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作者】 杨 虎
【机构】 (新疆轮台县第三小学)
【正文】摘 要: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老师的教学方式,一个是课堂的氛围。老师的教学方式又可以间接地影响教学气氛,课堂的气氛又可以主导老师的情绪,从而改变老师的教学方式。所以,这两个因素实质上是互相影响作用着,老师就需要深刻意识到这两个因素的内在联系。若想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就需要老师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于是,本文将探讨在课堂中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教学效率;教学方式
根据实地探查,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比较单一,并且很多老师的教学方式都出现重复的现象,这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侵害。落后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课堂氛围沉闷,小学生受到压抑氛围的感染,继而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学生的活跃度不高。同时课堂的氛围又会反过来影响老师的教学情绪,老师在低气压的气氛下很难产生创新的教学方法,于是又会加重影响教学课堂的氛围,形成恶性循环,受伤最大的还是班级里的学生。所以,为了学生,老师就要努力的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一、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学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但是都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就需要老师精心的为学生设计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由于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没有足够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且一节45分钟的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难度有点大,学生不能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这不能全怪学生,还有个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因素就是老师不合理的教学方式。
因此,老师要改变教学方式,设计有趣的教学内容来导入课程,作良好的开端,保证足够的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在课堂前部分的状态决定了学生在后半段的学习效率,所以,老师要关注学生的这一个特点,保证设计的教学内容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在后半段的学习中的效率。
例如,语文课堂中学习到《珍珠泉》的时候,老师可以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有听过泉水吗?那么同学们知道泉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吗?”以提问的方式激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且老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应该要引导学生自己从文章发现答案,给学生一个目标,让学生能够有目的的学习文章,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老师将之前准备的图片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图片的内容就是学生周围的景象,但是很少有学生注意到这些细节,老师可以先让学生猜测这个景象是来自哪里,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接下来的图片是有一汪泉水,但是看不到源头在哪里,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带着这些疑问来学习接下来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便可以无限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带着疑问深入到学习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开展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氛围
教学活动可以很丰富,这就要看老师是否重视,老师是否精心设计。课本文章大都是以文字为主,里面很少有插图,如果老师仅仅是赵本宣读,学生不但不会产生兴趣,并且还会对语文教学产生厌恶感。因此,老师需要改变自己的落后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中使用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改变老师的教学观念需要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彻底实现创新的教学理念,所有老师可以先借鉴已有的优秀的教学活动,以此来逐渐的激发老师的创新思维。其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活动就是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真实的感受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情感以及行为,让学生在真实的感受中体会到文章的描写含义。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角色扮演,老师需要充分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特点来辨别该文章是否适合用来开展扮演活动,如果老师不假思索的就将不合适的文章用来开展活动,那么其效果将会适得其反,反倒不利于课程的开展。例如,《与时间赛跑》就可以用来开展扮演的活动。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角色:小男孩,时间,今天,童年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老师一一的为学生介绍每个角色的作用。之后就是开展活动:小男孩和时间比赛,中途小男孩会遇到“今天”,“童年”等角色,学生可以在中途自主选择是否与中途的事物交流,还是会一直往前的跑下去。其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同学们在现实中有跑赢过时间吗?”“同学们在奔跑的过程中有想过停下来关注身边的事物吗?”利用这些问题触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自己为什么要与时间赛跑。通过这种活动,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到时间的重要性。
三、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互动可以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促使学生找到学习的动机。要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中不断的与学生交流互动,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要注意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而不是让学生作为看客一样坐在教室里。而且,老师还要注意互动的有效性,互动并不是老师简单的提两个问题就行的,这需要老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变化,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来设计有效的互动,达到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学习课本中的内容,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氛围是相互关联的,这两个之间会有互相影响的作用,只要有其中一个的效果不好,就会导致另外一个受到不良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老师需要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开展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氛围,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以上三种方法,便可以有效的改变教学方式,并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建锋.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J/OL].学周刊,2019(33):82[2019-11-08].https://doi.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3.074.
