达到教学目标的情况下,详细的甄别对小学生有用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授给小学生。学生逐步的接收到文学的知识,自身的文学储备也会有所扩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会有所上升,容易明白学习的侧重点,对于成绩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兴趣对于学习的效率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就像平日里游戏一样,无论是大人还是青少年还是小学生,因为对游戏有着一定的兴趣,无需引领者的过多帮助或者是无需帮助,在实践的摸索中,就能逐步熟练的掌握游戏的玩法和技巧。这是一个很简而易懂的事情,兴趣是学习一切事物的最好的老师。假如学生对于学习有着很大的兴起,不需要旁人的催促,教师的稍微指导,学生找到方向,就会有很明显的突飞猛进。所以,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理解的学习兴趣,比如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些书籍,指导学生走一条正确方向的路,进而增强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其他科目的成绩。
2、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文学作品,包含了作者的那段时间的经历和思想感情,而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就是在思想上找到和作者相同的频率,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在平时的生活中,会有着良好的习惯去保持阅读,这个人一定会是一个十分有思想的有智慧的人。据调查那些文学作者的生平可以分析得知,这些作者都有一个相同点,日常说话中对阅读有着一定的热爱,或多或少在幼时或者在青少年时期开始了坚持阅读的这个良好习惯并累积了一定的文学素养。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每一篇都是精心挑选的,每一篇都有着作者对事物的不同理解和看法,这些学生如果能够仔细的阅读品味,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在学生学习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中,文学会不断的塑造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欣赏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教育工作者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多的去阅读书籍,扩充知识面,从而让学生对阅读逐渐培养起兴趣。在语文的考试卷中,阅读理解的分数占比较高,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教师则只是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起到一个指引者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多推荐可阅读的书籍,并通过一定的奖励制方式来督促学生的阅读习惯,在一定时期之后,学生自会养成一个阅读习惯,不用督促也会自主的去阅读。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断地从文学中积累知识,还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对学生的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有着很大的帮助。
3、教学模式结合电子信息技术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教学时,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也新的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而且,这样也能从课堂的整体上面将教学的效率提升上来。国家的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国家在教育这方面的投入的不断加大,许多学校都具备了多媒体之类甚至更高的电子产品,在教学模式中使用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是普遍模式了。并且现在人们也已经适应了生活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模式。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并将电子信息技术融合进去,让课堂有着更多的教学资源给学生丰富知识。不仅仅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加强了学生在枯燥无味的学习道路上的乐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增强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更加方便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
4、结束语
小学语文课堂上,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各式各样,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借助电子信息技术,播放朗诵家阅读文学的视频,让学生沉醉在声音中,感受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朗诵家那冲击心灵的声音,与文学同悲同喜,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当然,教师要在课堂上达成学习目标,这样对学生才有帮助,学生在文学的海洋中,自由的徜徉。
参考文献:
[1]董旭.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思考[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6(21):120-120.
[2]潘金霞.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思考[J].课外语文:上,2016(7):127-127.
[3]卢红伟.让知识滋养学生的心灵——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思考[J].赤子旬刊,2018(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