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做好牧区学校管理
【作者】 仁青松保
【机构】 (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昂赛乡中心寄宿制学校)
【正文】摘 要:做好小学教育管理是优化小学教育质量,提升小学教育效率,增强小学教育活力的关键,也是做好学科创新与学科教育的基础。然而在现代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国家越来越重视牧区教育的发展,所以对于如何正确有效地对牧区进行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是提升现代小学教育教学效果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牧区;文化差异;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民族团结
1.避免民族文化差异带来的管理困境
民族间的文化、思想、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会给教学管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与困难,所以在学校的管理中一定要避免这个问题。
1.1做好学校的民族情况调查以及相关的统计工作
学校应该积极做好本校民族情况地调查与统计,尤其是应该了解到学生群体的民族成分与教师的民族类别,保障学校在进行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到民族学生与民族教师的情况,进而实现对小学教育管理制度以及教学形式、教学重点等方面的完善与优化,保证牧区的小学教育管理可以更有效的进行。
1.2查阅并了解民族文化特点
学校不但要统计学生与教职人员的民族类别,而且还应查阅与了解各个民族文化的特点,尤其是需要做好对各个民族的节日、语言、饮食、禁忌、活动等方面的详细了解与深度认知,避免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出现因为民族文化差异而带来许多教学管理的困难。
2.细化教学管理,促进各项管理工作的落实
2.1根据民族文化的特点,细化民族校务管理细则
学校应该主动根据民族文化特点,来细化对本校的民族校务管理细则。首先要主动与民族学生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并对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进行开放式的讨论与细节化的处理,保障在小学教学进行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破坏民族情感、不懂民族文化内涵的教学管理失误,提高牧区小学教育管理的综合质量。
2.2建立管理队伍,加强管理队伍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学校还需要建立一支完整的管理队伍,重点做好管理队伍的管理能力以及管理水平的培训与学习。不单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模式、教学管理方法,还应结合本校民族特点进行专项的拓展,提高管理队伍应对民族差异化管理的综合能力,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校务管理工作细则中去,强化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队伍在处理各种管理失误的随机应变能力。
3.加强对班主任的教育管理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也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更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
3.1要以身作则,实行人性化管理
对于牧区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来说,父母不在身边,很少陪伴,所以所有的教育重任就压在了班主任的身上。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会感染、影响学生,甚至有可能会被学生效仿。尤其是在小学,学生的思维模式还没有成形,所以班主任必须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塑造学生的人格。首先,对有问题的学生要做到宽容相待,可以允许其犯错误,但一定要让其知错能改,还要适时加以提醒。切忌一味地指责学生,妄加批评,一定要给其改正的机会,也不可一味地纵容。其次,班上会有一些有困难尤其是生活上需要帮助的同学,需要为其慷慨解囊。如学生需要打电话与家长联系时就主动拿出自己的手机;在学生缺钱时应及时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他们。这些细微的小事都能成为学生奋发向上、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的动力,他们会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替班主任分忧解难。
3.2树正面形象,多发现学生的优点
班主任在学生面前树立起的一个正直良好的形象,可以帮助班主任更好地管理学生。但是还要做到学会欣赏学生,多多赞美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地得到学生的认可。首先,应在学生面前树立正面典型,发扬领头羊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可以让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使不健康,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得到及时地制止。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闪光点,那么应该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能呢?班主任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发现学生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去表扬,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使整个班级变得更加有生机有活力!
4.加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族团结一直是中央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对民族团结的教育一直贯穿整个教育体系。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并对其做出正确的指导思想,引导小学教育体系稳步推进。
4.1配设民族团结教学课程
小学的德育课程是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其课程性质属于德育范畴,所以在其课程安排上,要把民族团结教育课纳入其中。可以在课上组织班会学习、舞蹈表演、民族知识宣讲等活动以达到宣传民族团结教育的目的;在课下,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陵园,使其从中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道路,告诉他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此外,还要选择思想先进的教师任课,讲授民族团结教育的知识。学校也要针对任课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察。在教材的选定上也需要严格把关,对弘扬民族团结的书籍进行使用与推广。
4.2推动民族团结教学的普及
随着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教育部门在开展教育工作中应当充分意识到小学民族团结教育需求的迫切程度,要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当地发展的整体规划中。还要相应的将国家标准与地区实际结合起来,制定一些推动民族团结教育的指导方针,落实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推进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普及进程。小学教师要寻找最好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实施方法,因材施教,并引导学生认识各民族文化传统,提高学习能力,了解民族团结教育的相关政策。
5.结语
牧区的寄宿制学校小学教育管理必须要立足于对民族基本情况的深度认知,在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教师与学生行为准则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民族意识渗透,加强对民族学生以及教师的管理。处理好不同民族学生间的关系。同时要配设相应的课程与活动,更好的增加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构建融洽的小学教育管理氛围,才能真正地做好小学教育管理,提升现代小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仲俊.学校管理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2019(13):49.