[2]江瑛.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J].中国农村教育,2018(20):67-68.
[3]黄宏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J].亚太教育,2016(02):19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教学效率;教学方式
根据实地探查,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比较单一,并且很多老师的教学方式都出现重复的现象,这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侵害。落后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课堂氛围沉闷,小学生受到压抑氛围的感染,继而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学生的活跃度不高。同时课堂的氛围又会反过来影响老师的教学情绪,老师在低气压的气氛下很难产生创新的教学方法,于是又会加重影响教学课堂的氛围,形成恶性循环,受伤最大的还是班级里的学生。所以,为了学生,老师就要努力的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一、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学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但是都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就需要老师精心的为学生设计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由于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没有足够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且一节45分钟的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难度有点大,学生不能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这不能全怪学生,还有个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因素就是老师不合理的教学方式。
因此,老师要改变教学方式,设计有趣的教学内容来导入课程,作良好的开端,保证足够的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在课堂前部分的状态决定了学生在后半段的学习效率,所以,老师要关注学生的这一个特点,保证设计的教学内容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在后半段的学习中的效率。
例如,语文课堂中学习到《珍珠泉》的时候,老师可以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有听过泉水吗?那么同学们知道泉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吗?”以提问的方式激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且老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应该要引导学生自己从文章发现答案,给学生一个目标,让学生能够有目的的学习文章,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老师将之前准备的图片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图片的内容就是学生周围的景象,但是很少有学生注意到这些细节,老师可以先让学生猜测这个景象是来自哪里,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接下来的图片是有一汪泉水,但是看不到源头在哪里,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带着这些疑问来学习接下来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便可以无限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带着疑问深入到学习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开展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氛围
教学活动可以很丰富,这就要看老师是否重视,老师是否精心设计。课本文章大都是以文字为主,里面很少有插图,如果老师仅仅是赵本宣读,学生不但不会产生兴趣,并且还会对语文教学产生厌恶感。因此,老师需要改变自己的落后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中使用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改变老师的教学观念需要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彻底实现创新的教学理念,所有老师可以先借鉴已有的优秀的教学活动,以此来逐渐的激发老师的创新思维。其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活动就是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真实的感受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情感以及行为,让学生在真实的感受中体会到文章的描写含义。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角色扮演,老师需要充分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特点来辨别该文章是否适合用来开展扮演活动,如果老师不假思索的就将不合适的文章用来开展活动,那么其效果将会适得其反,反倒不利于课程的开展。例如,《与时间赛跑》就可以用来开展扮演的活动。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角色:小男孩,时间,今天,童年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老师一一的为学生介绍每个角色的作用。之后就是开展活动:小男孩和时间比赛,中途小男孩会遇到“今天”,“童年”等角色,学生可以在中途自主选择是否与中途的事物交流,还是会一直往前的跑下去。其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同学们在现实中有跑赢过时间吗?”“同学们在奔跑的过程中有想过停下来关注身边的事物吗?”利用这些问题触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自己为什么要与时间赛跑。通过这种活动,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到时间的重要性。
三、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互动可以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促使学生找到学习的动机。要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中不断的与学生交流互动,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要注意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而不是让学生作为看客一样坐在教室里。而且,老师还要注意互动的有效性,互动并不是老师简单的提两个问题就行的,这需要老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变化,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来设计有效的互动,达到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学习课本中的内容,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氛围是相互关联的,这两个之间会有互相影响的作用,只要有其中一个的效果不好,就会导致另外一个受到不良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老师需要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开展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氛围,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以上三种方法,便可以有效的改变教学方式,并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建锋.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J/OL].学周刊,2019(33):82[2019-11-08].https://doi.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3.074.
[2]江瑛.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J].中国农村教育,2018(20):67-68.
[3]黄宏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J].亚太教育,2016(0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