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数学课堂活起来的真谛——游戏
【作者】 白玉田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中心小学)
【正文】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数学,以枯燥的数字、抽象的概念、变幻莫测的数据组合等汇集成册,使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其望而生畏,害怕学数学。作为一名称职的数学老师,应该想方设法把那枯燥的数字变得生动有趣,把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具体,使学生对它发生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加入游戏就能把教学内容,尤其是重点、难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创设最佳情境,取得最大效益。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把游戏巧妙地用在教学过程中呢?我认为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具体情况等巧妙安排,灵活运用。下面我来简单介绍一下,我采用的三点不太成熟的做法:
一、课前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小学生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它能释放儿童的天性。在游戏里寻找的是想象中的快乐。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尽管他们累得不行,但都不觉得疲倦,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有时才会沉浸在活动之中竟忘记上下课之分。数学教学本身是比较抽象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善于用身边的实例为载体,结合生活实例与游戏活动相结合进行教学,学生就能感受到学习内容与生活很贴近,对数学就产生了兴趣和亲切感,也就会爱上数学,从而使数学知识化难为易。比如:我在教“认识面积”时,在上课伊始就运用了“剥桔子”的小游戏。事先准备几个桔子和橙子(稍大些),分给小组,一组剥桔子,一组剥橙子,把剥下的皮相比较。问:桔子皮和橙子皮比,哪个大?这个大小包不包括里面的瓤,只指什么?(表皮)。对!我们就把它叫物体的表面。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来感知面积的概念,从而从抽象变得具体,非常轻松地学到了知识。所以说,游戏教学是学生很容易接受并且是很能提高学生兴趣的教学。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数学是做出来的,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听见了,但可能忘掉;看见了,就可能记住;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
二、课中运用,张驰有度
在课堂教学中,游戏能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灌输转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学习策略,培养创新能力;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加课堂言语实践活动,可以使小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求知。如:我在教学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采用了这样的小游戏:在方格纸上画面积。事先发给每个同学一张方格纸(相当于数学书封面那么大)。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图形,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看谁的画法多样又漂亮。然后展示同学的几种画法,教师及时给予评价。最后让学生算出自己所画的几种图形面积都是16平方厘米的周长。通过实践、对比、交流,学生会慢慢地发现:面积相同的图形,它的周长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这样在游戏中获得的知识,学生感同身受,自然难以忘记,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道其所以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动手操作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动一动,胜过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讲解。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有机创设并开展操作活动,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充分的机会让学生动脑、动眼、动口、动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在多种感官的协调下有所发现,有所收益。课中运用游戏,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了新知,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疲劳的神经得到放松,但是也要有张有弛,合理适度,不能张到一发不可收拾。
三、结课运用,高潮迭起
课末,学生的精神状态开始呈现下滑的趋势,这时游戏的运用,会让整节课添色,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把本节课的所学重点再次提升,牢固掌握。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尝到了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让数学教学充满自由的游戏气息,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在教学分数中的“分一分”时,为了让学生巩固分数的意义,特地让学生表演一个小游戏:(1)请两位女生和四位男生走上讲台。问题:男生占这六位同学的几分之几?女生占这六位同学的几分之几?(2)再请上一位女生。问:现在呢?(把这些学生当成一个整体)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切实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就注重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的,收效甚好。
游戏是智慧的象征,数学游戏更能发展智慧,二者紧密结合,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使枯燥乏味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丰富多彩,使课堂气氛变得活泼愉快。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感到新鲜,每一分钟都能让学生感到快乐,让学生从心底爱上数学课,使“新课程”释放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手,还有学生的心情。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智慧。游戏就是让数学课活起来的真谛。
一、课前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小学生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它能释放儿童的天性。在游戏里寻找的是想象中的快乐。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尽管他们累得不行,但都不觉得疲倦,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有时才会沉浸在活动之中竟忘记上下课之分。数学教学本身是比较抽象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善于用身边的实例为载体,结合生活实例与游戏活动相结合进行教学,学生就能感受到学习内容与生活很贴近,对数学就产生了兴趣和亲切感,也就会爱上数学,从而使数学知识化难为易。比如:我在教“认识面积”时,在上课伊始就运用了“剥桔子”的小游戏。事先准备几个桔子和橙子(稍大些),分给小组,一组剥桔子,一组剥橙子,把剥下的皮相比较。问:桔子皮和橙子皮比,哪个大?这个大小包不包括里面的瓤,只指什么?(表皮)。对!我们就把它叫物体的表面。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来感知面积的概念,从而从抽象变得具体,非常轻松地学到了知识。所以说,游戏教学是学生很容易接受并且是很能提高学生兴趣的教学。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数学是做出来的,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听见了,但可能忘掉;看见了,就可能记住;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
二、课中运用,张驰有度
在课堂教学中,游戏能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灌输转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学习策略,培养创新能力;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加课堂言语实践活动,可以使小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求知。如:我在教学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采用了这样的小游戏:在方格纸上画面积。事先发给每个同学一张方格纸(相当于数学书封面那么大)。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图形,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看谁的画法多样又漂亮。然后展示同学的几种画法,教师及时给予评价。最后让学生算出自己所画的几种图形面积都是16平方厘米的周长。通过实践、对比、交流,学生会慢慢地发现:面积相同的图形,它的周长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这样在游戏中获得的知识,学生感同身受,自然难以忘记,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道其所以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动手操作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动一动,胜过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讲解。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有机创设并开展操作活动,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充分的机会让学生动脑、动眼、动口、动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在多种感官的协调下有所发现,有所收益。课中运用游戏,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了新知,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疲劳的神经得到放松,但是也要有张有弛,合理适度,不能张到一发不可收拾。
三、结课运用,高潮迭起
课末,学生的精神状态开始呈现下滑的趋势,这时游戏的运用,会让整节课添色,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把本节课的所学重点再次提升,牢固掌握。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尝到了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让数学教学充满自由的游戏气息,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在教学分数中的“分一分”时,为了让学生巩固分数的意义,特地让学生表演一个小游戏:(1)请两位女生和四位男生走上讲台。问题:男生占这六位同学的几分之几?女生占这六位同学的几分之几?(2)再请上一位女生。问:现在呢?(把这些学生当成一个整体)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切实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就注重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的,收效甚好。
游戏是智慧的象征,数学游戏更能发展智慧,二者紧密结合,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使枯燥乏味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丰富多彩,使课堂气氛变得活泼愉快。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感到新鲜,每一分钟都能让学生感到快乐,让学生从心底爱上数学课,使“新课程”释放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手,还有学生的心情。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智慧。游戏就是让数学课活起来的真谛。