[2]王晓甜. 小学民族文化教育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9.
[3]冯斌.浅析牧区小学教育管理[J].甘肃教育,2018(10):23.
关键词:牧区;文化差异;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民族团结
1.避免民族文化差异带来的管理困境
民族间的文化、思想、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会给教学管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与困难,所以在学校的管理中一定要避免这个问题。
1.1做好学校的民族情况调查以及相关的统计工作
学校应该积极做好本校民族情况地调查与统计,尤其是应该了解到学生群体的民族成分与教师的民族类别,保障学校在进行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到民族学生与民族教师的情况,进而实现对小学教育管理制度以及教学形式、教学重点等方面的完善与优化,保证牧区的小学教育管理可以更有效的进行。
1.2查阅并了解民族文化特点
学校不但要统计学生与教职人员的民族类别,而且还应查阅与了解各个民族文化的特点,尤其是需要做好对各个民族的节日、语言、饮食、禁忌、活动等方面的详细了解与深度认知,避免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出现因为民族文化差异而带来许多教学管理的困难。
2.细化教学管理,促进各项管理工作的落实
2.1根据民族文化的特点,细化民族校务管理细则
学校应该主动根据民族文化特点,来细化对本校的民族校务管理细则。首先要主动与民族学生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并对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进行开放式的讨论与细节化的处理,保障在小学教学进行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破坏民族情感、不懂民族文化内涵的教学管理失误,提高牧区小学教育管理的综合质量。
2.2建立管理队伍,加强管理队伍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学校还需要建立一支完整的管理队伍,重点做好管理队伍的管理能力以及管理水平的培训与学习。不单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模式、教学管理方法,还应结合本校民族特点进行专项的拓展,提高管理队伍应对民族差异化管理的综合能力,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校务管理工作细则中去,强化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队伍在处理各种管理失误的随机应变能力。
3.加强对班主任的教育管理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也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更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
3.1要以身作则,实行人性化管理
对于牧区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来说,父母不在身边,很少陪伴,所以所有的教育重任就压在了班主任的身上。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会感染、影响学生,甚至有可能会被学生效仿。尤其是在小学,学生的思维模式还没有成形,所以班主任必须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塑造学生的人格。首先,对有问题的学生要做到宽容相待,可以允许其犯错误,但一定要让其知错能改,还要适时加以提醒。切忌一味地指责学生,妄加批评,一定要给其改正的机会,也不可一味地纵容。其次,班上会有一些有困难尤其是生活上需要帮助的同学,需要为其慷慨解囊。如学生需要打电话与家长联系时就主动拿出自己的手机;在学生缺钱时应及时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他们。这些细微的小事都能成为学生奋发向上、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的动力,他们会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替班主任分忧解难。
3.2树正面形象,多发现学生的优点
班主任在学生面前树立起的一个正直良好的形象,可以帮助班主任更好地管理学生。但是还要做到学会欣赏学生,多多赞美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地得到学生的认可。首先,应在学生面前树立正面典型,发扬领头羊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可以让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使不健康,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得到及时地制止。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闪光点,那么应该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能呢?班主任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发现学生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去表扬,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使整个班级变得更加有生机有活力!
4.加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族团结一直是中央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对民族团结的教育一直贯穿整个教育体系。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并对其做出正确的指导思想,引导小学教育体系稳步推进。
4.1配设民族团结教学课程
小学的德育课程是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其课程性质属于德育范畴,所以在其课程安排上,要把民族团结教育课纳入其中。可以在课上组织班会学习、舞蹈表演、民族知识宣讲等活动以达到宣传民族团结教育的目的;在课下,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陵园,使其从中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道路,告诉他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此外,还要选择思想先进的教师任课,讲授民族团结教育的知识。学校也要针对任课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察。在教材的选定上也需要严格把关,对弘扬民族团结的书籍进行使用与推广。
4.2推动民族团结教学的普及
随着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教育部门在开展教育工作中应当充分意识到小学民族团结教育需求的迫切程度,要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当地发展的整体规划中。还要相应的将国家标准与地区实际结合起来,制定一些推动民族团结教育的指导方针,落实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推进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普及进程。小学教师要寻找最好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实施方法,因材施教,并引导学生认识各民族文化传统,提高学习能力,了解民族团结教育的相关政策。
5.结语
牧区的寄宿制学校小学教育管理必须要立足于对民族基本情况的深度认知,在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教师与学生行为准则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民族意识渗透,加强对民族学生以及教师的管理。处理好不同民族学生间的关系。同时要配设相应的课程与活动,更好的增加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构建融洽的小学教育管理氛围,才能真正地做好小学教育管理,提升现代小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仲俊.学校管理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2019(13):49.
[2]王晓甜. 小学民族文化教育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9.
[3]冯斌.浅析牧区小学教育管理[J].甘肃教育,201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